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状元”成就了谁的人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9年的高考轰轰烈烈落幕,6月24日,高考分数公布,各省各市甚至各地区的“状元”纷纷出炉,媒体开始争相报道“状元”们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各种事迹,包括昨天吃了哪一条鱼前天看了哪一本书。尽管有各种声音出来质疑这种对“状元”的莫名崇拜非常不理智,非常不利于学生们的心理健康,但家长还是对能让自己的孩子在高考上考个满堂彩这件事趋之若骛。
其实“状元”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成为了一名“状元”之后,也并非就登上了人生的顶峰。成长是个永不会终止的过程,做人的道路漫长而宽广,孩子从小到大需要汲取的品德和知识太多太多,千万别把“状元”当成孩子教育的终极目标,那样太累,也太不现实,因为并不是成为了“高考状元”,就能成为人生这门大功课里的第一名。
两个孩子的人生
下面是关于一个高考状元和一个普通学生的故事,它真实发生在一个大家庭里,看着两个同样天真可爱的小女孩一步步成长为“状元”和“非状元”,身为家长的你,或许能够从中找到些自己孩子的影子?
人物
秋秋(化名)2003年四川省达州地区高考状元
诗雨(化名)秋秋的堂姐
A高考状元秋秋的故事
出生:
秋秋出生在一个非常重视教育的家庭,妈妈是医院的医生,爸爸在单位担任着一个小小的职务。秋秋一出生,爸爸妈妈就对她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他们一直想让女儿成为一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孩子。
秋秋从小家教很严,甚至不能犯一点点的错误,因为她犯了错误,爸爸妈妈便觉得这是万万不应该的。秋秋三岁就开始学习弹钢琴,其他孩子还不知道钢琴是什么东西的时候,她已经要每天花上一两个小时来练琴。某天,本来应该是要去学习钢琴的,邻居家电视里动画片的声音吸引了秋秋,她悄悄跑去跟邻居家的孩子看了一下午动画片,妈妈怎么都找不到她,钢琴课自然也没上成。爸爸下班回家,知道了女儿犯下的这个“天大的错误”,气得狠狠打了她一顿。那以后,秋秋再也不敢因为玩耍而逃掉钢琴课、国画课等等各种课程了。
小学:
秋秋四岁那年,由于姑姑刚好被安排去当地最好的小学当一年级的班主任,爸爸妈妈觉得有个亲戚当自己孩子的老师,不管是学习还是管教上都更有利,于是多方努力,终于让秋秋成功读上了小学一年级。
在班里,秋秋是年龄最小、个头最小的孩子,由于爸爸妈妈的严厉教育,她都一直做着很乖的很听话的学生。因为是亲戚,姑姑也对她照顾有加,有些时候,如果跟其他同学做了一样的事,但是秋秋受到的表扬远远大于其他孩子,理由是她年龄小。有一次考试,秋秋考了班里的前几名,这样的成绩让她的爸爸妈妈有种莫名的成就感,他们有时甚至会以为女儿是个“神童”,见人就夸奖自己的孩子。
渐渐地,秋秋也有了种轻飘飘的感觉,觉得自己真的挺聪明,学习上那点东西,不用怎么努力就能会了。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自然她的成绩开始一日不如一日,小升初考试时,她以两分之差被当地最好的中学拒之门外。
初中:
但是,秋秋的爸爸妈妈并不放弃,他们四处托关系、交钱,最终还是让女儿进入了她差点失之交臂的那所当地最好的初中。不过那之后,他们再也不觉得女儿是他们的骄傲了,甚至常常对秋秋有种置之不理的态度,这让秋秋很是苦恼,她不明白为什么经历了一场考试之后,父母对自己的态度会变成这个样子。
父母的不理睬,让秋秋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她开始很努力地学习,尝试着能让爸爸妈妈对她依然像以前一样的关怀。但是小学时的疏漏,让学习变成了一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初中刚开始的时候,秋秋依然保持着一个优等生的心理,做题时她经常觉得自己是正确的,从来不向别人请教问题,即使遇到疑问,也是一个人埋头苦想。可是,越努力等来的却是更大的失望,每次考试秋秋都想要考好,也觉得自己应该考好,但结果总是越考越差。秋秋对学习的信心在一次次考试中被消磨殆尽,她开始觉得漫长的三年不知道何时才能熬出头来。
事情的改变发生在外婆来找秋秋谈话以后,外婆看着秋秋从一个自信的小女生变成如今这副模样,便对她说:“孩子,学习是不能急的,爸爸妈妈不是觉得你不努力不争气,而是你不应该觉得自己什么都很好就不虚心请教其他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你不能总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能觉得什么都是自己对。对于别人给你的意见,你应该虚心接受,在学习上不懂的问题就必须向老师同学请教,不能自己做自己的,那到最后你觉得自己做对了吗?”也许就是在一番话,让秋秋开始想了想自己从小学到现在的一切。是的,遇到问题她总觉得自己能行,而不想向其他人请教,在她看来,向别人请教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
从那天开始,她的生活也就发生了变化。初中三年一转眼就过去了,秋秋如愿考上了当地最好的高中。
高中:
