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无为的微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无为的微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再过几个月,我就退休了。”这位穿着保安服的老管理员微笑着回答我。

他的岗位是站在麦积山七佛阁的进口,那是这里唯一既能关闭上锁,却开放不用另买票,开凿于北周时期的重要洞窟。我走得慢,在下层底仰望时,远远正看见他在帮我们杂志社的小杨拍照。我到那儿时,他也主动地迎上来,指导该站在哪个角度拍照片是最佳位置,重点是哪尊佛像造像,它有什么的背景和代表意义。

“注意看,佛陀背光两侧这长翅膀双头童子。”他热心地指导着,称它为“共命鸟”,这里讲述了一个寓意很深的神话故事喔。画面中飞翔的双童子面如满月、抿嘴微笑,虔诚中充满了儿童无为的天真。深奥的佛教造像艺术发展过程及特色,经他介绍变得既形象又深入浅出……当时我很感动,现在这世道,很少遇到这样敬业的人,而他仅仅是个普通的保安。

“你信佛教吗?”我问,因为实在有点搞不清他的热情,他那无为的微笑从哪里飞来。

“噢,不,不信教嘞!”他憨厚地咧开嘴笑着回答,那饱经风霜被阳光晒得黝黑的脸上,微笑时,被岁月刻下的一道道皱纹显得更深邃,我从他每条笑纹里,仿佛看到了他生活的整个故事,看到了麦积山石窟造像艺术的前世今生……我为他留影,特意将他帮我拍的一幅七佛阁的全景照放上,因为他比我拍照的角度位置都好许多。

“在这里做管理工作很多年了吧?”在对他的肃然起敬中,我不禁也对他的为人哲学感起兴趣来,“喔,到退休那个月正好20年。”他很认真地低头想了想,回答我的提问,看来是个非常诚恳的实在人。

后在栈道上下途中,每每回首时,仍能看见老保安瘦弱的身体不断地动着,向他身边流淌着涌过的每个游客讲解着。距离这么遥远,我的心竟能被他的微笑似一道阳光滚烫地射透般,这微笑,携着他身旁高大的佛陀的笑容,掠过麦积山层叠的栈道和蠕动的游人,耀眼地闪烁着——这天地山河因它的光芒而黯然失色,又因它的照耀而生机勃勃。

这位普普通通老保安的身上,弥散着一种自然的、无为的气质。

这气质像眼前“麝香眠石竹”的大自然,像佛圣们的笑容一样,看似年复一年,看似碌碌无为,看似沉默寡言,它们微笑地存在着,散发着神圣的无我精神。

在这种无为给予的精神中,我联想到了管理——无为而治,是管理者的最高境界。

麦积山石窟开窟以来的管理历史,可以追溯到1600余年前的十六国后秦时期。后秦是由羌族建立起来的王朝,于长安建都。其开国皇帝为姚姓,所以,在史籍和麦积山石窟古代的题刻中也称为姚秦。

后秦崇信佛教,是最早设立僧官来管理全国佛教事物的王朝。姚兴,是五朝十六国中后秦的第二代皇帝,笃信佛法,在位期间,大力提倡佛教,并且把当时最有名的西域高僧鸠摩罗什从凉州迎请到长安,以国师的礼遇相待,当时有数千名从印度及全国各地来的游方僧人集聚此地。麦积山在这个时期出现开窟造像活动也是必然之举,当时的文书记载中说麦积山石窟最早的洞窟和造像艺术,非常庄严精美,像是神明所造,四方百姓踊跃观看,争相供奉。

无为争相供奉,很不容易。

无为,是通往道德大道的必由之路,帝王渡化百姓必不可少。《庄子》诗云:“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故帝王圣人休矣……”

读了不少历代赞颂麦积山的诗歌,杜甫在天水麦积山写的那首《山寺》应该是它们的代表作:“野寺残僧少,山圆细路高。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乱水通人过,悬崖置屋牢。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秋毫。”此时的麦积山石窟经历数次地震后,寺院已是残垣断壁,杂草丛生,僧人无几,人迹罕至。历朝历代,无论是荒凉还是昌盛,麦积山石窟都隐隐地透出一种自然的无为的宁静。

今天,当我站在麦积山石窟造像前,在悬崖凌云,一览众山本无为的气势下,与老保安的微笑相遇——猛然感悟到“自然之道本无为,若执无为便有为”所云的哲理。

这份无为,使麦积山石窟在历难中,仍能微笑地感受到诗中所云秋花盛开,草木峥嵘,各种小动物出没其间,趟过潺潺流淌的小溪,在山冉之中仰望着经历了千百年沧桑,矗立于天地之间的麦积山石窟,万般俗事烦恼均抛于脑后,感受“百里见秋毫”的气势,能体会到一种穿越时空人佛共享的安宁。

人?佛?境,三者在麦积山神奇地融为一体,呈现一份无为的微笑——这是大自然在给予我们启示的生命真谛吧。

我想,1000年前老百姓能在这里争相供奉佛陀,一定是因为无为的微笑已发自于他们的内心。

这也是当年国家统治者笼络人心的一种管理成就吧。

此为麦积山石窟第4窟,俗称散花楼。位于东崖三大佛上方最高处,距地高约70米,是最辉煌壮观的殿堂式大窟。窟内原塑一佛二弟子六菩萨或一佛八菩萨像,历经唐、宋、元、明不断修缮,造像已非初始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