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是谁攫取了我们的“健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是谁攫取了我们的“健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梭罗笔下的野果,既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其发现“上帝的存在”的钥匙。于是,健康与野果就达成了共谋,大自然被具象为枝蔓上的果实,健康就蕴积在对野果的体认和采摘之中。

野果

[美]亨利•大卫•梭罗著,石定乐译,新星出版社,2009

梭罗向来视大自然为“最高原则”。他亲近自然,用崇敬的心灵和优美的语言记录了“新英格兰”不同季节160余种野果的色泽、形态和味道,这便是《野果》。对于中国读者而言,《野果》要比《瓦尔登湖》陌生得多,但其带给阅读者的震撼及心理冲击力并不亚于后者。事实上,阅读《野果》,避免不了把目光从书本瞄向现实。于是,疑虑抑或问题自然萌生:梭罗为何如此钟爱我们往往视而不见的野果?

梭罗在《野果•结语》中说:“无论何时,每分每秒,大自然都竭尽全力照顾我们。大自然是永恒的,不要对抗它。只要顺应大自然,我们就健康。……大自然就是健康的别名。”(353页)人类的健康,源于人对于大自然的“顺应”。梭罗笔下的野果,既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其发现“上帝的存在”的钥匙。于是,健康与野果就达成了共谋,大自然被具象为枝蔓上的果实,健康就蕴积在对野果的体认和采摘之中。首先,“这些野果的价值只在于人们看到它们后的视觉和心理愉悦。”(3页)野果的色香味俱全,摘取果实的自娱自乐逍遥自在,身心愉悦才是大自然赐予野果的精神意义之所在。其次,“你的生命也因此而延伸丰富”。(244页)接近野果,接近自然,你便能体味到生存的坚韧、生活的坚强,体味到旺盛的生命力。再次,“丰富我们的人生,这将充实我们的心智。”(243页)梭罗说他在采摘欧洲酸蔓橘时,“真的就觉得比那些自己捞了(或雇人捞了)成百桶去卖的人更富有。时间一点点过去,我离城越来越远,却感觉到睿智在心头对我嘉许,指引我走来走去。”(246页)采摘野果,充实体验,并借助“丰富的想象力”去破译大自然密码,去解读它的意义。

人的健康,需要精神的陶然,需要生命的扩引,需要自由的呼吸,这是自然对人类的益处。梭罗说“我更想一年里不拘什么季节,走进年代悠久的果园,看那里那些没有被嫁接改良过的苹果树。”(117页)应该说,这即梭罗所向往的理想境界,是未被修辞过的自然,是野性的自然,只有如此,才能寻找到真实的自然美与荒野美。赵鑫珊在《哲学与文化》里写道:“荒野美是一个较为深沉的自我发现,它让人进入到对‘世界本原和宇宙动脉’反思的高层次,获得的将是‘生的价值和觉醒’――高层次的精神追求。”从未被归化的、原生态的自然寻求人类精神价值,反思自我,反思我们追求发展方式,应为野果食用价值的延伸。

吊诡的是,自然的荒野美与本质美只能存在现代文明尚未进入的地方。文明人的文明规划,就会“偏偏把大自然建造得更加美轮美奂的圣殿毁掉”。(348页)这在现代社会发展历程中似乎是个不言而喻的事实:经济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与自然保护之间难能齐头并进,和谐发展似乎只存在人的理念之中。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文明的进步总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哈佛大学的劳伦斯•布伊尔教授说:“在人类如何不当的占有环境方面,我们比梭罗知道的多得多,但我们为改变这种状况所做的却很少。如果每个人都像他那样生活,达到他那种程度的环境敏感性,环境问题将不复存在。”作为超验主义者,梭罗对生态环境的认识、简朴生活的践行,以及对忽视身边、肆虐自然的批评,对今天的我们来说,仍是振聋发聩。在他看来,人类对自然毫无节制的攫取犹如“闯进花园的公牛,暴殄天物”,所以,他对自然的敬畏与抒写,既是要宣泄心中对那些“不能意识到保护自然不受毁坏具有重大意义”者的愤恨,又要倡导大家感恩自然丰富的恩赐,还要批评文明人毁坏大自然的恶劣行径。

梭罗的识见在今天的东、西方已获得最为沉痛的应证。身体与心理的健康,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让人牵肠挂肚。人们在奢侈、繁复、嘈杂的现代生活中疲于奔命,极度膨胀的物质欲望日渐摧毁人类的道德与良知的防线。经济的发展与非理性的城市化几乎超越了自然环境所能承载的极限。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进入新世纪以来,让我们体味到触目惊心的累累伤痕和撕心裂肺般的痛楚,生态失衡带来的是我们赖以依靠的生命支持机制一次又一次的受伤。虽然我们成功地激起炎黄子孙代代相继的无疆大爱,但任何一次的危机,对我们用肉体筑就的堤坝都是一次冲刷。一句话,我们是用存活的基本条件博弈来了暂时的舒适奢靡生活。

刘易斯在1937年评价梭罗说:“从前在美国,有一个学者,他进行了一次一个人的革命,取得了胜利。75年前他去世了,在这75年内我们都没能赶上他。他就是使麻萨诸塞州的康科德像大伦敦一般著名的亨利•大卫•梭罗。”一个人的战斗,一个人的革命,百年之后,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我们又有多少能理解其伟大意义?梭罗告诫我们“如果能对一草一木都心怀敬畏,人类也有希望”(248页),而我们为了能够逮住“老鼠”,宁愿“不知天命,狭大人,辱圣人之言”,遑论认真思虑过“白猫”或“黑猫”捕鼠的动机、方式与负面效应。个中症结何在?生态思想家唐纳德•沃斯特说:“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全球性生态危机,起因不在生态系统自身,而在于我们的文化系统。要渡过这一危机,必须尽可能清楚地理解我们的文化对自然的影响。”梭罗在《野果》里批评说:“而这帮人(职业采摘越橘人――笔者注)对越橘哪有半点关心,他们关心的只是钱。这就是我们这个社会允许的――妥协、让步,任由越橘退化变坏,变成金钱的奴隶。”(87页)他的意思是人类文化系统因物质欲望的无限膨胀而损坏。人类中心主义,对自然的征服与占有,以经济为中心,科技至上,发展唯一,已经成为今天文明人的意识形态,成为人类社会中主要的思想文化导向。相反,物质与精神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科学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似乎成为动听的、甚至带有欺骗性的宣传口号。文化系统的错乱,致使人类心智扭曲,人类丧失了正确面对自然的准则。

爱默生说:“自然是一剂良方,它能恢复人已遭损害的健康”。梭罗受到老师的影响:“要保证健康,一个人同自然的关系必须接近一种人际关系……我不能设想任何生活是名副其实的生活,除非人们同自然有某种温柔的关系(certain tender relation)。”这种关系需要我们心灵摆脱对物质世界的迷失,追求和谐的生活,对大自然“怀着赤子之心”,让物质和精神的发展奔向可持续之路。犹如梭罗在野果中忠告:“让我们一起努力,在建设城市的同时,时刻警醒,不能疏忽了对自然的保护,这样才能确保这个新世界常新,这样才能让这个国家收益最大化。”(349页)评

作者单位: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