秋秋考上了最好的高中这件事,又让爸爸妈妈对她的态度发生了巨大变化,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她读小学的年代,唯一不同的是,有了小升初的教训,读高中的几年,秋秋为了能读上理想的大学,比以前更努力。她在班里甚至年级上都是众所周知的“模范”,她走到哪里都是赞扬,总有羡慕的眼光追随。这样的状况让秋秋感受到了比其他高中学生更多的压力。某次考试,她的成绩在年级中名列前茅,但是她却始终觉得没有达到自己预想的目标,很不理想,为此她在家里闷了好几天,不愿意跟别人说话,谁也不想见。
到了这个时候,秋秋的父母才知道他们带给了女儿多么大的压力。父母同秋秋进行了一次长谈,让秋秋放下所有的包袱。
2003年,秋秋以当地地区第一的好成绩,走进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学。
专家分析
出生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像指纹一样,不应该拿来对比,应当因材施教。比如外向的孩子就可以培养他在音乐、体育等方面的兴趣,比较内向的孩子可以培养他研究问题方面的兴趣,总之都需要根据他们自身的条件来选择,不应该强迫。
小学
孩子不宜上学过早,应当尊重人的发展规律,6―7岁之间上学比较合适,5岁以前就不太好。
初中
当孩子成绩下降时,父母应当切实帮助孩子,以良好的态度多跟孩子沟通,问问她在遇到困难时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克服,但是提问不一定要孩子立刻回答,应该给孩子足够的时间思考,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要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而家长则需要在感情上要同情和理解孩子,不要给孩子造成情绪上的困扰。
高中
当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不自觉地表现出给孩子压力的行为时,要主动想到孩子好的方面,自己要做到有意识地不把压力和焦虑的情绪传递给孩子。缓解压力的方法是要尽量回避,比如可以出门散散步、听听音乐、千万不能对孩子唠叨。
父母也应从小培养孩子的“受挫力”,培养孩子遇到问题找解决方法的能力,否则,一直以来的优越感等他到了社会无法承受压力时再来教育为时已晚。但这不是塑造她的优越感,而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因为人人都是平等的,没有谁比谁优越之说,所以,孩子优秀的同时,应当培养他自信。
张祥荣 成都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专家,中美合作教育(TSP)项目中国首席代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家庭教育部主任、高级心理咨询师和教育咨询师。
B秋秋堂姐诗雨的故事
出生:
诗雨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家里没有优越的条件,而且因为她的出生,导致了家里生活的拮据,爸爸在万般无奈之中去外地打工,没有工作的妈妈则在家带她,全家每个月都是依靠爸爸在外打工的钱来支撑着生活。
从小诗雨就没有受到太多的关注,因为家庭的原因,她性格内向,不愿意和人交谈。每次大家庭里聚会,亲戚家的孩子都会表演节目,而秋秋更是众多孩子中的佼佼者,全家人的焦点都集中在她身上,这时的诗雨,总是只有在一边看着妹妹表演的份。
小学:
诗雨六岁了,刚到年龄上小学,她没想到的是,刚刚满四岁的堂妹竟然跟她在一个班里上课。由于是自己的堂妹,诗雨便跟妹妹走得近一些。刚开始秋秋对班里不熟悉,跟姐姐一起也很开心,后来她认识的同学多了,便开始对姐姐不理不睬,渐渐跟她疏远了。这样一来,本来就内向的诗雨更没了朋友,总是一个人傻傻地待着。在这样的情况下,诗雨读完了小学,进了一所普通的初中。
初中:
初中的三年生活,却让诗雨的个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读的是一所普通中学,同学们谈论更多的不是学习而是相互间的生活,在这种氛围里,诗雨跟同学间的交流也多了起来,她的性格慢慢发生了转变,也开始喜欢上到学校上学的日子。以前诗雨对文艺一窍不通,但上初中后,她开始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崭露头角,也算是学校里小小的风云人物。
不过,正是因为经常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诗雨的学习成绩自然就只是普普通通。中考后,她的成绩并不理想,而跟她同班的妹妹秋秋则上了重点高中,家人自然而然将两姐妹放在一起比较,话里话外透露出“学习好的孩子就什么都好”的意思,诗雨在家时总觉得自己比秋秋低了一等。
高中:
诗雨还是上了高中,不过仍然是当地一所普通高中。因为在家里被父母和亲戚拿来跟秋秋比较得多了,她心里也希望自己能像妹妹一样受到家人的关注,希望自己能成为爸爸妈妈的骄傲,更希望自己也能离开这个小城市去读理想中的大学,于是,诗雨开始发奋努力。
由于小学和初中的基础打得不算太好,诗雨如今学习起来很吃力。高三时的某一天,诗雨碰上一道怎么解都解不开的数学题,她决定去问问妹妹秋秋。一大清早到了妹妹家,妹妹已经在复习功课了,但是当诗雨说明来意后,秋秋却说自己功课忙,没有时间,让她自己想。那一刻,诗雨深受打击。
很快,高考成绩下来,诗雨并未能像妹妹一样考上重点大学,她的分数只是刚刚上了本科的分数线,但是不知道是否出于依赖还是竞争的心理,诗雨仍然选择了跟妹妹同一座城市的一所大学。
