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话医学――心衰(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话医学――心衰(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编者按:

医学,给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是深奥、艰涩难懂。虽然我们都在尽力把医学科普做到通俗,但很多时候医学科普文章依然不太好懂。那么能不能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写医学、写疾病呢?

从2008年一期开始,我们邀请了广东省中医院朱晓平医生为本刊撰写连载文章――《大话医学》。正像阿朱医生所言:“读医实在是件辛苦的事,我读医学院的时候,其中头痛的一点就是,医学书都写的好专业好专业,一见即令人头大。当时就想如果有些看起来挺过瘾又不乏专业性的书就好了,可惜直到读完大学也没有接触到,所以只好打算自己来写写。医学其实也可以挺好玩,疾病其实也很有意思……”

序章

深夜。无月,天空乌云密布,空气沉闷,正是雷雨将至的征兆。忽然一阵急风,从不知何处吹来,卷起路上的树叶纸张,漫天飞舞,显然,一场大暴雨就将紧锣密鼓地上演。

在本地区最有名医院的住院部高楼里,除了走廊上的灯火,大部分房间早是漆黑一片――医院在某些方面很像是军队里的管理模式。

不过也只是“像”,而非确实相同。军队里吹休息号后营房里会万籁俱寂,这个病区里却仍然声响不断。咳嗽声,此起彼伏的咳嗽声,不时从各个病房里传出。

因为这里是呼吸科,能进得来的病人,自然鲜有不发音者。在医院里但凡入夜后万籁俱寂者,要么是ICU重症监护室,要么是眼科。住在前者的病人或者是昏迷不醒或者已奄奄一息,早就无发声之力;住在后者的病人,唯眼有小疾,既然看不到,眼不见心不烦,自然是早早睡觉,别无二话。

在第五间房里,一位老婆婆正躺在床上,她也在轻轻地咳嗽着,时快时慢,毫无节律。应该介绍一下,此婆婆姓赵,芳龄六十八。

挤奶集团

让我们将镜头转向阿婆的胸部,在她的左胸骨之下,有一个肥胖的心脏正在急急地跳动着,和这位老人家错落有致的咳嗽声不同,这个心脏跳的恰似爱尔兰的踢蹋舞般,急切又富含韵律。

我们再把镜头进一步拉近,一直拉到左心室上面的一个心肌细胞。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且将之称为“肌兄”,不过这名字读起来有点拗口,干脆再改一下称之为“鸡兄”吧。

这位鸡兄长的五大三粗,一看就是位体力劳动者,他一天连续工作24个小时,一周工作七天。在这个心脏里,有几十万个心肌细胞,如这位鸡兄一样默默耕耘,无私奉献。拥有几十万名员工的规模,这个心脏实在可称为“心脏集团”。

公司的规模大不是件坏事,但什么东西都要讲个度。这个心脏集团就有些庞大的过分,正常人如果拍张X光片,照片里心脏只占了左边胸腔里约1/2的地盘,另一半是肺脏的倩影。但在这位阿婆的照片里,这个心脏却大抢镜头,占了左边的胸腔的3/4以上面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个心脏集团也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才至今日的规模,而且这个发展过程,可以说完全是形势所迫,而非自己所愿。

数十年前,我们的鸡兄不过三十岁出头,阿婆亦是处于女人三十的大好时光,当时的心脏集团规模只有现在的一半左右。每天,鸡兄作为集团的一分子在辛勤地劳动,他干的是什么活儿呢?

