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内蒙古自治区观赏石资源分布概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内蒙古自治区观赏石资源分布概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内蒙古独特的地理环境为种类繁多、丰厚的观赏石提供了条件,分布于沙漠地区的戈壁石及巴林右旗的巴林石是观赏石业界的两朵奇葩,独特的成矿地质条件造就了产于不同年代、不同成因的矿物晶体类观赏石,古生物化石赋存于古生代及中、新生代沉积地层中,不仅具有观赏性,也是推断古地理、古气候环境的变迁及人类认识地球、研究生物演化最为直接的证据。

1. 前言

1.1自然地理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我国北部边疆,位于北纬37°24′至53° 23′、东经97°12′至126°04′之间,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东西直线距离为2400千米,南北跨度约1700千米,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区。东南西与八省、自治区毗邻,北与蒙古国、俄罗斯接壤。土地总面积约118.3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2.3%。优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内蒙古种类繁多、丰厚的观赏石资源

1.2观赏石文化沿革

内蒙古观赏石文化溯其源头,约在距今近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址记录了内蒙古石文化的发展历程。大窑、河套人、兴隆洼、红山、呼和额热格、巴丹吉林、苏鸿图等文化遗址的相继发现,表明石文化的历史与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是相伴随的。而赤峰翁牛特旗三星塔拉村出土的“中华第一玉雕龙”(红山玉龙)则表明从新石器时期开始,石头之于人类,不仅仅具有实用性,也具有了可观赏性,更有丰富的内涵。在其后漫长的历史年代中,随着文化的发展,人们的鉴赏水平不断提高,新的石种不断涌现,观赏石的评价标准也从传统的“瘦、皱、漏、透、丑”,发展到“质、色、纹、形、韵”,巴林石、戈壁石逐渐成为内蒙古观赏石中名贵的品种,并名扬赏石界。

1.3观赏石发展状况

观赏石市场的主要形式是石展及石馆。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区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国内、国际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人民群众对观赏石的鉴赏水平不断提高,充分认识到了观赏石的价值,对观赏石的需求不断增加。自1997年以来相继举办了全区石展、巴林石展、奇石博览会、全国石展等不同级别的石展。各种观赏石城、奇石展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全区各个主要城市。内蒙古博物院、大漠奇石馆、通灵大漠奇石馆、阿拉善奇石馆、巴林奇石馆以及遍布自治区各地的“奇石一条街”、“奇石古玩市场”等奇石交易市场数个,商户达数千家,商家云集,奇石年交易额达数亿元。此外,还有家庭奇石经营户经营自拣观赏石。目前,阿拉善已形成了上千家观赏石经营户,年观赏石成交金额达到数亿元,逐步形成了蓬勃发展的奇石产业。

中国观赏石协会(简称中石协)于2005年8月25日正式成立,我区政府或部门领导、观赏石界专家学者、石商被选为副会长的有8名,理事名,参与完成了《观赏石鉴评标准》、全国观赏石资源调查和编图两项基础工作,《观赏石鉴评标准》作为国土资源部部颁标准,为观赏石勘查、评价、遴选、交易提供了统一的标准,使得中国观赏石文化建立在一个更为科学的审美基础之上。

2. 观赏石资源分布状况综述

2.1区域地质概况

根据内蒙古地质构造发展演化特点和现代中国大地构造研究成果,按照板块构造学理论,以三条大的缝合带:石板井―小黄山缝合带、恩格尔乌苏缝合带、二连―贺根山缝合带为界将内蒙古自治区古生代大地构造划分为四个一级构造单元,即哈萨克斯坦板块、塔里木板块、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各板块经历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沉积作用、岩浆改造作用、火山喷发作用,中生代又在华北板块及西伯利亚板块东部叠加了北东向大兴安岭岩浆岩带。地质构造的复杂多样,形成了不同时代、不同成因、不同种类的矿物、矿床,为内蒙古自治区各类观赏石的形成创造了独特的地质条件。

2.2内蒙古观赏石资源主要类型及分布状况

内蒙古地域辽阔、地史漫长、地质作用多样、地质构造复杂的特殊地理环境造就了丰富的观赏石资源,观赏石类型较为齐全,造型石类、图纹石类、矿物晶体类及古生物化石类均有产出。造形石类及图纹石类表现出了鲜明的地域特色,这两类观赏石主要产于中生代火山岩中,经火山热液作用、风化淋滤、地表流水搬运及风蚀作用,形成造型奇特的形态及图纹。矿物晶体则产于不同年代、不同成因的矿床中。古生物化石赋存于古生代及中、新生代沉积地层中,是古生命体在沉积物中迅速掩埋、石化的产物,是推断古地理、古气候环境的变迁及人类认识地球、研究生物演化最为直接的证据。

