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摄影创作的审美构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摄影创作的审美构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摄影的创作是对生活美的艺术表现。摄影者要把生活美转化为艺术美,他的主观因素,他对生活美的感受和创造,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优秀的摄影家,必须具有进步的审美观,高度发达的审美能力和富有灵性的的创造能力。由于摄影属于创作范畴,所以他的审美思维必须符合一切门类艺术家共同规律。同时,由于摄影属于二度空间造型艺术,具有反映事物的记录性、瞬间性以及一次成像的特征。因此又必然带来摄影者明显区别于其它门类艺术家的思维的特点。本文之所以要明确摄影者创作审美的特点,就是要从摄影者自觉认识摄影创作的基本规律出发,以便使自己清醒地顺其规律,磨砺思维,成为一名优秀的摄影艺术家。

关键词:摄影创作 摄影者 审美思维

一、摄影创作的观察与选择要素

艺术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的反应的产物。艺术家要进行艺术创作,必须首先对社会生活进行观察和体验。观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知觉。说它“特殊”,是因为他在思维参与下对客观事物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视知觉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主动地感性认识形式。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种现象,你觉得自己非常熟悉,天天看见的东西,其实并不深知。举个例子,你可能说不出每天上学放学必经路上两边的树到底有多少棵,甚至不清楚它们是什么树,每年春天到来的时候是哪些树先发出嫩芽,秋天又是哪些树先发黄落叶……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我们自身认为这些每天都会“看到”,但其实我们并没有用心去“看见”----即观察留意,跟不用说去查阅资料了解他们的属性了。而那种一般的“观”而不“察”,没有对事物指向集中的“注意”,也缺少了对“注意”的记忆,才会造成这样的常见生活显现。这正是黑格尔所说的“熟知的东西并不是真正知道了的东西,正因为它是熟知的。”

摄影者想从生活中迅速捕捉到要加以表现的东西,并且同时必须具有高于常人的深刻观察能力,这就需要摄影者尽享长期艰苦的专业训练。画家石鲁在他的《学画录》中谈到他是怎样进行观察的:生活之主体为人,观察体会人以类万物之情,观察细才深,观物广才远。若蜂之采百花而酿蜜,蚕之吐千丝而吐丝也。这番话虽是对画家说的,却完全适用于摄影者本人。摄影者应该具有与普通人观察世界不同的视角和眼力,应该用全新的观察方式独特的观察视角重新观察你周围的一切;应该带着新奇感和陌生感去重新投入周围的一切;应该带着将他们作为可以拍摄的主体意识去进行观察。而不是走入“熟知了”而实际上并不深知的误区。

很多摄影者在最初观察生活时,都有这样的体会:生活中某人的一颦一笑,一回头一个招牌式的姿态,或者是某件事的一个微小的细节都会让人为之一动并记忆犹新,这种当时还模模糊糊甚至混沌的感觉,正是说明你对这些瞬间有一定的审美吸引,并符合你的创作意向。这时,如果你手边正好有可以利用的器材并且抓住了时机,很有可能你会创作出一张好的作品,至少在摄影者看来是十分满意和赏心悦目的。在这里,第一印象发挥了不可或缺的独特魅力和重要作用,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人们日后描述的最生动具体的举例对象,它直接关系到你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和判断甚至对他人的描述,体现在摄影艺术中,就是摄影作品中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的指向。举个例子,当你第一次来到海边,大海的辽阔、蔚蓝深邃的色彩、海浪的拍打和海鸟的鸣叫,甚至沙滩上的贝壳会让你产生一种与以往大相径庭的审美知觉,这些富有情感的内容和审美知觉正是激励你进行创作的强大动力。

一个优秀的摄影家,深刻的观察能力和高度敏锐的发现能力是其进行作品创作的必备能力,这些能力或者素养可以让摄影家在纷繁复杂、稍纵即逝的拍摄环境中发现捕捉到美并迅速处理成一幅具有强烈摄影语言的摄影作品。法国雕塑大师罗丹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看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在观察中有所发现,对于摄影者有着重要的意义,没有在生活中发现的眼睛和观察的眼力是很难拍出真正意义上的好作品的。作为摄影者在日常生活中药应当进行有意识的观察训练,养成处处留意时时观察的好习惯,比如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和旅行途中相同却又不同的地方;观看展览、画册、网上浏览、看电影、电视的同时,应该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尽可能多的捕捉有意味的视觉形象加强记忆,认清优点和可取之处,这样,一旦日后“无意间”碰到或者发现类似的记忆中的视觉形象时,可以快而准确的引发创作冲动。例如,著名“决定性瞬间”理论摄影大师卡蒂埃.布列松的的经典著作和理论深入人心,在他的理论形成后的百十年时间里,无数摄影家通过自身对于“决定性瞬间”理论的理解创作了一幅幅向大师致敬的纪实摄影作品,其中不乏佳作,作品中到处透露着大师的思想光辉和作品的影子。这也是摄影创作一条很重要的规律:长期积累,偶然得之。