整个心脏集团可以分为四大部门: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各部门之间有学名称为“心脏瓣膜”的大门相隔。

一条粗大的静脉血管连接着右心房,血管里血液川流不息,比高速公路还要繁忙。这些血液从全身各处流来,运载了身体产生的大量生活废气――二氧化碳,还有刚从消化道处装车运来的各式营养。

右心房与静脉连接的大门(学名称为静脉瓣)打开,排在前面的血液一拥而入,等右心房装满后,静脉瓣关闭,右心房与右心室之间的大门(学名称为三尖瓣)打开,此时右心房部门的数万个心肌细胞一齐发力,于是把血液挤入右心室内。

右心室与肺动脉血管相连,两者之间有道称为“肺动脉瓣”的大门把守。等血液把右心室充满,三尖瓣的大门关上,肺动脉瓣开启,此时轮到右心室部门的数万名心肌职工一齐工作,于是血液通过肺动脉被挤进了肺脏内。

肺脏可是个好地方,这里有大量清新的氧气,这批血液排掉了带来的二氧化碳,血液里的红细胞则忙着把新鲜的氧气装车。他们很快完成了工作,于是又顺着肺静脉来到了左心房,最后来到了我们鸡兄工作的部门――左心室。

我们的鸡兄此时正处于休息状态,他无所事事地看着血液充满了左心室,直到左心室入口的大门(二尖瓣)关上,出口的闸门(主动脉瓣)猛然开启,鸡兄工作的时刻到了,他和数万名同僚蓦然发力,合力一挤,这批血液就此完成了在心脏里的旅程,高速飞驰进主动脉里,向全身各地行驶而去,把氧气、营养带到“千家万户”。

上面不厌其烦地讲了这么多,主要是想说明两点:第一,我们的鸡兄干的活实在并不复杂,就是“挤”这个动作而已――为了更形象一些,我们把鸡兄的工作定义为“挤奶”。鸡兄是挤奶工,那么整个心脏集团说白了也就是个挤奶集团。第二,我们的鸡兄之所以长年每天工作24小时而能坚持到现在是有原因的。实际上,他并不是一直劳动不休,而是每挤一次奶,就休息好一会儿,而且这个休息的间歇着实不短,大概是他工作时间的两倍。

所以我们的鸡兄在年轻的时候小日子过的实在令人羡慕不已,不过俗语有云,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这话还真有道理。

好花不常开

随着年龄的增长,当鸡兄同志为阿婆效力到第四十个年头时,不幸的,阿婆患上了高血压。

此处暂不去探讨阿婆为什么会患上高血压,这里先简单介绍高血压这个新形势带来的变化:其中最主要的一点是全身各地的血管,尤其是那些小动脉血管,都比以前收缩变窄了。这个改变可给心脏集团以及我们的鸡兄带来大麻烦。

心脏集团是有任务指标的,在每一分钟里,整个集团要完成挤扔动作70次左右,每次可以挤出70毫升血液。从而把大概5升,也就是能装满一支大可乐瓶的血液挤出心脏,射进主动脉,再由主动脉流向全身各地的分支。现在血管一变窄,主动脉里的阻力大增,鸡兄和他左心室的朋友顿时发现,他们按照以前的工作强度,每分钟里只能把大约4.5升的血液挤进动脉,显然,这是达不到指标的。

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血管内的阻力与血管的直径刚好成反比。接触过管乐的人对此肯定很好理解,比如你之前已把萨克斯风吹的仙乐飘飘,突然扔过来根双簧或者长号,你还依照老规矩采用萨克斯的力量吹气,少不了得当场哑声羞得满脸通红。原因在于后者的管子比萨克斯细上不少,要把它吹响,按之前的力量去吹是必定是不行的。

每分钟挤5升这个指标不是瞎定的,是根据全身各地无数单位、个人的氧气、营养消耗量计算出来的。达不到指标,就意味着一定有部分细胞、组织的需求得不到满足。随后,细胞、组织的呼声立刻通过神经系统反馈到了心脏集团的上级主管部门――心血管中枢处。

心血管中枢可比心脏集团高,不但是级别高,位置也高。这个部门主要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延髓处,具置嘛――你把手伸到脑后,顺着脖子摸上去,等摸到了头发,再往上走一点,坚硬的骨头下面就是他的老窝啦。

这个部门的员工一听到反馈,电话立马通过神经系统打到了心脏集团,下死命令要求保证输血量。

有困难了,只有想办法解决。既然血管内的阻力增加了,每挤一次只能达到以前的4/5,那最简单的应对措施就是加大工作量,多挤几次。于是心脏集团制定了新的工作制度,使每次钟的挤奶次数由原来的70次上升到了80次。

这个工作制度具体是怎么样的呢?

