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提高数学课堂学生参与度的有效途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呢?
一、创设有趣情境,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情境是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桥梁。“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有效的情境创设往往能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探究欲望,进而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例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由于学生对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面积变化的问题接触较少,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新课导入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先用多媒体出示一个长方形):“同学们,这是我们学校操场的示意图。现在我们学校要进行扩建,想把这个长方形操场变大一些,校长请我们班的同学做设计师,你们有办法吗?如果学校采纳了你的意见,那么你将成为我们学校的设计小达人。”学生听后个个跃跃欲试,有的说可以增加长,宽不变;有的说可以增加宽,长不变;还有的说可以同时增加长和宽。然后,我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在图上画出来,从而顺利地导入新课,使学生体验到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比较形象直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二、创造探究机会,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多边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活动,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先出示课前准备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然后让学生猜一猜:“它们的内角和各是多少?三角形的内角和会因为名字的不同而不同吗?”有的学生猜测这三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一样,有的学生猜测它们的内角和不一样。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他们想办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有的学生把每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先量出来,然后加起来;有的学生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来拼一拼,然后量出度数;还有的学生像折红领巾一样将三角形的三个角折到一起,再用量角器量折到一起的三个角的度数……在这样的操作活动中,我不包办代替,不发出整齐划一的指令,而是做好组织工作,把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调动起来,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达到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的目的。
三、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多媒体被广泛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因其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等特点,可以在数学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他们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投入到学习中去,变难为易,以形促思,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利用教具把圆剪成16等份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引导学生想象把圆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从而把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来。但是很多学生难以想象把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不易理解“化圆为方”的道理。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演示一个圆平均分,先把两个半圆各分成8个相等的小扇形,再将一个个小扇形伴随着音乐从圆中“飞出来”排成两列,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并闪烁显示着,然后将等分的份数逐渐增多,当拼成的图形越来越接近长方形时,引导学生想象无限分割后的情景,从而渗透极限和转化的思想。这样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巧妙地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想象过程结合起来,有效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四、正确利用评价,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有效的教学评价应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发现自己的潜能,激励自己,从而使学生获得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内部动力。这就要求教师的评价要贴近学生的心灵,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对自己学习的评价。如可以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合作互评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例如,在教学“倍数和因数”时,有这样一道习题:“四(1)班数学老师准备把36本数学书平均分给一些小朋友,正好分完,每人不止分到1本,小朋友的人数可能是多少?”
生1:可能是1人,2人,3人,4人,6人,9人,12人,18人,36人。
生2:可能是2人,3人,4人,6人,9人,12人,18人,36人。
生3:可能是1人,2人,3人,4人,6人,9人,12人,18人。
生4:可能是2人,3人,4人,6人,9人,12人,18人。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四位同学的答案,谈谈你们的看法。
生5:我认为第一位同学说得对,因为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
生6:我认为第二位同学说得对,因为题目中说把数学书平均分给一些小朋友,所以不可能是1人,可能是2人、3人、4人、6人、9人、12人、18人、36人。
生7:他说得不对,不可能是36人,因为题中说每个小朋友不止分到1本,如果是36人,每个小朋友分得的本数就是1本了。
生8:嗯,不可能是1人,因为是把数学书分给一些小朋友;也不可能是36人,因为如果是36人的话,每人分到的本数就是1本了,而题目中说每人分得的本数不止1本。所以,小朋友的人数可能是2人、3人、4人、6人、9人、12人、18人。
……
上述教学,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互相评价产生思维碰撞,重新认识和审视自己的学习,从而使学生更加以主人公的姿态参与学习,加深对学习活动的体验和感受,并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
五、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它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学中以自己为主的观念,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和交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但是,许多教师在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误区,如不考虑学生合作学习的时机、合作学习的内容、合作学习的方法等,从而降低了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要想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小组合作的参与度,教师就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1)合理进行小组分工。要想使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就要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让小组成员轮流承担不同的任务,这样每位学生就会找到自己在小组中的位置。(2)要帮助学生排除障碍。学生合作学习时常常会出现小组成员意见不一的现象,从而使合作学习陷入僵局,这时教师就要及时地参与到学生小组中去,给予他们必要的点拨,确保小组合作学习得以顺利进行。(3)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适宜。有些学习内容是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的,这样的学习内容就没有合作探究的必要。(4)规范合作学习的行为。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是旁观者,而是要注意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注意每一位学生的表现,对游离于学习之外的学生要及时引导他们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多种途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远离低效课堂。
(责编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