选择是摄影家审美活动并进行创作的一个重要的过程。在拍摄过程中,面对一个场景,拍什么和不拍什么;如何取舍人物和景物;选取角度;构图;光线和影调的选择和处理……这么多的信息都需要在按下快门一瞬间进行选择处理,因此,相比其其它艺术门类的创作,选择对于摄影这门艺术有着非同一般的重要意义。除了摆拍的摄影作品之外,大部分的即时摄影是无法依靠作者的想象和虚构来进行拍摄的,它必须面对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来进行创作,所以摄影者只能凭借快速的选择判断来达到提炼概括和突出主体表达思想的目的。即使是进行摆拍创作的摄影家,如何选择拍摄对象,地点以及必要的摄影拍摄要素也是拍摄前的重要课题,想拍摄出好的摄影作品也离不开日常的选择性训练,也就是说,选择是各种摄影拍摄手法的摄影家们的必修课程,选择对于摄影作品的成败是最为重要的先决条件。所以说:“摄影是选择的艺术。”

摄影也是是瞬间的艺术,作品的成功与否很多时候是在转瞬即逝间决定的,要对客体进行恰当的选择和正确的表现手法,取决于摄影者的生活积累、创新追求、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摄影者在面对可以拍摄的对象时,追求创新,选择新的审美途径,表现一种新的思想境界。与此同时,摄影者要是具备较为丰富的文化积淀,那他拍摄时所选择的拍摄对象的形态、色调、构图和蕴含,可以促使他的作品跳出平庸和肤浅,甚至可以引导观者体会作品背后的深刻含义产生共鸣。

二、摄影创作的审美直觉要素

摄影创作除了有准备、有计划、有耐心等待、不受时间制约的等拍和前面提到的摆拍之外,大部分摄影作品属于现场即兴拍摄,例如新闻摄影、军事摄影、体育摄影。对于现场即兴拍摄的成功作品,有些人认为那是得之于机缘,有些人则认为是来自于灵感,有些人则认为是运气和器材的功劳。其实,那种“偶然碰到”的机缘,不过是属于摄影创作的外在偶然因素,而在偶然性之外更为更为重要的事摄影者的优秀的个人素质才是这幅作品成功的关键,“突然发生的直觉”是摄影者基于丰富的拍摄经验提前做出的预想和判断,甚至在脑海中已经对眼前的场景有了一幅“速写稿”,这些是摄影创作中内在的必然因素。所以,那些看似偶然的现象背后都有着必然规律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二者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辩证统一关系。因此,在一幅好作品诞生前提的各种因素中,摄影者的创作视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直觉来源于摄影家本人的艺术修养、生活积累和主观能动性的结合发挥。

在摄影创作中,“直觉”占有重要的地位。这种重要性体现在在摄影艺术作品的诞生过程,必须遵循从对客观事实的生活观察和印象,到经过摄影者的艺术想象处理,最后用物化的形式形成最后的艺术形式的整个过程。由于摄影具有“现场性”的特征,并且受到“瞬间性”的影响,因此人们在摄影作品产生的过程中往往把形象生成的思维过程简化为通过直接的判断来认识客观对象的过程。这种不同于常规思维的感知方式就是我们所说的直觉。摄影审美直觉是一种瞬间直觉,摄影家的天赋一表现为“瞬间的天赋”。审美直觉来自于个人的情感和直观的感受,又往往随着长年累积的审美经验而释放出来,所谓“厚积薄发”,创作者本人甚至还来不及对生活美感深思熟虑,发自内心的对审美对象情感确实直接的、深切的、鲜活的,在摆脱了拍摄技法条条框框的约束后所迸发出的不可重复甚至难以模仿的独创性得以最大的发挥,形成一幅不可多得优秀摄影艺术作品。这种创作过程非常具有价值,值得从艺术感受和理论高度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三、摄影创作的情感要素

