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关联理论对译者思维的启示作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关联理论对译者思维的启示作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从传统翻译理论对译者思维的不利影响分析出发,探索了关联理论译者思维启示作用,提出了关联理论可促使译者思维的焦点从“文本”转到“认知”,促使译者采用自上而下的翻译策略,促使译者运用“极小极大原则”,使译文达到最佳的交际状态等观点,旨在阐明关联理论对翻译实践中的译者思维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关联理论;译者思维;翻译策略

一、 引 言

在翻译学研究领域,学派众多,但是都似乎没有领悟翻译真谛,各学派对翻译的定义不仅区域狭窄,难以自圆其说,而且学派间各立门户,相互排斥,这给翻译工作者的思维造成很大的混乱,译作的质量不能不受到较大的影响。关联理论诞生后,其理论框架“涵盖”了人类的一切翻译活动,这对平息翻译界各学派多年的争执,理顺译者的理论思维,提高翻译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传统翻译理论对译者理论思维的不利影响,揭示关联理论对翻译研究的重要贡献,探索关联理论对译者思维的启示作用。

二、传统翻译理论对译者思维的不利影响

两千年多年来对翻译的研究文章可谓“汗牛充栋”,其对推动翻译学的发展的作用不可低估。虽各翻译学派的理论不乏真知灼见,但都缺乏宏观的理论概括,而且由于其理论本身的矛盾性,常常使得受其理论指导的译者造翻译实践中陷入尴尬的境地,而且各个学派相互排斥,各行其是,译者往往无所适从。

三、关联理论与翻译

关联理论本身不是翻译理论,但是它可以有效地解释和指导翻译活动,它奠定了翻译本体论和方法论的基础。关联理论给翻译提供了统一的理论框架。在这个框架内,翻译是一个对原语(语内或语际)进行阐释的明示――推理过程,译者要根据交际者的意图和受体的期待进行取舍,译文的质量取决于相关因素的趋同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推理与关联。

关联理论认为,因为自然语言中的每一个话语都可以有多种理解,所以,正确理解自然语言,就必须通过语境来寻找信息的关联,然后再根据话语和语境的关联进行推理。例如:

Serge Cardin, a Canadian MP, had to apologize to the House for humming the theme song from “The Godfather” while Public Works Minister Alfonso Gagliano, who is of Italian descent, addressed Parliament.( Newsweek, Perspectives, 21 May 2001).

从跨文化交际障碍的角度分析,为明白这段话的真正意思,听众(读者或译者)就要为回答以上的问题进行一些推理:

(1) 为什么议员Serge Cardin 必须道歉?难道是因为其哼唱《教父》主题曲违反了议会的有关规定?

(2) 电影《教父》在本文的关联是什么?

(3) “descent”一词在本文语境中是否是个关联问题?其真正的内涵是什么?

因为合格的译作必须是能够正确地指导读者进行合理推理,那么以上这种推理就是译者就原文“译成什么”及“怎么译”两个问题在思维上做出决策的基础。

2.语境与关联。

关联理论认为,推理必然要在一定的语境下进行。关联理论中所说的语境并不是仅仅指语言特色和包括社会文化规范(socio-cultural norms)的环境特色,还包括语言使用者接受客观世界的许多前提条件,因为一定的前提条件可以使篇章达到更佳的交际效果。这一系列围绕着篇章话语方式下的前提假设即为“认知环境”。正如Sperber和Wilson指出这种意义上的语境并不局限于交际双方直接的外部环境、前面紧邻的语段,还包括对未来的期待、科学假说、,对趣闻轶事的记忆,对文化的各种假定,对说话人思维状态的种种信念。所有这些在话语理解过程中都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如在上例中,译者对电影“The Godfather”的了解是推动译者推理并正确翻译的关键语境之一。

3.最佳关联与极小极大原则。

关联理论指出,成功交际的关键还在于说话人和听话人能否找到最佳关联,而寻找最佳关联就是引导听话人不仅要注意说话人意欲表达的语境,而且还要寻找说话人希望对方所做的那种理解。正如Sperber和Wilson所说,从本质上讲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交际自然要看交际者的意图和听者的期待。译文正是依据意图和期待进行取舍的:译者从原交际者明示的交际行为中寻找最佳关联(optimal relevance),再把这种关联性传给受体,也就是说译者把自己的理解传给受体。格特(Gutt)指出,大多数情况下,译文和原文只有在相关方面等同。在保证成功交际的前提下,译文尽可能向原文靠近,使话语本身具有最佳关联性,使译文和原文最大程度的契合。

实际上,不管是在语内还是在语际间,如果努力的结果得不到好的“回报”,那么引发交际开始的刺激物,以及假设和解释等相互作用就会受到很大的干扰,即:如果花费在补偿一特定假设的努力程度远远地超过了相应的回报程度时,关联就是妥协。这一类的问题被翻译学家Jiri Levy 把它归纳为“极小极大原则”(Minimax Principle)。其被Levy认为是任何翻译活动中译者做出决策必须遵循的原则。根据“极小极大原则”,译者做出的翻译选择时,译文必须是能够使得读者经过最小的努力却能取得最大的交际效果。