3. 观赏石类型及石种

3.1造型石类观赏石及主要石种

内蒙古自治区的造型石以戈壁石最为珍贵。戈壁石,因其产出的地域不同有的冠名为大漠石,有的因其成因冠名为风砺石、风凌石,主要产于阿拉善地区腾格里、巴丹吉林、乌兰布和三大沙漠中的戈壁滩及滩间山坳里,涵盖了产于戈壁中的玛瑙、千层石、碧玉、集(鸡)骨石、硅化木、石、蜂巢石、水晶等各种类型。

3.1.1玛瑙

区内玛瑙多是中生代火山活动过程中晚期热液充填早期洞穴后生成的矿物,由硅酸盐胶体凝聚而成,具有纹理,主要成分为SiO2,质地细腻、坚硬、莫氏硬度7左右。其类型既有造型石,又有图纹石。根据形态特征,可细分为葡萄玛瑙、水胆玛瑙、响石玛瑙、夹胎玛瑙、柏枝玛瑙、紫晶玛瑙和缠丝玛瑙。色彩丰富,具有纹理。既是宝石原料,又是精美的观赏石,也是戈壁石的主要品种。

3.1.2碧玉

由含杂质的二氧化硅胶体溶液充填于玄武岩气孔中凝固而成,后经淋滤风化、剥离而成的色彩斑斓的岩石。由于其中所含的粘土物质对色素离子有极强的吸附能力,因此碧玉的颜色极其多样,以红色、紫红色最为常见,亦有蓝、红、紫红、青、绿、褐、灰黑等色,以绿碧玉、红碧玉较为常见。岩石成分以二氧化硅为主,石质坚硬,摩氏硬度为6-7,石肤光滑,造型圆润,以造型和颜色绚丽多彩而著称,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尤其是七彩碧玉,多色分布在同一石中,艳丽夺目,极为珍稀。

3.1.3沙漠漆

内蒙古戈壁石经历了年复一年的风沙搬运、磨砺、阳光的照射、雨水的冲刷、风沙的侵蚀和抛光,以及地下水不断的上升、蒸发,使岩石内的铁锰质逐渐溶解溢出,在石体的表层形成一层红棕色氧化铁或黑褐色氧化锰薄膜或其他颜色的薄膜,就似涂抹了一层油漆一样异常美丽,又像是古董文物表面所覆有的包浆一样,幽幽发亮。这层靠自然形成的厚约1-2毫米的坚实外膜被通称为沙漠漆。

3.1.4千层石

该石种为典型的造型石,其赋存状态为戈壁石,质地一般,但造型变化万千,可形成千层山、瀑布等景观。其原岩多为纹层状硅质岩、燧石条带灰岩及纹层状硅泥质粉砂岩,风化后,凸凹不平,再经风沙磨蚀,具有较强的观赏性。

3.1.5集(鸡)骨石

集骨石是一种呈放射状硅质框架构造石。以白色居多,亦有红色,黑色,黄色以及数种颜色混杂而成。石头框架中的软质矿物在漫长的自然风化过程中渐渐销蚀,遗留下硬度相对大的放射状框架,形如盛开的花朵。集骨石框架有玛瑙质,硅质,玉髓质等等。一般是观赏其瘦骨嶙峋,参差有致的天然造型。

3.1.6阴山雪玉

阴山雪玉产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境内的阴山山脉,是地质界、珠宝界知名专家确定的硬玉中的瑰宝,可与和田玉相媲美。颜色有青白、瓷白、奶油白、黑白花、纯黑色、紫罗兰、红色等多种颜色,摩氏硬度6.5―7.5,密度2.65―2.95g/cm,质地细腻、油润、半透明、不透明。

阴山雪玉形成于16亿~24亿年前,由于火山喷发大量的二氧化硅熔岩进入不规则的溶洞形成了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阴山雪玉籽料,像各种动物、人物、景物等,惟妙惟肖,无需雕琢,可做造型石;也可雕制为手把件、摆件、手镯、项链等雕件产品。

