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上海市中考化学第43题赏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上海市中考化学第43题赏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章编号:1005-6629(2007)01-0076-02中图分类号:G632.479 文献标识码:B

[试题]

某研究小组对H2O2和O2的实验进行了以下的探究。

①往盛5mL 5% H2O2溶液的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不复燃。

②往盛5mL w% 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ag MnO2,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③往盛5mL w% 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ag Fe2O3,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④经检验,②、③中反应后试管中仍分别含有ag MnO2和ag Fe2O3。

研究小组还对溶液浓度、催化剂的种类等实验条件进行了探究。下表选取了部分实验数据:

用足量等体积H2O2溶液制取相同体积O2所需时间

一道好的试题不但要求内容科学,立意新颖,遵循《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有效地检测学生的诸多能力,且能充分体现课程理念和学科特点,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上海市2006年中考化学试卷的第43题在体现“二期课改”理念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主要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 强调主动获取信息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知识正成几何级数倍地增长,在浩如烟海的知识海洋中,仅仅依靠知识的传承已无法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学会学习将是学生学习的首要理念和能力。本题给学生呈现的不是教材上已学过的某一熟悉的知识内容,也不是根据记忆所学过的内容来回答某一问题,而是提供H2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解生成H2O和O2这一事实,用三种不同实验条件下H2O2分解的现象,两组实验数据表格,要求学生从这些材料中通过分析加工获取信息,解决提出的问题。题中既有文字信息,也有表格数据信息,所提出的问题也不是从提供的文字中能直接找到答案,而是要求学生必须读懂题意,看懂表格,能有效地对提供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并与已有知识形成联系,才能为顺利解题奠定基础。这样的考查方式,对于一些过分强调传递接受式教学方式的教师,对于只习惯于听教师传授、习惯于阅读书本上现成知识的学生,都亮出了一盏红灯。转变学习方式,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提高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目前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之一,该题以考查的方式再一次传递了一个很强的信号。

2 注重概念理解

相对以往作为平衡试卷难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一类的考查试题,往往都是考查记忆水平的成份较多,而该题第(1)小题考查的催化作用却并没有直接去问其概念,只是提供几个实验现象,让学生根据催化作用的原理,自己去理解MnO2和Fe2O3在反应中的作用。如果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忆催化剂的概念,往往就会答不到关键,这一点在试卷分析中可明显地看出。学习的目的就在于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运用。针对目前机械记忆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克服过分强调机械记忆,把重点转移到理解和应用上,是实现学习方式转变的基础,这一点关系到学生知识掌握与迁移能力的发展,应予以高度重视。

3 突出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作为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也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本题在题意设计上,不但对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能力进行了重点考查,而且对教学有着明确的导向作用。

一是突出问题意识。化学是一门与生产、生活联系极为密切的学科,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善于提出问题,这是开展科学探究的第一步。MnO2是学生最熟悉的一种催化剂,是不是只有MnO2可以对H2O2的分解产生催化作用,题中没有直接说明,而是用实验过程,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学生只有理解催化剂的概念才能走上正确解答的轨道。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知道了H2O2分解的催化剂并不是唯一的,其它的物质也可能有催化作用后)一定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原来也可以这样!这个问题在用于平时训练时,必然会使学生产生对KClO3制O2用MnO2作催化剂的问题产生迁移,形成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是否也可以用其它物质代替MnO2作为KClO3制O2的催化剂?能否找到其它更高效、更廉价的催化剂?从而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是体现科学方法。科学探究需要一定的方法作支撑,这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智慧和手段。本题引入了控制变量这一科学探究最常用的方法,虽然在题中没有明确提出这种方法的名称,但在过程中是要学生理解和运用这种方法。控制变量法的核心要素就是在保证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控制某一变量,来达到完成这个变量对实验结果影响的探究目的。本题涉及到在保持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选用不同的催化剂和在保持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H2O2的浓度,来获得反应物(H2O2)浓度和不同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度影响的探究结果的,体现了对过程和方法的考查。

三是重视规律的发现。试题的第(3)小题所问并没有确定具体某一问题,而是要学生根据对题给表格内数据的理解,结合实验,自己总结出规律,得出结论,有一定的开放性,这种重视和鼓励学生“有所发现”的富有挑战性问题,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表达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使能够解决问题的学生获得成就感。

从试卷分析的情况来看,相当多的学生对于科学探究方法掌握情况很不理想。一些考生由于没有理解控制变量方法,仅仅从5mL w%溶液的试管中加入ag MnO2产生O2的速度有利于用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一实验操作考虑,认为浓度为30%或15%比5%的更有利于操作,至使第(2)小题错误较多,只有一些经常开发科学探究活动的学校教师反映他们的学生对此类问题感到比较轻松。此外,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差也表现得较突出,不少学生心里虽然明白,但表述出来的结论或冗长零乱、缺乏逻辑性,或词不达意、不够完整。所以表达能力亟待加强。从统计数字看,本题的难度为0.56,区分度为0.44,特别是第(2)小题,难度为0.33,区分度为0.41,较好地区分出不同水平的群体学生。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