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随着生命的节拍歌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随着生命的节拍歌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育是基于生命的事业。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起点,激发教育的内在生命因素,发展生命、完善生命,以提升生命质量和生命意义为宗旨的教育理念。生命化音乐课堂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命教育得以落实的重要路径之一。生命化音乐课堂以促进师生生命发展为根本,将教学原则、方法、形式和技术与生命教育的理念有机融合,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师生生命和谐、自由、创造性地、富有个性地发展。

一、生命化音乐课堂的本质特征

1.自由

自由正是体现了“生命”教育的价值所在。生命化音乐教育是自由的、和谐的。生命化音乐课堂为学生营造的是一个宽松、和谐、灵活、自由的学习环境,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学生的“学”、学生的“能”、学生的“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中受益,自由的、个性地发挥潜能,得到美的享受。

2.多元

任何艺术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形成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一定的关系中生成与发展的。诗歌、绘画、舞蹈、雕塑等艺术种类在内容与形式上都有其共同性,因此,各艺术门类均可相互渗透与影响,音乐教学也应如此,生命化音乐教学更该如此。

3.灵动

“灵动”描述的是一种生命的样态,生命的自然舒展,生命的健康律动,生命的跃动勃发。生命化音乐课堂的“灵动”教学是把教学活动看做灵动精神的生命体,是一种师生互动,充满生命活力、富有灵性的教学活动。

二、生命化音乐课堂的深刻反思

通过研究的深入,对生命化音乐课堂进行了认真仔细的分析与思考,对此又有了新的认识与理解。

1.自由≠自流

生命化课堂改变了以往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学生被动学习的课堂模式,转变成一种“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开放式课堂。这使我们欣喜地看到了:课堂氛围活跃了,学生的兴趣浓了,师生的关系也更加融洽了。但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也会出现过于听任学生自由发展的现象,导致学生纵容个性,放任自流。

案例1:《萤火虫》教学片段

师:(将窗帘拉上,灯也关了起来)在这个美丽宁静的夏夜,大树和花儿随风摇曳,星星一闪一闪地眨着眼睛……如果我们变成树、星星、花儿、萤火虫,那该多有趣呀!(教师的声音非常柔美,仿佛这美的意境就在眼前)

师:我们自由选择吧,每人选定一个角色随着音乐尽兴表演。大家小组讨论一下:你想扮演什么,如何表演?

(音乐响起,宁静的夜晚顿时嘈杂起来:六人一小组开始商讨起来,气氛相当热烈,原因很简单,大家都要做萤火虫,因为萤火虫有好玩的道具,最终做大树和星星的气鼓鼓的,很不乐意)

不一会儿,愿意做小花的几位女生紧挨着在台前蹲下,你挤着我,我撞着你;其他的同学都要扮演萤火虫,大家也是挤在一起,迫不及待地在教室里乱舞……

上述环节的意境是非常美的,给孩子充分的自由,自主选择角色,自由自在地展现生命的灵动。但活跃的意愿变成凌乱嘈杂的氛围,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原因何在呢?

(1)自流无序。案例中让学生想怎样表演就怎样表演,没有表演的具体要求,学生已有的经验是有限的,因此表演方法也是有限的,看似热闹的课堂缺乏的是艺术的氛围,它不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养成。

(2)自主失衡。小学生的自主学习往往采取合作学习的形式,和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案例中的小组合作中,学生角色分配不明确,个别学生担任主角,主导着其他同学,甚至还有个别同学游离在小组之外。

(3)错失主导。教师的主导应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导向性、程序性和长效性,做到开放课堂、广纳善取、激趣引思。案例中学生自由选择,在活动前并没有细致的交代,活动过程中也缺乏有效引导。

2.多元≠多样

生命化的音乐课堂应该是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因此,无论在教学手段上,还是学生的感官刺激方面都努力做到多元化,给与学生丰富的体验,从根本上满足学生个性的需求,体现生命的个性化。

案例2:《月儿弯弯》歌曲导入环节

此环节目标:熟悉歌曲的旋律,了解歌词的意思。月儿像什么?云儿又像什么?

