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城市地铁应急疏散能力的调查与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城市地铁应急疏散能力的调查与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地铁作为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突发事故时,乘客对安全知识的了解、工作人员对安全疏散乘客的掌握程度、各类防灾及应急设施的准备将直接影响到救援工作的质量。因此,本文利用给乘客发放调查问卷、对工作人员进行采访及实地考察地铁内安全设施的方法对地铁突发事件下不同人群的疏散行为特性进行初步的调查分析研究,针对武汉地铁在防灾应急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地铁 事故 应急疏散

中图分类号:TE933.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2-0161-02

引言

武汉是中部崛起的“火车头”,建立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网对其十分重要。2004年7月,轻轨1号线通车试运营;2012年12月,地铁2号线通车试运营。自此,武汉开始迈进地铁时代。本文主要针对“地铁应急疏散能力评价”问题,通过对武汉光谷地铁站的实地调查分析并结合地铁灾害事故的特性,从乘客、地铁工作人员、应急救援设施三个角度进行研究,发现问题并对地铁站提出改进的建议。

1、城市地铁应急疏散能力现状

乘坐地铁是中国新兴的交通方式之一。现如今,作为一个城市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地铁已经遍布中国的大城市。地铁可以缓解交通压力,进而为人们提供更舒适、更便捷的交通方式。但是地铁也会出现由于大客流导致的拥挤、火灾,甚至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随着地铁的发展,乘坐地铁出行的人数增加。而地铁是一个相对封闭窄小的空间,发生突发事故时,极难安全疏散人群。2011年7月5日上午,北京地铁4号线电梯发生了1死29伤的重大安全事故。紧随其后,上海又出现列车追尾事故。一系列的安全事故在让人唏嘘不已。

2、问卷分析

为了解3个基本事件(安全疏散因子)对地铁安全疏散的影响程度大小,采用问卷调研的方式进行了数据收集。在问卷设计方面,依次将基本事件(Xi,i=1,2,3)的影响程度划分为A(重要)、B(较重要)、C(次要)三级,调研对象为地铁站内随机抽取的乘客以及网上用户。其中在地铁站问卷发放总数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49份(99.33%);在网上问卷发放总数148份,回收有效问卷148份(100%)。)

2.1 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2.2.1 不同性别地铁乘客应急避险能力与意识调查与分析

1.乘客安全知识及安全意识差异分析

由图1分析可知,男女乘客对地铁安全常识的了解情况大致相当。但总的来说,对安全常识非常了解的人极少。

2.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了解程度

由图3、图4来看,对于应对突发事件的了解程度,男性乘客较强于女性。但是,无论男女,应急避险能力都是不足的。

2.2.2 不同年龄地铁乘客应急避险能力与意识调查与分析

由图5可知,由下图分析知,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应急避险能力与意识大致成正比例上涨趋势。但是,非常了解的乘客很少。

2.2.3 不同学历地铁乘客应急避险能力与意识调查与分析

1.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了解程度

由图6知,对于突发事件,不论学历的高低,多数人都不知该怎么面对。

随着学历增长,人们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的了解程度小幅度上升。但总体不高。笔者认为,虽然事故的发生具有偶然性,但是只要每个人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事故仍然是可以预防甚至避免的。

3、光谷地铁站应急疏散设施调查

依照用途不同,大致可将地铁应急疏散设施分为以下几类:指向疏散标志类设施、消防类设施、监控通信类设施、应急救援类设施、其他辅助设施。

3.1 指向疏散标志类

指向疏散标志类指向疏散标识是否合理有效,关系到应急疏散的时间长短以及应急疏散路线的科学性,进而关系到地铁应急救援工作能否顺利进行。武汉地铁各站内均设有安全出口及紧急出口标志牌。指示牌中包含出口附近的主要街道名称乘客可以根据目的地选择最方便的出口。但是同时我们也发现武汉光谷地铁站BCEF四个出口的指示牌,并非大型商场等容易识别的地方。武汉地铁站内的地铁线路图对车站所处的地理位置、周围的主要建筑和换乘车辆作了详细描述,但其中没有应急疏散路线的有关信息。实地调查中,发现地铁站内的柱子底部和墙壁上部均设有安全出口标识。

3.2 消防类

武汉市光谷地铁站内地铁装修材料均采用了花岗岩等不燃装修材料,且车站内也有各类消防设施,。笔者认为,为防止乘客被毒烟呛晕的悲剧重演,制造车辆的材料除了耐燃外,还应低烟无卤。

武汉地铁站内除图14所示灭火器使用说明外,本组成员并未在其他地方发现详细的灭火器使用说明。武汉地铁站内有齐全的消防设施,据工作人员透露车站和中央控制室都设有自动监控系统。

3.3 监控通信类

武汉地铁在站台、站厅等公共场所安装了全方位的监视器,方便值班人员及时发现安全问题并处理。在地铁每节车厢内,还配置“紧急解锁按钮”、“紧急报警按钮”等应急逃生系统设备。根据相关安全设计,即使意外断电,乘客也可用手拉开车门逃生。地铁站内设有多处手动报警按钮和紧急通话器以及急手拉制动按钮,均可供乘客应急逃生时使用。图15为本组成员拍摄到的光谷地铁站内的监控信息类设施。