4. 描写性翻译、释义性翻译与直译、意译。

翻译理论家根据译者在翻译时语言使用方法上的不同,把形式和内容的处理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描写性翻译(descriptive translation),另外一种是释义性翻译(interpretive translation)。所谓描写性翻译,指的是陈述一种客观事实,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的一种翻译方法,翻译的仅限于原文中部分适合译文目的的内容,而释义性翻译,指的是转述他人的思想和观点的一种翻译方法。

直译和意译是另一为关联翻译所采用的二元翻译策略。直译法强调在内容上要紧跟原文,译者的自由受到限制,而采用意译法的译者则可自由地对译文进行加工或者概括总结。为给新的读者建立最大的关联,意译法的译者会采取任何方式对原文进行必要的调整,这样译文就以自己新的特点而独立于原文自我存在。这与上文所提的描写性翻译如出一辙。另一方面,直译却更加紧跟原文,我们把这一特点称为“释义性”类似(interpretive resemblance),即在“忠实”原文的前提下,译者采取直译法,使得译文与原文在关联方面足够地类似(Sperber and Wilson 1986:137)。

四、关联理论对译者思维的启示

1. 交际的推理特性促使译者思维的焦点从“文本”转到“认知”。

在过去五十年里翻译研究与实践中,“形式与功能”一直是翻译策略讨论的中心点。“形式对等与动态对等”研究模式已经把研究的中心从信息的传递形式(即:形式)的研究转移到信息读者反应(即:功能)的研究。以认知语言学的面目出现的关联研究模式是 “形式对等与动态对等”研究模式的一种替代研究模式。而且,关联被看作是翻译理论的一种“中和”理论。比如语用学理论中,Koller提出的对等的相对性,再比如文本语言学中,Beaugrande提出把文本本身看成一个整体的翻译单位。毫无疑问,关联理论的研究使得许多方面的问题更加清楚明白,包括推理的具体作用。由此可见,译者从关联的角度去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无疑是综合了各种理论学派的可取之处,对提高翻译质量,促进跨文化交际有着积极的作用。

2.语境的重要性促使译者采用Top-down(自上而下)的翻译策略。

关联理论认为,语境就是理解某个话语所使用的各个前提的集合,其几乎囊括了人类思维所及的任何现象。所以语境决定了译者的思维的起点,即采用Top-down的翻译策略。根据Neubert & Shreve的观点,所谓top-down是指,翻译方法上译者先定位译文在目的语文化中的属性或类型以及其交际功能,再通过一个个的语言结构体现预定的语篇。在动手翻译之前,译者的脑子里首先有一个“虚构的译本”,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对语言的选择受控于译者脑子里的“虚构译本”,目的语中的资源为虚构译本转变为真实译本提供了材料。因此,翻译并不仅仅转移原文的意义,而是要转移原文的交际价值。

3.最佳关联中的“极大极小原则”可使译作达到最佳的交际状态。

最佳关联被认为是译者的最终追求,所以译者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这一目标进行的。但是由于原文的写作与译文的生成是完全在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进行的,所以译者在把原文转换为适合于目的语的读者的时候,必然会遇到一些难以跨越的文化成分,这个时候译文的最佳关联必然要逊色与原文中最佳关联的效果。但是“极大极小原则”却给译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那就是尽可能使译文能够让读者经过最小的努力却能取得最大的交际效果。正如Levy所说,这是任何翻译活动中译者做出决策必须遵循的原则。

4.最佳关联原则促使译者综合使用“直译”和“意译”方法。

关联理论中的最佳关联原则强调,任何一个交际行为都必须保证自身的最佳关联,而且译文与原文也必须取得最大的关联。要实现这一原则,必然促使译者以“直译”为主导,采用“诠释性”语言使用方法,并以“意译”为辅,对原文中的隐含信息进行说明,并且对只有原文读者才能理解的文化具体项进行解释。从而在使“译文”在“忠实”于原文的前提下取得最大的交际效果。

五、结语

总之,译者在对关联理论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后,在翻译实践中, 从思维的起点到翻译策略的采用均能摆脱传统翻译理论的一些不利影响,集百家之长,从关联的视野生产出高质量的译品。尽管关联理论的研究也相应地引发一些其本身难以回答的问题。比如关联理论没有关注诸如文体等文本标准(text criteria),但其对翻译实践中译者思维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Savory,Theodore.1957.The Art of Translation[M].Cape.London.

[2] 赵彦春.关联理论对翻译的解释力[J].现代外语,1999,(3).

[3] 王波然.探析关联理论对翻译教学的指导作用[J].教育与职业,2007,(6).

[作者简介]蔡进宝(1971―),男,江西上犹人,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双语翻译专业文学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英语翻译教学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