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提升心理咨询在大学生群体中影响力的策略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提升心理咨询在大学生群体中影响力的策略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心理咨询已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助人自助,解决问题,认识自我,挖掘潜能,完善人格的作用。但在有些高校心理咨询状况不容乐观,有些学生是在接到心理咨询室的“邀请函”后被动咨询,主动咨询的数量极少,这样既造成学校心理咨询服务资源浪费,又不能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与烦恼,存在一定的校园安全隐患。本文针对这种现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知、态度、求助意愿和咨询行为,从社会、学校和学生三个维度分析影响因素,研究制定提升心理咨询大学生体中影响力策略,使学生变被动咨询为主动咨询,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使心理咨询工作落到实处。

关键词:心理咨询;认知;影响力

DOI:10.15938/ki.iper.2016.03.029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6)03-0130-04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心理压力和工作压力逐渐加大,导致心理问题突发,心理咨询的重要性也逐步突显。在高校,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有些学生面对学业、交友、择业、恋爱等问题,常常不知所措、焦虑,从而引发心理问题。按照教育部有关文件的要求,更好的为在校生开展心理咨询工作,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全国各高校相继建立了心理咨询机构服务于学生,但从实际看,主动寻求心理咨询的大学生不多,[1]很多学生都是接到心理咨询机构的“邀请函”后被动前来咨询。

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对学校心理咨询的认知、态度、求助意愿、咨询行为,分析影响因素,制定提升心理咨询在大学生群体中影响力的策略,从而改进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使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落到实处,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一、大学生对高校心理咨询认知度的现状调查

本研究自行设计《大学生对高校心理咨询认知、态度及行为调查》问卷,由封闭式问题、半开放性问题构成,共28题。内容涉及学生对学校心理咨询机构的了解、对心理咨询的理解、对心理咨询机构求助的意愿和行为、不寻求心理咨询的原因等。在哈尔滨理工大学全校范围内进行取样调查,共发放问卷615份,回收有效问卷601份,调查所得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如表1所示。

学生对学校心理咨询机构的了解程度如下。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学生对心理咨询功能的理解:43.67%的学生能正确认识到心理咨询可以助人自助,更好地认识自我。25.68%的学生认为心理咨询就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还有30.65%的学生认为心理咨询就是聊天、做思想工作、帮助有心理疾病的人。

学生求助心理咨询的行为状况:仅有12.36%的学生当有心理困扰时会寻求学校心理咨询的帮助,而有38.55%的学生会选择向朋友、同学倾诉和求助;23.43%的学生会网上求助,寻找解决途径;剩下25.66%的学生会选择自己承担和求助父母。

学生不求助心理咨询的原因:45.66%的学生认为遇到的问题不用咨询,自己可以处理;20.64%的学生认为患有精神疾病的人采取咨询;17.87%的学生不知道去哪里咨询;10.56%的学生怕去咨询让同学知道后笑话;还有一些其他原因的占5.27%。

以上表明,大学生对学校的咨询机构了解程度不高,能够清楚学校心理咨询地点、网站、咨询方式和咨询内容的同学均不超过20%。虽然学生对心理咨询有一定的理解,均认为心理咨询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同学,但是真正遇到心理困扰时,仅有12.36%的同学选择学校心理咨询作为寻求帮助的手段,求助心理咨询的意愿不是很强烈,主动咨询的意识不够。接近一半的大学生过于相信自己能力,认为遇到心理问题通过自己调节可以解决,另外部分大学生由于对心理咨询的不了解、恐惧、怕被笑话,造成学生不愿意去进行心理咨询的现象。

二、影响大学生对心理咨询认知的多维度因素分析

1.影响大学生对心理咨询认知的社会因素

(1)社会对心理问题关注度不高 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重视生理问题,轻视心理问题的现象。多数人如果出现身体不适都会主动寻求治疗方法,如吃药、打针等。而当出现焦虑、抑郁、迷茫等心理问题时,总是想当然的认为是由于压力大或者休息不好造成的,顺着时间的流逝自然会好,没有认识到,这些问题不及时解决,有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心理问题,如焦虑症、抑郁症、多疑症等。

(2)社会对心理问题宣传有待加强 社会针对心理问题的宣传不充分,甚至部分宣传不严谨。造成人们无法正确区分心理问题、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区别,或者认为只有患有精神病的人才需要咨询治疗,造成部分患有心理问题的人们碍于面子不去寻求心理咨询,产生更大的心理压力,加重心理问题的发展。