一切的艺术创作,都离不开审美活动,而人的审美活动又是和情感活动紧密相连的。不论哪个艺术门类的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活动、塑造艺术形象时,必然要反映出他对生活中各种现象的审美判断和见解,无形中也必然会将自身的情感注入到艺术形象中去,通过各种各样的艺术作品展现出来。以情感人,是一切具有恒久生命力的优秀艺术作品的不二法则。前一段享誉全球的我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作品无不以真挚、热烈的情感打动了全世界的读者,由此可见情感在艺术作品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分领域和国界的,并且不会随着时空的转变而消弭。

近代学者、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情感是促使摄影者创作热情的主要因素,情感是人们对于现实的态度和体验,当人们对客观事物产生了自己的态度和观点时,情感会随之形成,情感分正面和负面的感受,当然,随着人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不断丰富,情感会变得复杂。这些感受在摄影创作者这里,可以集中强烈体现在摄影创作中,也可以让人在细细品味摄影作品之后寻到情感的蛛丝马迹。袁廉民在《把自然美掌握在自己手里》一文中提到:“艺术家应该具有感染力,创作时没有充沛的感情,自己不是深受感动,当然就不可能打动观众。”有了感情的摄影作品才有生气和感染力,才会体现作者的性格和特点。情感始终贯穿于摄影创作的每一个环节,好的摄影作品还可以在创作结束后,通过作品的展出和发表将情感继续传递给更多的观看者。

摄影作为视觉艺术的典型代表之一,它的情感表达完全依赖于画面形象进行表达,而不能像文学、音乐等艺术形式那样直接议论和抒发。摄影的这个特点在新的传播环境中逐渐发挥了更大的优势。摄影作品可以通过直观的图像快速、准确的阐述一个新闻事件,引发读者的共鸣产生意想不到的社会效应,这种直观的叙述和表达方式,恰好适应了现代人群依赖网络等新兴媒体获取信息资源、快节奏高时效的生活方式,人类已经步入读图时代。

摄影者在摄影创作中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即是感情,而感情的产生则来源于摄影者对生活的体验。体验可以理解为通过自身的感官与想象从对象世界中体验到自身的生命活动,是沟通主体与客体、人的内在现实与外在现实的的中介。通过体验,人的一切外在现实主体化、内在化,成为人内心生活的一部分。也正是通过体验,人的一切内在现实客体化、对象化或者说外在化了,成为了对象性的存在和对象性的“生命表现”。

在审美体验的阶段主体的想象活动的全面开展,并用想象为媒介,以体验的方式从对象的外在形式进入到对象意义的层次的把握和见解,从心物交感进入“物我同一”的新境界。由此可见,情感来自于体验,而体验又必须通过实践的感受来实现。通俗的说,就是创作必须要深入生活,通过切身的观察体验来获得对表现对象的认识与感情的道理。

在艺术中创作中,理性的思考和意蕴是通过感情为媒介来作用于人的心灵和精神的。艺术创作的审美实质,在于它是以不脱离直观感受,直接作用于对象情绪和情感的体验方式来实现的。情感,是摄影艺术生命的激素,它刺激和孕育摄影作品的生命,是沟通摄影艺术创造者与欣赏者的桥梁。

要成为一个成功的摄影艺术家,不仅要具备常规的思维方式和心理机制和本专业技法,同时,必须从审美的高度来要求自己,提升自己。摄影家在创作的过程中,正是因为拥有了对“美感”的体验,才能在大千世界中发现美和创作出美的作品来,反之,作品就难以用美学的高度和眼光来审视,无法在普通的摄影爱好参与者那里体现出专业摄影人的素养。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们才有必要对摄影创作全过程进行细致的审美思维分析,并结合实例说明审美意识在摄影创作中的具体体现和重要作用。研究摄影艺术家在创作过程的每一个阶段所应具备的审美思维和审美心理感受,从而认识审美意识在摄影者的创造过程中所起的积极推动作用及其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李文芳《摄影美学》.辽宁美术出版社.2007

[2] [美] 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3] 中国摄影家协会编写《中国摄影五十年》浙江摄影出版社.1999

[4] 苏珊・桑塔格.《论摄影》.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

[5] 李元《瞬间遗思》 上海文化出版社.2000

[6] 刘半农《半农谈影》 中国摄影出版社2000

[7] 新疆摄影家协会.新疆摄影论文集.2001

[8] 吴常云《走近名家》 浙江摄影出版社2O02

[9] [美] 苏珊.桑塔格《艺术问题》.上海世纪出版社.2008

[10] 罗丹述.葛赛尔著.《罗丹艺术论》.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