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以《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为切入点,分析社会对国际经济学专业人才需求状况以及现阶段国际经济学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切实探讨符合社会需求状况的《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关键词:国际经济学课程;社会需求;教学现状;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F11-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6.09.037

1《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分析

《国际经济学》教学是一个针对经济专业学生所开设的课程,特别是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来讲,至关重要。其主要以掌握国际经济基础知识与基本的分析方法为目的,紧密围绕国际经济学基本原理以及发展现状开展教学活动,并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国际经济问题。可以说,《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是其他学科教学工作开展的基础,是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强化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值得注意的是,《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中包括很多动态变化的因素,对学生的教育与培养方向要根据社会对经济学人才的需求特点来具体确定。这对教师的知识储备量要求较高、对表达能力、逻辑能力、分析能力等诸多能力的要求也较为严格,对于任课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

2社会对国际经济学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分析

众所周知,我国不仅是改革开放大国,更是贸易交流大国,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其他各国的贸易往来愈加密切。全球经济一体化持续深化,我国的经济发展乃至国际经济发展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对于企业来讲,对精通国际经济学知识,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则及具有谈判技能的经济学专业人才的需要越来越迫切。然而不同企业建设内容不同,对这种经济学专业人才要求的标准也各不相同,但不论何种要求,经济学专业人才都要具备以下几种素质特点:

2.1完善的知识储备

这里所说的完善的知识储备主要是指基础理论知识与外贸专业知识。无论学生毕业后选择何种就业方向,只要与经济行业有关,就都需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与外贸知识。就基本理论知识而言,只有夯实理论基础,才能更好的学习其他经济类课程,才能更为合理的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才能对日益复杂的经济形势做出准确的分析。通常来讲,我们所看到的国际经济情况都只局限于表面,只有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并加以细致分析,就可以穿透现象明确本质,拨开云雾见月明。就外贸专业知识的掌握来讲,掌握这种知识的人才可以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促进企业国际经济贸易的顺利开展,灵活解决国际贸易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企业国际化、特色化、可持续化发展。

2.2各项能力要求

(1)语言交流能力。在英语全球化使用的时代背景下,英语口语能力、翻译能力、写作能力均称为了经济类专业人才所必要掌握的能力。除此之外,一些小语种的掌握也是十分重要的,例如日语、俄语、韩语等在大学生中非常流行,掌握这些语言对国际贸易工作的开展将提供极大的便利条件。经济类专业人才要给予语言交流能力足够的重视程度,助力外商谈判与纠纷解决。(2)团队协作能力。国际经济贸易问题错综复杂,凭借个人的力量往往不足以掌握全部格局,思考问题的视角难免存在局限性,故而需要一个强大的团队相互配合,相互弥补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团队成员有十足的团队精神,不断强化团队协作能力,便于信息的共享与问题的顺利解决,大大提高团队工作效率。(3)论文撰写能力。论文撰写能力是国际经济类专业人才所必备的基础能力,对于从事科研工作的人来说,不可避免的整合大量材料,撰写专业论文。同样对于从事贸易类学生来说,报告文件及会议记录文件内容的撰写也是必要的,因而也不能忽视论文撰写能力的提升。当然,社会对国际经济学人才的需求状况不止如此,其他的一些需求特点等还有很多,例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累积工作与实践经验等这些都是国际经济类专业人才所必备的综合素质。为了确保各经济类院校培养出具备这些素质的人才,切实符合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就要从《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着手,优化教学效果,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

3《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3.1教材更新频率快,教师教学依照老教材

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源源不断的产生新的理论突破,越来越多的新鲜案例纳入学生课本中,使得国际经济学教材更新频率较快,但一些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旧依照老教材,学生被动接受了许多相对落后的知识案例,应对现代化的实际问题,未免显得措手不及。不仅如此,老教材不能准确反映出国际经济领域所出现的最新研究成果,学生只能通过其他途径去了解,一知半解,难以透彻理解。

3.2缺乏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各种经典国际贸易理论及代表性模型的讲解。在教学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的诸如此类的理论模型,且非常抽象化,难于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依靠想象力理解知识本身,不能有效联系实际,因而不能够透彻的理解某一理论或某一模型,进而影响了后续国际经济学的学习。最终要的是,学生不会灵活的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缺少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让理论的学习变得毫无意义。

3.3教学形式单调,枯燥乏味

教学形式单调,枯燥乏味是我国《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仍然得以延续,加之教学内容较多,教师要在规定的课时之内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在课堂之上,没有充足的时间与学生交流想法,共同探讨问题,以至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仍然得以延续,整个教学过程非常枯燥,尽管有些学校已经安装了多媒体设备,但仍然无法转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上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心存疑虑也无法实时解决,降低学习质量。

4满足社会需求状况的《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现阶段我国的《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普遍存在很多问题,如果不能正确改革,那么问题会长期存在且难于解决。传统的课程教学所培育出的人才不足以满足社会需求状况,没有竞争优势,对学生本身而言十分不利,而这一切的根本就在于《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以下是对基于社会需求状况的《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措施的具体探讨。

4.1使用新版权威教材,引导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总结

老教材缺少经济领域的新成果且经济信息不能与时俱进,故而在选择教材方面,要选择那些新版本的权威教材,这些教材中含有经济领域中的最新成果及案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一方面强化学生对案例本身的分析能力与知识的理解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论文撰写能力。

4.2理论联系实践,完善知识储备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为了优化教学效果,深化学生对国际经济学知识的理解,切实做到完善知识储备、学以致用,就要将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在一起,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基础之上强化实践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分析实际案例,必要时可以进行案例模拟,结合案例可以帮助学生夯实理论基础,同时也强化实践能力,更好的解决国际贸易中的实际问题。

4.3丰富教学形式

在教学方面,教师可以适当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团队讨论学习,课堂之上给每个团队充分的讨论时间,并总结讨论成果。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完善自身的同时,锻炼团队协作能力。不仅如此,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语言水平情况开展双语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强化学生的听力、口语表达能力等,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水平。

5结语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对于国际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来说至关重要,现阶段的社会发展已经向经济类学生提出较为严格的要求,教师在培养人才方面不仅要注重提高人才质量,更要确保人才切实符合现代化的发展需求。改革的脚步不能停止,教师要不断寻求更多的教学改革方式,优化教学效果,强化人才能力的培养,向社会输送更多的专业人才,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文娟.《国际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经济师,2009(7)

2朱坤林.国际经济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1(13)

3蒋春艳.国际经济学课堂教学创新实践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8)

作者:王一雯 徐永智 单位:黑龙江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