3.2图纹石类观赏石及主要石种

3.2.1巴林石

巴林石于1979年由轻工业部在辽宁岫岩召开的宝玉石会议上正式命名,与福建寿山石、浙田石和昌化鸡血石统称为我国“三大彩石”和“四大印石”。被誉为“四大名石”之一。

巴林石产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开发历史悠久,其发展先后经历了距今七八千年前的兴隆洼文化、距今五六千年前的红山诸文化、契丹辽文化和蒙元文化等几个较为重要的历史时期。早在兴隆洼文化遗址和红山诸文化遗址墓葬中,发现有诸多巴林石质器物,如现藏于博物馆的鸟形玉、猪龙、勾云形牌饰等;在商周至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也都发现有巴林石制品。

巴林石是天然珠宝玉石,属含水的铝硅酸盐类。是以高岭石、地开石为主的多种矿物组成的粘土岩。主要化学成分为Al2O3和SiO2,其次含微量铁、锰、钛等氧化物及汞的硫化物。摩氏硬度为2―4,密度为 2.4g/cm3―2.7g/cm3。按其颜色、质地、结构的不同分为巴林鸡血石、巴林福黄石、巴林冻石、巴林彩石、巴林图案石等五大类几百个品种。

3.2.2佘太玉

佘太玉主要分布于乌拉特前旗大佘太乡及包头市固阳县西斗铺镇。为产于中元古界渣尔泰群下部书记沟组中的蛇纹石化石英岩,主要物质组成为变质重结晶的石英碎屑颗粒,二氧化硅含量大于95%。呈灰白、淡青色,微透明至半透明。由于岩石中含少量铬等微量元素,使岩石呈翠绿、淡绿或灰绿色。主要可作为雕刻原料,冲沟中经流水冲刷磨蚀后的佘太石,白色中隐含数绺翠绿,很醒目,可作为观赏石。

3.2.3清河石(黄河石)

清河石分布内蒙古自治区黄河、额尔古纳河等各主要河流两岸。

黄河、额尔古纳河两岸河床狭窄,陡壁林立,水流湍急,不同种类岩石在河床中经流水搬运、冲刷及磨蚀,后呈现各种各样的图案、色彩、形象及景观。

3.2.4模树石

模树石主要分布于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及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等地。

模树石距今1至4亿年,又称树枝石、松石、松屏石、醒酒石、婆娑石等,是由沉积岩变质形成的板岩构成。在漫长的地质活动中,含氧化铁、氧化锰的溶液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作用下,沿着岩石的节理、裂隙及层理等空隙处渗透、扩散,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经沉淀固结后,形成在岩石表面的岩画,多呈现松树形、柏菱形或树与草密集成群状。千姿百态的形象图案,有“龙骨化石”之称。由于它的“叶脉”平和,“树叶”变化万千,色泽有微妙的金属光泽,画面古朴、典雅清逸、妙造天成,被称为远古天然彩墨石画的岩石。

3.3矿物类观赏石及主要石种

内蒙古自治区为全国矿产资源大省,已知矿种达151种,占全国已发现矿种的85%以上。内蒙古已发现的矿物类观赏石品种繁多,达65种。主要品种萤石、水晶、石榴石、海蓝宝石、电气石、绿柱石、橄榄石、刚玉、锆石、紫晶,黄铁矿、黄玉、拉长石、天青石、石膏、玛瑙、冰洲石,以及金、银、石墨等矿物晶体或其组合晶簇形成的观赏石。

3.3.1金、银、铜、铁、铂、晶质石墨

具有观赏性的金属矿物晶体主要分布在乌拉特后旗及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金矿矿产地遍布全区,犹以呼伦贝尔大兴安岭地区、内蒙中部乌兰察布市金盆金矿著名。晶质石墨主要分布于乌兰察布市黄土窑和呼和浩特市什报气。

分布于自治区东北部的金属矿床,其成因为中生代滨西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下,侏罗纪发育强烈的陆相火山岩浆活动,因而形成了与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的矿床;乌拉特后旗及附近的金属矿床位于狼山成矿带上,为中元古代与海相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浆活动有关的成矿作用的结果,多为金属硫化物矿床,矿物成分为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等。金属晶体多表现为单质晶体的多晶集合体,在地质作用中出现的机会比较低,是十分罕见的珍贵观赏石。

3.3.2萤石

我区是萤石的主要产区,探明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二位,全区各盟市均有分布。萤石晶体呈立方体、八面体和菱形十二面体,颜色有黄、绿、蓝、紫、白、黄、黑等。玻璃光泽。硬度4,比重3.18。呈瘤状、葡萄状、钟乳状和球状产出的萤石具有观赏价值。