学生的多感官刺激:

视觉一:和歌词内容相符的摄影视频;

视觉二:教师在黑板上画简笔画;

视觉三:教师绘画时的身体语言。(教师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歌曲的内容,并同时用肢体表现歌曲柔美的情绪)

听觉:视频中的童声独唱;

肢觉:学生用肢体动作表现歌曲的线条。

从这一环节的艺术效果来看,应该说是很完美的,空间与时间交融,教师与学生的肢体语言相呼应。然而从学习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没能答出歌曲演唱的内容。这值得我们反思:生命化音乐课堂应该是异彩纷呈的,但在追求课的精彩的同时往往也会走进误区。

(1)多元难择。王一川教授指出:“美育‘由朴及文’转向‘多中难择’。”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由过去单一逐步走向多元,但是多元的度把握不好,学生将被弄得晕头转向,不知如何选择。

(2)多元泛化。现在的音乐课堂中,许多非音乐活动粉墨登场,音乐元素被忽略或简化。音乐课堂上占用大量的时间讲故事、做游戏,而这对学生唱好歌曲能起多大作用呢?

(3)多元无点。目前,我们所追求的生命化音乐课堂内容是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是多元化的,教学的媒体也是多元化的,我们要做到多元而有重点。多元的选择要和目标紧紧挂钩。

3.灵动≠活动

生命化教育主张把儿童当做有灵性的生命体,把教育还给学生,让教育凸显生命的灵动,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教育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建构和自我超越。然而有时“动”会被理解成表面的富有动感的思维活动。

(1)思品式的交流。课标中提出: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有的课中,师生的对话虽很感人,但对答的内容往往和音乐没有太大的关联。

(2)嬉戏式的活动。笔者曾听过一节音乐欣赏课,为了突出“小班化”的特点,强调互动与个性,孩子都要“动”起来。于是,各种打击乐器纷纷用上,人手一个,再加上动作、声势。学生是充分动起来了,然而打击乐器敲击的节奏混乱,没有任何美感。

(3)数学式的问答。在一年级音乐课《数蛤蟆》教学中,有位教师用了将近十分钟时间做数蛤蟆的抢答游戏: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蛤蟆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最后孩子们还找出了如何数“嘴、眼睛、腿”的规律,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是“动”起来了,但这种数学思维式的互动基本上脱离了音乐。

其实,灵动更多的是思维的碰撞与感悟,而音乐课堂的灵动,更多的是感悟,是内心对音乐的感悟,让音乐内心化:内心冲动、内心追求、内心修养。

二、生命化音乐课堂的更高追求

纵观生命化音乐课堂的研究历程以及同行们的一些课例,注重更多的也许是师生生命外显的活力,学生张扬的个性,课堂的内容与形式美。什么才是生命化音乐课堂的真谛呢?

1.朴实自然

自然的生命化音乐课堂,教师不需要走任何形式,追求的是课堂的真实自然,教师敢于放手,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也许从课的形式和内容上表现得并不十分“美”,然而却是师生的思想情感通过音乐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这样的课堂再现的才是师生真实而自然的情感世界,体现了音乐的艺术魅力。

2.发自内心

生命化音乐课堂所追求的正是通过音乐让学生的情感世界得到丰富,心灵得到美化、艺术情操得到陶冶。因此,更加强调激发和尊重学生的内心感受,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感受和感悟音乐,让学生通过聆听、感知音乐从而理解音乐,唤醒学生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进而让学生通过音乐来抒发自己的真实感受,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3.回归音乐

生命化音乐课堂教学强调音乐课要有音乐课的特征,任何活动必须要以音乐为载体,充分运用音乐要素,使之贯穿于教学始终。孩子们把自己的身心融入到了音乐之中,用表情、歌声、律动、舞蹈等表达着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音乐之审美真正的在通过孩子自身的体验来获得,整个音乐教学过程都以音乐的美感来获取,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的情操。

生命化音乐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还有一段漫长的道路需要不断地探索和长期的研究实践。让我们踏着音乐的节拍,吟唱生命之歌,让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在音乐的世界中能够全面而和谐,自然而灵动,富有个性和创造力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