专家分析
出生
其实孩子的自卑心理不是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同样有很多身处农村条件艰苦家庭的孩子独立性非常强,自信心很足。这种情况主要还是因为家庭条件影响了父母,让父母本身缺乏自信,深感自卑,进而对孩子缺乏有效的教育和引导,导致孩子产生自卑。这种问题的解决方法主要还是父母自身改变观念,激发孩子成长的欲望。
小学
孩子性格内向,可能是成长过程之中压抑了很多负面的情绪,父母没有给予太多让孩子表达内心看法的机会,等大一点了,父母才发现,这时候却已经很难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要想改变,一般有两个途径:一是父母自己寻求改变,调整自己的内心状态,才能与孩子沟通;二是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去开启孩子的心扉。
初中
家长用同一标准去看待不同的孩子,是家长自己的问题,不是孩子的问题。既然是家长自己的问题,就需要家长自己改变对孩子认识的标准和调整对孩子的态度,发现孩子的长处,并给予肯定、鼓励,孩子自然会越来越进步的。
高中
不把别的孩子放在眼里,这是因为这种孩子常常能够得到老师的表扬,而且这种表扬仅仅是看到了结果,没有重视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过程。要想改变这种孩子,需要家长自己做出改变,把表扬孩子变为肯定孩子,减少对结果的表扬和肯定,逐步转化到对孩子学习过程和学习习惯的肯定上来,让孩子能够脚踏实地,孩子也会去把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习惯与其他孩子去比较,他自己逐步会发现别的孩子有比自己优秀的地方,也就不再瞧不起别的孩子了。
胡子平 通心教育创始人,通心教育机构首席导师,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心灵成长导师。
C两个故事的现在
秋秋:
大学的秋秋忙于各种活动,但是在她所就读的大学里,都是来自各个地方的“佼佼者”,这让一直有优越感的她忽然有点无所适从,大学的生活也就像众多大学生一样飞快过去,并没有太多值得记述的事件。
毕业后,秋秋在北京的一个电视台里实习,但是她似乎并不太希望这么早走入社会,正准备研究生考试,希望能考个好学校的研究生。
诗雨:
读了大学的诗雨仍然努力,因为从小学到高中,她几乎已经经历过各种学习的起伏,也有过从不会与人相处到跟同学打成一片的经验,所以她很快适应了大学的生活。除了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外,她还报读了其他的学习班。
因为兴趣爱好广泛,在大学里学习的知识门类也多,现在已经毕业的诗雨在北京找到了一份很不错的工作。
后记:除了状元,还有更多的事可做……
自古以来,“状元”都是一个荣耀的字眼,它代表着学业的最高峰,几乎大半中国父母都觉得,如果自己的孩子成了高考状元,那简直是件特了不起的事,似乎成为了状元,也就成就了人生的一个完美阶段。
能成为状元固然是好的,但如果每个孩子都成了状元,那状元也就没有意义了。我们生下孩子,辛苦而充满爱意地抚养他们长大,难道就只是为了看到他们拿回几个100分,成为一两次考试里的头名?难道你不希望你的孩子成为一个健康、善良、对世界有所了解、对未来怀着美好的期待、对困难有着跨越的信心、对家人朋友保存最深切的关爱、对天地万物秉承最原始的爱心的人吗?
做人是一个这么大的课题,它需要我们倾尽一生的精力去完成,那并不是一个高考状元,甚至也不是一个职场状元所能够涵盖的。如果非要给孩子的教育定一个宏伟远大让人骄傲的目标,那也不应该是“成为高考状元”,而是“做一个真正的人”!可是这个目标,又有多少家长放在心上呢?
链接:
《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 “高考状元”!“职场状元”?
今年五月,中国校友会网最新的《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对恢复高考32年来的状元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999―2008年,就读北京大学的状元高达385人;清华大学紧随其后,有255人,位居第二;其次是2005年才进入内地招生的香港大学有18人,高居第三。而1999年以来,80%以上的高考状元就读的专业都是热门专业,如经济管理、生命科学、电子信息、法学和计算机等专业。2008年,全国有近七成高考状元选择就读经济管理专业。
关于职业,高考状元毕业后,近四成选择了出国留学深造,另外在学界工作的状元最多,约占总数的两成。其次是选择在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部分选择自主创业或企业经营管理工作;部分从事证券金融、媒体工作。
希望将来有好的职业和收入,相信是大部分求学人的人生目标之一,但这份《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却告诉我们,高考状元们真正在职场中做出成绩成为职场状元的,寥寥无几。而全国各地在每年高考阶段状元被热炒的时期,也都陆续做过一些关于高考状元今何在的调查话题,这些调查都有一个相同的结果,那就是“昔日‘高考状元’不一定是如今的‘职场状元’”,湖北更在2008年爆出过1995年阳新县高考状元王远街头捡垃圾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