(3)社会上心理咨询机构数量略少 早期心理咨询在我国主要在大型综合医院的精神科和精神病医院进行,主要针对人群为神经症患者,[2]而面向社会大众解决心理问题的心理咨询机构和心理咨询师较少。多数人发现自己有心理问题时,不知道去哪里寻求帮助和得到治疗。

2.影响大学生对心理咨询认知的学校因素

(1)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需加强 首先表现在一些学校的教育体制中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只是把它作为日常的思想教育课,既没有学分,也没有规范的教学制度。再者投入的资金和人力不够,实质落实心理教育不到位。

(2)学校对心理咨询的宣传力度相对薄弱 目前多数学校仅在入学教育时组织关于心理咨询的讲座、选拔心理委员、进行心理测试,后期宣传和活动组织的少,参与的老师和学生少,覆盖面小,影响力小,没有形成宣传合力,导致很多学生不了解心理咨询,对心理咨询有一定的误解,甚至对学校的心理咨询没有任何概念。[3]

(3)学校对心理咨询师的培养有待加强 很多高校为了达到一定的心理咨询师的生均比例,采用专兼聘的原则,[4]心理咨询机构的人员由少数的专业心理教师、部分从事思想政治教学的教师和热心于这项工作的辅导员组成。学校缺乏对咨询人员上岗后的正规培训和督导,导致咨询师本身能力、技巧和素养的不足,咨询理论和技术欠缺,造成队伍不够专业化、职业化,要想保证有强有力的师资队伍,学校需加强对心理咨询师的培养。

3.影响大学生对心理咨询认知的自身因素

(1)学生对自我认知不足 有些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比较相信自己,认为“问题不大可以挺过去”,不愿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无助,咨询意识不够,没有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有些学生不承认自己有问题,不接受这个现实,对心理问题缺乏重视,没有将身体和心理结合到一起。[5]

(2)学生对心理咨询认知不够正确和深入 很多学生把心理咨询首先定位在帮助心理不健康者,对心理咨询的发展性认识不足,而实际上很多的大学生由于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目标的变化,更加需要发展性心理咨询,发展性咨询其目的是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认知,挖掘自身潜能,解决成长中遇到的问题,促进个性发展,完善人格,从而实现全面发展。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知直接影响着他们对心理咨询的态度和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行为。由于学生对心理咨询功能认识不全面,内容有误解,导致有心理问题时没有进行及时求助。[6]提升心理咨询在高校的影响力,使学生对心理咨询有正确的认知,是做好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关键所在。

三、提升心理咨询在大学生中影响力的策略

1.构建“全方位多途径”的心理咨询宣传体系

当前加强心理咨询的宣传力度,构建“全方位多途径”的宣传体系,提升心理咨询在高校的影响力,深化学生对心理咨询的理解与认识,改变学生对心理咨询的态度,使学生由被动求助变为主动求助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事情。学生将来要面对的困难和挑战还很多,只有具备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才能在岗位上在事业中勇往直前。[7]

(1)强化对新生的宣传教育 从调研结果看,大一新生对心理咨询的认同度最高,最容易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所以从新生开始普及宣传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加强新生的宣传教育工作可以从入学教育、学生手册、广播媒体、网络、手机、条幅、宣传栏等处着手。

(2)发挥辅导员的思想教育宣传作用 辅导员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充分发挥辅导员的思想教育宣传作用,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机地融入到常规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 使学生了解学校心理咨询机构,改变原有认知,正确认识到心理咨询的预防性和发展,从而使学生从心里接受心理咨询,遇到问题时能主动求助心理咨询。

(3)加强学生活动的宣传作用 学校每年可以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宣传活动月,在食堂、操场、教学楼门口等地设立心理咨询场外宣传,如开展大型公益咨询5.25(我爱我)活动日等,主动建立咨询模式,使学生对心理咨询不再陌生,不再回避。

(4)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宣传主体作用 首先学校应把心理健康课作为心理咨询宣传的主战场,介绍学校心理咨询机构的相关情况,心理咨询的意义、功能和内容,其次在课程中应深入讲解发展心理学,使学生了解发展性咨询的相关内容、功能和意义。

(5)发挥学生干部的宣传窗口作用 各级各类学生干部具有数量多、与同学接触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的特点,因此学生干部言行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做好学生干部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相关知识的培训,发挥好学生干部的宣传窗口作用,通过主题班会、团会、各种宣传栏、杂志、网络等可能的途径,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使学生了解学校心理咨询至关重要。

