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衔接理论的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衔接理论的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衔接理论是语篇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受到国内外语言学家的重视。

关键词: 衔接理论 语篇 语言学

1.语篇的定义

目前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形式/结构”(formal/structure)派的看法,从结构方面看,“语篇”是大于句子的语言单位;语篇由句子组成。一是“功能”派的看法,从功能方面看,语篇是一个语义单位,它不是一个比句子大的语法单位,与句子不属于同一类型,因此它们之间不是“大”与“小”的关系(刘晓云,2006:132)。语篇与句子之间的关系是“体现”(realization)关系。目前国内比较权威的定义是语篇分析专家胡壮麟所提出的:广义的语篇包括话语(dis2course)和篇章(text),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胡壮麟,1994)。

2.衔接的定义

关于衔接的定义,学术界有多种说法。Beaugrande和Dressler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探讨衔接与连贯的关系时认为,衔接是建立在预先设定的连贯性基础之上的,重复、省略、替代、连接等语篇衔接手段的运用有助于语篇在表达上和理解上的简易,即增强语篇的稳定性和经济性;衔接是使表层篇章成为互相连接的一个序列的方式,存在语法依赖;Crystal从语义和语篇结构的角度则认为,衔接指表层结构中语言形式在句法和语义上的连接;Van Dijk从语义和语篇层次角度分析语篇时指出,衔接是连贯的一种具体类型,并把表层结构衔接看做是语义连贯的表达系统,把衔接看做是用来解释深层语义连贯的语法表现形式;Nunan认为衔接是篇章内标记不同句际关系的形式连接,是使作者或说话人建立跨越句子边界的关系,并使篇章内的句子扭结在一起的篇章构造手段;Hoey认为衔接是篇章内句子里的某些词或语法特征,是能将该句与它前后的句子连接起来的手段和方式,一个篇章就是靠各句中这些成分的出现组织或创造出来的,读者对这些成分的理解需要借助周围的句子;韩礼德和哈桑在《英语中的衔接》一书中对衔接的定义被认为是该领域中最权威的。在该书中,他们曾多次提到,衔接是一种语义上的联系,指的是语篇中的不同成分在意义上有所联系的现象。如果语篇某一部分对另一部分的理解起着关键的作用,那么这两部分之间就存在衔接的关系。

3.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理论

雅克布逊(Jacoboson)在1960年对文学语篇中由句法结构和重复而形成的排比现象的分析被认为是对语篇衔接的最早研究。后来哈桑在1968年曾独自出版过Grammatical Cohesion in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英语口语和书面语的语法衔接》),对语法衔接做了较为详尽的研究。书中提到“衔接的研究目的是发现语篇所具有的,区别于一群句子的特征”,这是较早的有关衔接的详细研究。接着,德国篇章语言学家Harweg于1968年对语篇中由各种替代手段形成的衔接与连贯关系进行了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分析。GutWinski于1976年从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的角度对文学语篇的衔接现象进行了研究。尽管如此,语言学界都认为和1976年合著的《英语中的衔接》(Cohesion in English)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衔接理论的创立。他们认为衔接主要分为五大类:照应、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语法手段包括指称(又分为人称代词、指示词和比较)、替代、省略和连接词;词汇手段是通过词汇选择手段建立衔接关系的,主要方式有重复、同义或近义词、上下义关系、概括词和搭配(张德禄,刘汝山,2003)。

这几种衔接手段在汉英语篇中都客观存在,的确能够起到使语篇连贯的作用。虽然有的语篇并没有上述明显的衔接手段但仍然是连贯的,因此,韩礼德和哈桑在1985年出版的《语言・语境・语篇》中,扩大了衔接概念的范围,把衔接分为结构衔接和非结构衔接。结构衔接包括平行对称结构、主位―数位结构、已知信息―新信息结构,非结构衔接分为成分关系衔接和有机关系衔接。成分关系衔接包括照应、替代、省略和词汇衔接,有机关系包括连接关系、相邻对、延续关系等。衔接概念的这种扩展无疑增强了其解释力,

4.胡壮麟的衔接、连贯理论

胡壮麟在1994年出版的《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一书中扩大了衔接的范围,将衔接分为五个层次:社会符号层、语义层、结构层、词汇层、音系层。其论述与韩礼德和哈桑的相同之处不再详述。第一,音系层的提出对诗歌这种特殊语篇就有了很强的解释力。第二,社会符号层的提出,把语境和语用因素列入衔接手段中,有突破性的意义。这就意味着衔接与连贯理论已经超出语言的形式层面。胡壮麟在本书中说:“语篇在交际功能上的连贯有赖于语篇产生时的语境知识和语篇使用者的语用知识。由于语篇的连贯实际上是听话人根据语境信息和语用知识来掌握说话人的交际意图,在这个意义上,听话人对语篇的理解越透彻,越能掌握语篇的连贯性。”根据胡壮麟的理论,语境分为“上下文”、“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上下文”即语篇内部的环境;“情景语境”指语篇产生时的周围情况、事件的性质、参与者的关系、时间、地点、方式等;“文化语境”指说话人所在言语社团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人情(赵建良,2008:194)。把衔接和连贯理论引入语用层次,不仅要关注语言的外在形式,而且要考虑超越语言形式层的社会文化语用因素,增强解释力。

5.认知角度的衔接连贯理论

另外一些学者衔接与连贯关系提出质疑,认为连贯的语篇不都是衔接的。他们认为衔接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则是衔接关系。所谓衔接关系是指一个语段中独立于其语法结构而存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分之间的一种语义关系。衔接与连贯的实现途径不同。韩礼德和哈桑关于衔接的概念只是一种狭义的衔接观点。而Beangrande & Dressler则认为,所有能将篇章各表层语言成分联系在一起的语言关系均可称为衔接。因此,他们所说的衔接不仅包括韩礼德和哈桑所说的语言的篇章的组成部分(textual component),特别是那些和句与句之间有直接关系的语言现象,将句与句之间在表层结构上的联系也看做是一种篇章衔接手段(cohesive device)。这种广义的衔接观点把篇章衔接手段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结构衔接,这种衔接主要是通过信息结构(information structure)和主述位结构等手段(theme-rheme structure)实现的。Brown & Yule认为:“人们在解释一个语篇时,不需要语篇形式标记。他们自然地假定语篇是连贯的,然后在这种假定的前提下来解释语篇。”可见两位作者已经把语篇连贯机制的研究指向了认知心理学领域。关于衔接与连贯两者的关系,我们认为这是两个彼此不同而又相互有联系的概念。衔接是词汇和语法方面的手段,连贯是采用这种手段所得到的效。Beaugrande和Dressler采用心理过程操作法,从认知科学的角度对语篇连贯性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语篇所描绘的事件和情景的线性排列会激活语篇接受者的心理操作,并以此还原或创造连贯关系。

认知框架下的衔接与连贯理论已经把视点放在人们对语篇的心理操作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正是这种心理上的连贯外化于语言才形成了语篇的连贯。所以,虽然语言外在形式的衔接手段对语篇的连贯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并非语篇连贯的决定因素。

参考文献:

[1]F.de Saussure,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1st ed.1915,translated from the French by W.Baskin),McGraw-Hill,New York,London,1996《普通语言学教程》.

[2]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3]刘晓云.衔接理论研究综述[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06(4).

[4]赵建良.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历史[J].外语教学研究,2008(3).

[5]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