全区年产萤石15万吨左右,绝大部分为工业用,工艺级萤石约为200-300t。单晶、双晶和球状、肾状、葡萄状萤石均有观赏价值。

3.3.3沙漠玫瑰石

主要分布于阿拉善盟额济纳旗,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朱日和等地第三系或第四系更新统湖相沉积物中,为花瓣状或燕尾状硬石膏晶体的矿物集合体,为砂泥质胶结后,经风化淋滤而形成的一种造型石。摩氏硬度为1.5-2。该石种颜色一般为无色或浅黄褐色,造型千奇百怪,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缺点是硬度较低,性脆,怕磕碰。

3.3.4石英、水晶、紫晶、黄晶、发晶:统称为石英簇矿物

石英簇矿物区内分布极其广泛,主要产于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盟、阿拉善盟、赤峰市等地。

石英簇矿物类颜色多样,乳白色的为乳石英,无色透明的为水晶,浅玫瑰色的为蔷薇石英,浅粉红色的称为芙蓉石,紫色的为紫水晶,烟黄色的为烟水晶,黄色的为黄水晶,黑色的为墨晶。蔷薇石英或芙蓉石产于乌拉山花岗伟晶岩中。黄水晶见于大青山花岗伟晶岩中。白水晶、烟水晶和墨晶见于阿布古敖包和角力格太花岗伟晶岩中。紫水晶有花岗伟晶岩型、热液脉型和玛瑙型。

3.4化石类观赏石及主要石种

内蒙古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及中新生代地层出露齐全,其中,在中晚元古代、古生代及中新生代地层中都有丰富的古生物化石得以保存。

3.4.1筵、珊瑚、腕足、瓣鳃、甲壳、头足、三叶虫等古生物化石类

筵类化石不具备单独观赏价值,但密集成群,嵌布于灰岩中,颜色呈灰黑褐色,风化后突出寄主岩,经流水冲刷或风蚀后有观赏价值;珊瑚化石珊瑚虫顶部具有许多中空的触手,外形似花,故有花状动物之美称,个体多呈椎形、柱形、杯形和喇叭形等,风化出的个体可单独鉴赏,群体横截面似蜂巢或圆柱,纵切面似礼花怒放。经人工打磨可供观赏;腕足类贝体较大,其壳的形状、生长纹、放射纹和弯曲的喙部都具有观赏价值;瓣鳃类有两壳,壳分左右,中型个体有独立观赏价值,群体经风蚀或流水磨蚀,亦具观赏价值;甲壳类属节肢动物门,身体分为头、胸和腹三部分,体外有一硬壳,故称甲壳,主要赋存于中新生代地层中,叶肢介个体小,群体经天然磨蚀或人工打磨后具有一定观赏价值;头足类属海生软体动物门,壳体两侧对称,壳形态复杂,有直形、弯曲霰、包卷形和盘卷形,少数为锥形、短粗形及螺旋形,旋转程度不一,可分为外卷、半外卷、半内卷和内卷四类。本区筵类化石种类有菊石、鄂尔多斯多泡角石、巴特敖包内蒙古角石和大民山散菊石。该类化石个体较大,一般在几厘米至几十厘米之间,形态多变,特别是群体呈现,造型优美;三叶虫类属节肢动物门,现已灭绝,身体分节,分为头部、胸部及尾部,左右对称。个体一般长数厘米,最大可达70厘米。背部覆有几丁质背壳,背壳一般呈椭圆形,被两条纵向背沟分为三部分,中轴及其两侧的肋部,故名三叶虫,是有价值的化石观赏石。

3.4.2昆虫类化石

昆虫类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一对或两对翅,位于中胸者称为前翅,位于后胸者称后翅。主要属种为三尾拟浮蝣,其形似蝼蛄,三条尾丝,体长约45~55毫米,尾丝长约15~25毫米。该类化石成虫触角、足、尾须及翅清晰可见,形态完整极具观赏价值。蜻蜓目,个体大小40~60毫米,前翅长70毫米、宽17毫米;后翅长70毫米,宽30毫米。肘脉曲折分叉,臀脉显著,三支支脉,臀区发达,有无数蜂房翅室。

3.4.3鱼类化石

鱼类属脊索动物门鱼形超纲。全身分头部、躯干和尾部三个部分。代表性化石是狼鳍鱼,狼鳍鱼全长80-100毫米,头大,眼大,眶上骨一块,齿骨较大,自前向后逐渐加高。牙齿排列成行,大小近于一致。鳃盖骨大,下鳃盖骨颇小。胸鳍大。尾正型,分叉。该类化石形态完整,颇具观赏价值。