比如说鸡兄吧,在原来的工作制度下,他本来是工作0.3秒,然后休息0.5秒,新的工作制度则把工作和休息的时间都进行了缩短。乍一看还可以接受,实际上则不然,因为休息时间缩短的幅度要大于工作时间的压缩。

于是鸡兄乃至整个心脏集团就从此一直扛下去了。在下面的日子里,阿婆没有发现自己得了高血压――不去用血压计测量测量,在这个病的早期也确实无法自知――于是在她的体内,高血压的大环境一直维持了下去,而且缓慢地越攀越高,相应地,各地的血管也愈变愈窄。

血管越窄,给心脏集团带来的麻烦越大。与此同时,肾脏也出来捣乱了。

肾脏也是个员工数量以数十万为计的大集团,他的职责相当于水利部门:当人体的水份太多,他就开闸放水,产生大量的尿液,水份不够,则闭闸蓄水,减少尿液的生成。

几十万人的规模,需要的氧气和营养那可不是一般的多,这要靠大量的血液进行输送,当连接肾脏的血管变窄,其血流供应不能保证时,肾脏集团打起了小算盘,他的思维很简单:血液既然不够多,那增加多些血液不就万事大吉了吗?

这个想法当然不对,其实人体内的血液总量是够的,只不过因为血管变窄,输送起来难度加大而已,正确的做法是重新扩张血管。不过肾脏集团可没这个能耐,这并不在他的权力范围内,增加血液则做起来轻而易举:血液里的主要成分就是水,肾脏只要把水闸关紧点,血液不就立刻大增了?

他果真这样做了,只是却苦了心脏集团,水分一增加,意味着更多的血液涌向了心脏等待处理,心脏集团原来已是加班加点,这下子可好,岂不又增加了工作量?

当一个公司的工作量大增时,有两个应对措施:

1.自身挖潜,具体方法是保持固有的员工数量,然后采取两点制度:减少员工的休息时间或者增强每位员工的工作能力。

2.增加员工数量,亦即添置多点心肌细胞。

我们现在都知道人多并不一定力量大。心脏不知道明不明白此理,反正这个集团绝不允许增加新生的心肌细胞的产生与进入。于是心脏集团就只剩下一条路了――减员休息时间。增强员工工作能力,换另外两个字来说就是“健身”。

练过健身的人都知道,随着反复的高强度训练,自己的身材会日渐魁梧,练上几个月后整个人看起来就会胖上一圈。心肌细胞也是这样,在长时间高强度劳动后,每位员工都慢慢变得体形庞大,身高增长――学术上这叫做心肌细胞肥大。

心肌细胞具体是如何肥大的?得找个心肌细胞,就比如鸡兄吧,把他解剖开来说说。鸡兄的主要构成是肌纤维,肌纤维越多,鸡兄的身材就会越魁梧,越有可能使出更多的力气。正是肌纤维的不断增多、加长,才使得心肌细胞肥大得以实现。

当每个心肌细胞都走向肥大,整个心脏就像吹气球一样膨胀起来,一直发展至像文章开头所说的那样:拍张胸部X光片,心脏占左边胸腔的3/4以上面积。

盛极而衰,心脏集团也是这样,当心脏的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危机开始出现了。

衰败

心脏集团规模的增大是靠自身挖潜来实现的,问题是一个人也好,一个集团也好,其内部的潜力有多大呢?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心肌细胞“过劳死”现象的出现,自身挖潜的措施渐渐不再灵光了。

过劳死这个词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因为现实中过劳死频频出现,不过他们大都位脑力劳动者,干体力活的心肌细胞是怎么倒在工作岗位上的呢?

原因很简单:饿死的!

