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文教学应回归本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教学应回归本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课堂教学方式的改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效益的提高都是毋庸置疑的,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课堂越来越异彩纷呈,产生一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现象。究其原因,在课堂教学追求丰富,求新求变的过程中相当大的程度上失去了语文“最初的目标”,即“语文味”的回归。

片断1:一位教师教学《看云识天气》一课。在对教材作了层次分析后,配以多媒体展示了许多云彩的图片,学生非常兴奋,但教师不是让学生看后去描述所见现象,而是让学生简单去对应哪种云会有什么样的天气,就这样对来答去,在判断对与错的过程中度过了大半节课,把语文上成了科学课。

片断2:一位教师教学《竹影》一课。教师轻描淡写地分析了人物、趣事后,把教学重点放在对“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对比区别上,并以配乐方式,用多媒体展示大量的图片,让学上陶醉在图片与音乐氛围中,最终教师把这节课上成了美术欣赏课。

以上这两个教学片段,不得不引起广大教育者的反思:语文教学的路在何方?语文教学到底要教会学生什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常常会感到失落与尴尬:每节课热热闹闹,但缺少思维的训练,语文教学缺少深度和宽度。今天看来,可能是教师在教学中不自觉中走入了误区,为追求一些表象的东西而放弃了语文教学的本质。然而,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就是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语文教学的重点,应让学生明白材料写的是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就应该通过听、说、读、写训练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训练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促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实现飞跃。为此,笔者认为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有大的语文观,但不能空洞高谈阔论。

语文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语文内容是生活的文字再现,生活是语文的源泉,是学习语文最为广泛充实的材料。在甄选生活材料时要注意不能任意地截取生活材料,不顾语文教学的实际,漠视或高估都不利于教学,或囿于狭隘,或陷于空洞。在这里,大的语文观应是在思想上要有意识,眼界要开阔,不能麻木迟钝,也不能盲目急进,要关注语文教学内容的基点与生活的联结点;在行动上要敏锐,要积极,要有收集、筛选、整理、运用的过程,要有序、有度、有目的地去推进,让教材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让学生有真实、切实的感受与体验,从而产生情感共鸣,思维飞跃。

二是要有主体的语文教学目标,不能游离于语文本身之外。

语文教学的主体目标应是知识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终极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智力、形成良好的个性与健全的人格,教会学生终身学习的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注意语文本身的特点与要求。如不同的体裁、不同的题材,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作家,作品内容应有其相对的特性,不能用一个统一的教法,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如前面的“片断1”和“片断2”的教学都偏离了主体目标,没有把握文本的重心,并且简单的对答方式也反映出问题设计的无效性。因此,语文课上各种教学手段的运用都是为了目标的达成而服务的,离开了语文本身的目标,再好的手段与教学方式都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三是要有文本的探究,但不能为“探究”而“探究”。

新的教学大纲强调: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通过学生的学习去“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情趣”;强调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作者感情的交流),这就要求在教学中,通过互动的形式去获得广泛的交流与情感的体验。现在大多数教师能做到这点,然而,不太理想的是在回到文本的挖掘上把握不好分寸。想通过文本的分析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知识信息、人文熏陶;想尽可能地开拓延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以提升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等,良好的愿望未能达到实际应有的效果,常常让教师们感到困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对于教材的分析、内容和主题的挖掘上把握好角度、广度、深度。

“角度”的选择不仅要突出新意,更要求准确、正确。在教学中,注意对文本的挖掘,但不能牵强地延伸,这不仅不会训练学生的拓展思维,反而会误导学生去肢解文本,曲解文意,阻碍学生正确阅读方法的形成。“广度”的挖掘也要因文而异、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有人说“一千个人读莎士比亚的作品,就会出现一千个莎士比亚”,此话不假。因为不同的人生活背景不同,个性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与程度不同,就会出现差异,所以在对文本的探究上应有差异,突出个性。“深度”的把握上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延展有理有据有层次,切忌随意或牵强。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考虑恰当的梯度,以落实重点,突破难点,发展生长点,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所获。

总之,语文教学要回归哪里,应回归“自然”,回归生活,回归“语”“文”的本真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北路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