3.4.4爬行类化石

区内爬行类分属脊索动物门爬行动物纲双孔亚纲槽齿目、蜥臀目和鸟臀目。槽齿目有多齿始马来鳄,蜥臀目包括蜥脚龙、似鸟龙和霸王龙,鸟臀目包括满洲龙和原角龙。属种有大水沟吉兰泰龙、原角龙、窃蛋龙、巴克龙、蒙古满洲龙、亚洲似鸟龙、蜥脚龙足迹印痕化石及恐龙蛋化石。

3.4.5哺乳动物类化石

哺乳动物类属脊椎动物门哺乳纲,是身体结构最为完整的动物。多生有毛发和牙齿。属种有雷兽类、猪类、羊类、鹿类、马类、犀类和象类。化石主要有葛氏大角雷兽、软咬兽、两栖犀、三趾马、鹿、空齿犀、真猛犸象、卡巴鲁斯马和羚羊等。

3.4.6植物化石

区内植物化石丰富,有真蕨纲、楔叶纲、苏铁纲、银杏纲及石松纲等,达数百个品种,主要属种有锥叶蕨、楔羊齿、脉羊齿、膜蕨型锥叶蕨、叉状拜拉、西伯利亚银杏、拟刺葵、栉羊齿、东方栉羊齿、芦木、霍尔新芦木、披针苏铁杉、施密特银杏和葛伯特鲁福德蕨等。

植物枝叶印痕化石观赏价值不是很高,目前我区开发的主要是松柏类植物的枝干化石,其中阿拉善盟白垩系新民堡群中的植物化石硅化木大者可达十几米,后期热液作用强低的可做园林石,后期硅质及火山作用交代强烈的硬度高,颜色美丽,具较高的观赏价值。

硅化木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是乔木经过地壳运动,被埋于地下,与围岩中的发生交代置换作用,二氧化硅、硫化铁、碳酸钙等化学物质取代了木纤维,同时保留树木的原始形态,石化后经地壳运动出露于地表。戈壁地区的硅化木历经了长期的热胀冷缩,含铁、锰质的氧化物使得石质呈黑、紫、红、黄等颜色,又经风沙抛光,使得戈壁地区的硅化木质地黑黝发亮,木纹清晰,年轮易辨,造型奇特。

4. 内蒙古观赏石资源的保护措施及前景展望

观赏石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观赏石资源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应加强监管和保护。在开发利用内蒙古观赏石资源时要重视资源和环境保护,将观赏石纳入矿产资源的管理范畴科学合理地开采。目前对新产地的勘察、产出地质环境和形成机理的研究以及艺术加工、合理的开发利用和资源保护等工作,还远远不够,往往只追求一时的商业价值,而忽视资源保护及其艺术性和科学价值,是我们以后值得注意的问题。

近年来,各盟市及相关部门每年举行不同类型的观赏石、宝玉石展销会,首府呼和浩特市每年5-6次,全国各地石商、石友云集,形成了较好的交流平台,交易规模也逐年扩大。内蒙古观赏石及宝玉石协会于2011年6月12日正式成立,选举了理事会,将协助政府相关部门进一步建立并规范我区观赏石市场,逐步形成内蒙古观赏石独特的资源优势,对各石种进行系统归类,突出内蒙古观赏石的地域特色,打造内蒙古观赏石的品牌效应,加强观赏石资源的调查和研究力度,努力寻找和开发新品种,为内蒙古旅游业和观赏石文化增光添彩。

参考文献及图件:

1.《华北地区古生物图册・内蒙古分册》,内蒙古地质局、东北地质科学研究所,地质出版社,1976

2.《东北地区古生物图册》,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地质出版社,1980

3.《内蒙古奇石文化与资源》,李海负,《石缘》杂志特刊,2007

4.《内蒙古自治区观赏石分布图》,内蒙古观赏石协会, 2007

5.《内蒙古自治区宝玉石矿产图》,内蒙古地矿局地研队, 1989

6.《巴林石的矿物学与宝石学研究》,王小慧,博士论文,2007

7.《中国巴林石》,杨春广等编著,2000年

8.《内蒙古地方标准巴林石》,2007年3月1日执行

9.《四大印石图谱巴林石篇》,隋德等编著,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