(6)加强家校合作教育宣传[8] 学生的发展是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全方位的影响的。学校应通过灵活多样的交流渠道与家长真诚沟通,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家长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相关知识,使家长了解孩子在这一时期的心理特点、心理变化,为孩子创造良好家庭心理环境的同时,能充分引导孩子了解心理咨询,接受心理咨询。

2.构建“具有胜任力”的心理咨询师资体系

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师主要存在来源复杂、数量不足、定位混乱、水平良莠不齐的特点,因此,建立一支数量和质量能达到一定标准的高校心理咨询师队伍是十分重要的。在数量上,通过专、兼、聘等形式配置一支合理的心理咨询师的生均比例的队伍;在质量上,一方面要挑选具有胜任力的优秀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强队伍成员的正规化培训,结合岗位的实际,找出知识和技能的差距,制定培训计划,把主流的知识、技能传递给心理咨询师,改善其知识、技能结构以辅导员工作精品化项目培育体系为依托,建立和完善精品项目化培训、考核、检查、监督及上岗资格认可制度,加强队伍管理,提高他们的职业胜任力。[9]

3.构建“多样化”咨询方式

在调研中发现,阻碍部分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的原因是:害怕与学校心理老师在咨询室面对面进行咨询。原因是有的害怕面对咨询师的询问,有的怕同学知道后认为自己有病。这种现象不利于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同时更不利于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发展。鉴于以上的种种,构建多样化的心理咨询方式迫在眉睫。除了传统的面对面的心理咨询外,可以附加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电子邮件咨询、BBS、QQ、微信、咨询网站留言或即时咨询)、信件咨询、团体咨询等。不同的咨询方式都有其独特的优势,面对面咨询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观察咨询者肢体语言,发现来访者一些言语没有暴露的心理信息。二是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自己形象气质和个人肢体语言向咨询者传达一定的信息,影响咨询者。电话咨询、网络咨询、信件咨询同属于远程咨询,具有方便、较少受客观条件的影响的优点,同时可以避免咨询者由于尴尬、羞怯、情景暴露等因素,容易出现防御心理而掩藏一些心理信息的情况。团体咨询的优势在强度和威胁性方面比个别咨询偏弱,但参加的人数多,规模大,有利于扩大心理咨询在学生中的影响。为不同类型的同学提供不同的咨询方式,有利于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咨询方式,乐于前来解决问题,使其人格完善。

4.创建“分级便捷式”咨询场所

近年来绝大部分高校建立了面向在校学生的心理咨询机构,咨询场所按专业要求设在相对安静、隐蔽的地方,不易被学生所知。但是根据调查,目前有80.53%的同学不确定或完全不知道心理咨询室的地点。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92.7%的学生认为心理咨询室应设便于求助学生出入的场所,但尽量远离遇到熟悉的人群,同时要求内部环境安静、明亮舒适。因此应建立学校、学院两级心理咨询室。学校心理咨询室选址应本着“安全、安静、私密”的原则,远离办公区、教学区;心理咨询室应功能完整,其中包括专门接待区、个别面谈区、团体咨询区、情绪发泄区、心理测试区、心灵沟通区和行政办公区等7个功能性区室;内部采用淡雅、舒适的装修风格;具有专业的、常用的心理测试工具,如智力测量表、心理健康测试量表和内田克莱佩林心理测验(UK测试)等;[10]配备多名具有较强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心理咨询师,格建立规范、专业、统一预约、咨询流程。学院由于空间、资金等条件有限,应结合本学院的实际情况,选择离办公区、教学区较远的房间作为学院心理咨询室,面积宜在20平方米左右,适当装修,营造出舒适、温馨的咨询环境,并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心理咨询师,建立完整的预约、咨询流程。

参考文献

[1] 吴家栋,王声ィ董晓梅.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知、态度和相关行为的调查[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4):327-330.

[2] 李丽.部分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与行为[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6):91-92.

[3] 张彦坤,武宏飞,侯梦雪.辅导员工作精品化项目建设视阈下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培育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2):119-123.

[4] 胡伟国.地方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0(3):75-77.

[5] 尹凯丰,于钦明.“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成长成才规律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2):136-138.

[6] 王晶晶.学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0(36):59-60.

[7] 张立双,刘迪,姜军.国防生忠诚教育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6):137-139.

[8] 李国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理念与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35):46-47.

[9] 张彦坤,李煜华.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化项目培育模型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6(6):114-119.

[10]方晓义,郑晓齐,玉井宽,等.内田克莱佩林心理测验简介[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2):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