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老调的发展与传承浅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保定老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很高的艺术价值,保护、传承和发展老调艺术,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传承是一个有机的生命链,只有充分、系统的人才传承才能够保证民族艺术文化的存在、延续和发展。客观分析老调的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我们需要对地方戏曲的保护与创新进行审慎的思考,必须了解它的过去,研究它的未来,对其进行深刻而有效的变革,从内容到形式都对传统戏曲赋予新的内涵,使这一古老的地方剧种能够在新形势下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保定老调;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J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4-00-01
元明时期,保定一带以白洋淀为中心的冀中农村,流行着一种民胨浊河西调,这是元代“时尚小令”流行于燕赵民间小曲的一种。当时民间花会中的小车会、旱船等艺术形式多唱此调。老调最初就是在河西调这一变化部分基础上演变分化出来的。在其演变过程中,深受当时流行在这一带的高腔大戏的熏陶和影响,在剧目和唱法、打击乐方面,都受到了高腔的影响;同时,吸收了当地木板大鼓等说唱艺术的故事情节、唱词格式及音乐元素,始形成戏曲雏形。后来,又结合流传过来的山陕梆子的板腔结构形式,才成为一个独立的别具特色的板腔体声腔剧种。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老调后来为了增强声腔的节奏性,采用了河北梆子乐队所用的枣木梆子,故又名老调梆子。老调腔逐渐形成了质朴健朗、粗犷豪放的剧种风格,其内容多是描写帝王将相、草莽英雄的传奇故事,具有中国北方典型的忠肠烈骨、慷慨悲歌的民族特质。
在老调发展的初期,艺术演出都是属于半农半艺的季节性组班形式,在农村“跑大棚”,因此老调在艺术上的发展比较缓慢。清光绪年间,老调才出现了比较正规的班社并开始进入城市。这标志着老调开始被更多、不同层次的人所接受。当时的班社的名称都是由组班人的姓名来命名的,在保定北有韩大仓班、南部有高洛寿班等,班社曾先后到过北京、天津、石家庄、衡水、张家口和沈阳、哈尔滨等地演出。这个时期,原在韩大仓班的高阳人周福才已崭露头角,成为继韩大仓之后的最有声誉的老调代表艺人。和他一起的还有张桂良(艺名“小莲花”)、张连明、刘殿甲、张文海等名艺人。由于在城市演出机会的增多,相应促进了老调上演剧目的丰富和演出质量的提高。
老调形成独立的剧种后,在很长时期内曾与丝弦同台演出。当时因为两个剧种都还不成熟,需要相辅相成。丝弦侧重于民间生活故事的小生、小旦剧目,老调则向以老生行和净行为主的袍带戏发展,更多的借鉴高腔,如《康熙访山东》、《山海关》、《反云南》、《下边庭》、《高平关》、《铁冠图》等。生行和净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分行不分腔,同唱老生腔,当时就把这种老生调叫做“老调”。在演唱方法上,也改变了早期老调直声大嗓的唱法,使老调的声腔更为柔和委婉,在乐队伴奏技法方面也明显得到了提高。
老调的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它往往能抓住事物本质进行概括,这种语言的表达方式,最能表达群众的思想感情。老调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老调的唱腔质朴激越,叙述性强,结构形式属于板腔体。基本曲调是由结构相似、结音相同的上下句组成。它有男女分腔的传统,具有一系列适于人物感情变化的板式。文场的主奏乐器是板胡。辅之以笛子、笙以及二胡、三弦;武场的主要乐器有鼓板、大锣、铙钹、小锣、枣木梆子。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是保定老调的重大改革和发展时期。30年代末、40年代初,多位老调艺人结合演出实践,对老调剧种的唱腔、念白、音乐、表演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这其中,著名艺人周福才做出了突出贡献。在音乐唱腔方面,周福才曾义务到保定的“马号”当茶房,向名艺人朱大观学习西洒大鼓的唱法、吐字,如“二不二、三不三”的板式就是吸收了西洒大鼓的流水板和垛字句发展而成的;吸收借鉴部分梆子腔的演唱形式,从生净不分的男腔中,创造出生净有区分的老生唱腔。在词句念白方面,周福才对老调的戏文和发音吐字进行研究,并向当地秀才张玉庆,以及安州的翰林潘龄皋等请教,研读剧本,校订音律,提高了老调演唱剧本的韵律性和文学性。
保定老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很高的艺术价值,保护、传承和发展老调艺术,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保定市老调剧团是唯一的市级专业老调剧团。2006年,保定老调被列入首批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正在积极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们了解老调剧种的发展历史及艺术风格,目的在于认识和总结它的艺术发展规律,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促进老调的革新和发展,使之适应时代的要求,更好的为人民大众、社会主义服务,使老调成为戏曲百花园中一株永远盛开、别具芬芳的艺术奇葩。
传承是一个有机的生命链,只有充分、系统的人才传承才能够保证民族艺术文化的存在、延续和发展。但是想保住人才目前存在最主要的问题是经费不足、设施简陋。戏剧院团改革后,政府投入的经费相对于剧团的发展显得严重不足。为了解决剧团最基本的生存问题,大量演职员常年奔波于保定各县区,联系演出业务,还得上台唱戏,有时候每天会演出四场大戏,在这种状态下演员的身体是吃不消的。所以有的实力年演员就会令寻高就。这都是对于发扬和传承老调艺术面前存在的实际问题:要想实现保定老调传承和发展对策,首要建立完善的保护传承机制,借助于现代化的传媒设备实现老调的传承和发展。旨在保护优秀的传统剧种,呼吁更多的人能够对优秀的传统老调艺术引起重视,并投身于保护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中来。保障演员后备力量的充足;资金匮乏是造成老调演员短缺的主要原因,国家要在在经济政策上给予相应的支持。同时,客观分析老调的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我们需要对地方戏曲的保护与创新进行审慎的思考,必须了解它的过去,研究它的未来,对其进行深刻而有效的变革,从内容到形式都对传统戏曲赋予新的内涵,使这一古老的地方剧种能够在新形势下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