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幼儿园爱心教育的个案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幼儿园爱心教育的个案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问题的提出

人类的爱有多种表现形式,如亲情的爱、教育的爱、尊敬的爱等。而爱心是包含于爱里面的一种情感和能力。弗洛姆认为爱是一门艺术,爱是需要学习的。幼儿爱心的培养首先是从家庭开始的,幼儿园也是爱心教育的重要场所。当前幼儿园的爱心教育进行得怎么样呢?幼儿园重视爱心教育吗?在幼儿园中又要怎样进行爱心教育,才能让幼儿感受到爱,学会爱,具备爱的能力呢?

本文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从受访幼儿园老师开展的爱心教育活动入手,分析爱心教育在幼儿园里的现状,探讨如何培养幼儿的爱心。在J幼儿园抽取30名教师进行访谈,对访谈进行录音,并翻录整理。

二、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教师眼中的“爱心教育”

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他对教育的理解影响着教育行为,从而影响受教育者。关于什么是爱心教育,被访的老师是这样说的:

“举例说,我们班的六一节目,排的是舞蹈《萤火虫》。我比较注重孩子情感上的培养,我就按照给孩子一种比较善意的体会,把萤火虫的发光、发热啊,这种自然现象解释给孩子听,然后提升到一种较高的层次,奉献的精神。”

“我们会在教室的角落设置一个动物饲养区域,让小朋友养小金鱼啊,乌龟啊,我觉得这些都可以培养小朋友的爱心。”

“这些在语言活动也是可以渗透的,我觉得并没有一个专门的主题来做这个。像平时我们在重阳节的时候,讲要尊敬长辈,老人,这其实就有培养孩子的爱心在里面。”

“我觉得孩子本质就是善良的,像前段时间,我们北海有位中学校长得癌症了,我们发动全园捐款,孩子们很踊跃的。还有像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我们的孩子都有奉献自己的爱心。这些教育都是潜移默化的。关键是教师有没有这种意识,去引导孩子。”

教师意识到自身的角色是引导者,将孩子的爱心教育渗透到活动中来。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教师将孩子爱心的培养融入到对小动物的爱,对老人的尊敬和对受难者的同情中。这是一种比较自然和渐进的教育方式。教师们也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可以融入爱心教育,只要引导和激发出孩子的爱心,就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二)教师开展的“爱心教育”

被访老师列举了一些幼儿园里开展过的带有爱心色彩的活动,数量还不少。

“捐款,爱心树,爱心朋友,爱妈妈……家庭,朋友,老师,各方面都有渗透这方面的教育。大班孩子去了福利院、敬老院,让孩子体验感受爱。”

这么多与爱心有关的活动是出乎我的意料的。当我们询问活动的效果时,老师的回答比较简单,“孩子很喜欢”。教师给孩子提供的是活动的体验而非单方面的说教与灌输。

“形式多种多样,渗透到各种主题活动中。两个孩子在争抢玩具,然后老师及时发现,进行一定的正面教育。”

被访老师认为爱心教育融会到教学活动中并不是困难的事情。像上面提到的正面教育,虽然是从争抢玩具开始的,但是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正面的道德教育,也是实施爱心教育的重要环节。

(三)教师在“爱心教育”中扮演的角色

1.引导者。

裴斯泰洛齐认为爱的种子是天生的,它们的根源存在于婴儿和他的母亲之间存在的关系。儿童对母亲的爱是来源于母亲对儿童的爱。同样,在幼儿园里,教师对幼儿也要本着慈爱之心,把幼儿园变成大家庭,由此培养幼儿对教师的爱,并培养其一般的义务和道德感。不管是J幼儿园中开设的动物饲养区域还是发动孩子为灾区捐款、去福利院看望老人等等活动,教师都是作为“爱心教育”的引导者。儿童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爱,并将这种爱逐步扩大到全社会。

2.施爱者。

教师是施爱者意味着教师是爱的给予者,这就要求教师首先是爱的拥有者,拥有爱心,拥有爱的能力。教师给予学生的是师爱,是无私的、主动的爱。教师是师爱的主体,幼儿是师爱的客体。教师在给予幼儿爱的同时,自己有成就感和满足感,而幼儿则在教师的爱中得到充分的满足和快乐,并且被爱感染和鼓励,在教师身上看到什么是爱,并学会去爱。斯普郎格曾明确指出,“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的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就是教育的核心所在。”而唤醒儿童的心灵,只有爱才能担当此重任。教师扮演的施爱者就是用师爱引发出幼儿的爱,唤醒幼儿爱的心灵。

(四)幼儿园中的“爱心教育”多,孩子的“爱心现象”少

从采访中得知,J幼儿园是比较重视孩子的爱心教育的,但是受访者却认为“幼儿的爱心在生活中还是不怎么能够体现出来。”在J幼儿园,教师观察到孩子表现出较少的分享行为,对其他小朋友的关爱少有体现。被访教师认为,现在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家中得到的宠爱太多。大多数父母都重视孩子的教育,给予孩子足够的爱,但他们往往忽视了怎样教孩子回报自己的爱。父母过多地施爱,造成了孩子不会去爱。

另外,受访老师还认为“孩子有时的冷漠和单亲家庭有一定的关系。”但随后她又举反例这个命题。“但是,我们班只有一个孩子是单亲,他跟妈妈过的,母亲比较敏感,对小孩的教育比较在意,但这孩子在爱心这方面发展得还是挺好的。”最后,教师认为家长的引导才是孩子是否表现出爱心的关键。

Y老师提出了一个自己的观点,她们认为“人之初,性本善”,“其实每个孩子的内心本质来说是比较单纯,天真的。有些孩子这方面来得比较容易(激发),有些孩子就困难些。”Y访老师认为,孩子天性就是具备爱的能力和爱心的,不过要通过教师或家长的引导才能被激发出来。也就是说,孩子在参与这些爱心教学活动的时候,他们体验到了爱心,体会到了什么是爱心行为,但是,他们不一定马上就表现出来,需要成人的引导。

(五)影响“爱心教育”的主要因素

1.家庭因素。

孩子先是从父母那得到爱,才有了对爱的认知,有了施爱的榜样。孩子理解父母对他的爱,体会到应该回报父母的爱,才会使他具有爱人、关心人的情感。

G老师:“从自我做起,家长本身做起,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模仿能力很强,正面的榜样,友善的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强调了家长在孩子的爱心教育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