3.4 应急救援类

武汉地铁仅在各中央控制室内设有自救呼吸器、医药箱及急救箱等应急设备,站台上并无该类设备。地铁每节车厢内均有安全锤,旁边配有使用说明,只是说明文字较不清晰,如图。

4、其他辅助类

除以上几类防灾应急设施以外,地铁内还设有一些其他类型的设备。

武汉地铁站内的屏蔽门系统无论平时还是灾时都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站内设有升降电梯,也极大方便了残疾人乘客。

5、提高武汉地铁应急疏散能力的建议

5.1 乘客安全意识

5.1.1宏观

(1)政府应加大对公民的地铁安全教育,同时加强对地铁工作部门的监督,确保地铁硬件设备的完好。加强各领域地铁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当前,地铁方面对乘客安全知识的宣传较少;乘客仅了解十分浅显易懂的安全知识。地铁公司应加强安全乘车宣传力度,教导乘客文明安全乘坐地铁、正确使用地铁安全急救设施。

(2)地铁安全教育,应走出车站,走向社会,走向学校以及家庭。可采取各种灵活的手段,如加大社区论坛的宣传,在网上开博客、微信朋友圈等。

(3) 定期对武汉地铁乘客进行安全知识了解程度的普查,及时掌握乘客安全意识的状况,反映问题,做出解决方案,以便进一步推广安全知识。

5.1.2从微观上来看

(1)利用车内的宣传工具推广地铁服务设备的使用,建议推广武汉通的使用,扩大武汉通的使用范围,方便乘客的出行,并在武汉通卡面上附带安全知识。不仅如此,地铁公司可在列车内的电视中播出有关地铁乘车安全的动画,能够吸引小朋友,起到普及作用。

(2)拍摄相关纪录片,播放一些典型事例,唤起人们安全意识。相关部门应该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案例分析,或将安全事故等问题以微电影形式在地铁中播放,让乘客了解乘坐地铁时的安全常识。不仅如此,可以在节假日开展有奖问答的活动,鼓励乘客参加,在娱乐的同时学到安全知识。

5.2 工作人员安全培训方面

首先要加强地铁员工的安全意识,然后要提高员工的服务质量。 地铁员工应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对乘客应做到细观察、常提醒,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性,提醒乘客在乘坐地铁时哪些行为是有危险和不妥的,并教授正确的方法;教导乘客在地铁发生紧急事故时该如何有序地撤退到安全处,建立全民的应急防范意识。同时建议相关部门把对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员工的奖金挂钩,以此来提高了员工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5.3 地铁安全设施方面

1.定期检修或更换地铁内已有的各类防灾应急设施,及时消除隐患,避免由于设备陈旧、维护不当而造成的事故。

2.合理优化站内不明确的标志,要在指示牌上明确标明站内各类设施的位置及最基本的使用方法。

3.武汉地铁应吸收其他城市地铁的先进经验以加强自身的应急疏散能力,也要从其他事故中反省,择善而从,不善则改。通过各种渠道大力普及使用灭火器材的相关知识;另外,在站台合适位置也可增设氧气瓶等一批应急设备。

6、结论

本文通过各方面的分析,总结出武汉地铁应急疏散能力较强,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乘客的安全意识有待提高,安全设施数量和种类可适当增加。地铁安全意识的普及以及地铁安全设施的日常维护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与支持。相关部门要能够采取有效的对策,改善工作; 乘客要树立地铁安全意识,时刻注意着“安全第一”,那么武汉地铁应急疏散能力就能做得更好。

笔者认为对安全抱有轻视心态、设施不合适等因素常常是导致悲剧发生的直接原因,地铁运营管理部门应做到以下几点:对于各类防灾应急设施及其检测系统进一步完善;多制定几份合理应急预案以备不时之需;对于相关人员的应急能力加强训练;对乘客和工作人员的宣传教育要进一步加强。

如果有关部门将以上措施有效的结合起来,做到“人员、器材、预案”三落实,消灭安全偶然论,不仅能够使地铁的综合应急疏散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而且能使我国地铁成为安全、可靠的“绿色交通列车”。

参考文献

[1]聂华菊.地铁火灾安全疏散研究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2006,12月31日.

[2]王驰 某地铁站火灾情况下人员安全疏散研究 2007,06月01日.

[3]代宝乾 汪彤 丁辉 北京、东京及釜山地铁防灾应急设施现状调查研究第1 7卷第7期安全科学学报2 0 0 7.

[4]孔维伟 刘栋栋北京复兴门地铁火灾时人员安全疏散研究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第25卷第4期 2009年12月.

[5]徐高峰韩国大邱地铁火灾的启示 《浙江消防》 2003年04期.

[6]蒋雅君 杨其新 地铁火灾的预防对策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6年09期7.

[7]安全管理网 地铁火灾事故分析及消防安全对策 2013年11月12日.

[8]刘智成 史聪灵 钟茂华等.地铁车站突发客流疏运能力的理论计算与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6(9):34~39.

[9]GB50157--2003.地铁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10]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

[11]中国统计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