心肌细胞越肥大,肌纤维越多,自然需求的能量越发增长,就像4.8升的凯迪拉克要比捷达车耗油一样。肌纤维是不喝油的,它们依靠着心肌细胞内的线粒体来供应能量,营养和氧气到达心肌细胞处,要通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最后由线粒体转化成肌纤维能够使用的能量。

线粒体的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过分,我愿意把它比作家里的厨房,你可以想像一下如果没有一套锅碗、煤气炉、电磁炉之类的厨具,就算买来一堆明知道富含营养能量的猪肉、大米,也只好干瞪着眼而饥肠漉漉。

随着心肌纤维的增加,线粒体的数量也要提升,理论上两者应保持同步的增长速度,这样才能够保证能量的供应。在自身挖潜的早期确实如此,但在后期,线粒体增长的速度开始落后于肌纤维的增加,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不良现象愈演愈烈,最终使得心肌细胞获得的能量大大落后于真正的需要数目。

每天干着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却没有足够的能量补充。长此以往,终于有体质较差的心肌细胞顶不住而轰然倒下,死了第一个,自有后来人。过劳死,渐渐地在整个心脏集团里蔓延开来。

当年美军为了拯救一个大兵雷恩,指挥部费尽力气派了八个人去千里行军,长途跋涉。那么如今心肌细胞一个个倒在工作岗位上,他们的领导当初难道就没有想想办法预防一下这种情况的发生吗?

有!事实上领导们从内部挖潜一开始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前面说过集团里分为四大部门: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这些部门的领导是这样寻思的:一来因为外面的血管狭窄,挤奶进去不容易;二来肾脏集团也给咱们添乱,得想想办法把血管扩张扩张,让肾脏多排些尿从而减少些血液总量才行。于是心房分泌了ANF,中文称做“心房利钠因子”,心室制造了BNP,中文称为“脑钠素”。这两个东西进入血管后,沿途扩张血管,并且浩浩荡荡杀到肾脏处强行开闸放水。

按理说采取了这样的措施后,心肌细胞是不应该最终出现过劳死的,为什么悲剧还是发生了呢?

读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老人家的大历史观令人叹服。我不知道自己对“大历史观”的理解对否,本人读完书的体会就是:任何一个人,一个团体,他的所作所为之是非成败,必须要放在他所处的历史大环境下去衡量与考虑。

那么心脏集团所处的大环境是什么呢?前面提过的,就是高血压病。这个病可不是心脏分泌些ANF、BNP就能搞定的,虽然这两个东西能够扩张血管,但在整个大环境无法改变的情况下,ANF、BNP再扩张血管,也还是无法对抗高血压病引起的血管收缩及狭窄。

尤其是高血压病久了,会引起动脉硬化,使得血管即使完全没有收缩也同样会变得十分狭窄(具体在以后另设一篇专门讲高血压病会详细解释),如此一来ANF、BNP的作用就更加有限了。

至于对抗肾脏的截流之举,就更是心脏无法搞定的。肾脏集团并不会因为心脏派一堆BNP之类,就会老老实实从此开闸一泄千里。反正在高血压病的大环境下血管始终是狭窄的,血管窄,肾脏就得不到足够的血液,关闸以增加血液就毫无商量的余地,这一点肾脏绝对立场坚定。

所以心脏虽然做了不少理论上行之有效的工作去防止过劳死现象的出现,但个体的力量放在整个大环境下观之就是非常渺小的了。引用一句俗话“历史的车轮是不可阻止的”,心脏集团作的努力只能拖延车轮的前进,却不能阻止最终大批心肌细胞倒下的一天的到来。

心脏集团定额定编的政策即使在过劳死现象出现后也仍然没有改变,虽然这极不合理,但没办法,这个政策雷打不变。死去的心肌细胞会被吸收、清除干净,换以根本没有任何收缩作用,对心脏集团无任何贡献的纤维细胞所代替。能干活的员工数量不断减少,但整个集团所承担的业务量却毫不见减,这就意味着每个活下来的员工分到的工作量更大,这样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员工因为累而死亡―剩下的员工却更加累―结果更多的员工因累而死。

21世纪最宝贵的是什么?人才!随着员工的死亡而新生力量又无法得到补充,整个集团不可避免地开始走下坡路。于是,心衰的疾病发生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