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顾恺之画论中的美学思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顾恺之画论中的美学思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顾恺之及其《论画》在中国古代画家和画论中独树一帜,这与其人生历紧密相关。本文从艺术心理学的范畴对顾恺之生平及其画论内容进行分析,探讨艺术心理在艺术创作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顾恺之;论画;哲学

中图分类号:J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2-0062-01

一、顾恺之生平简介

顾恺之(346-407)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今江苏无锡)人。义熙初年(405-418)任通直散骑常侍,博学多能,工诗善书精丹青。沉浸艺术,孜孜不倦,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绘画尝从师卫协,擅作佛像、人物、山水、走兽、禽鸟,尤善点睛,自谓“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其笔法如春蚕吐丝,初见甚平易,细看则六法兼备;设色以浓彩微加点缀,不晕饰,运思精微,襟灵莫测,神气飘然。

二、从哲学高度解析顾恺之的画论中的美学思想

在顾恺之的《论画》中,基本思想既是宇宙万象的根本规律,又是艺术创作、绘画形象的根本法则。理念是画家艺术思维心理体验过程的结果。顾恺之曾说:“凡生人亡有手揖眼视而前亡所对者。以形写神而空其实对,荃生之用乖,传神之趋失矣。空其实对则大失,对而不正则小失,不可不察也。一像之明昧,不若悟对之通神也。”这里明确说了绘画创作是受画家思想感情的支配,并要表现画家的思想感情的,而且更进一步阐述了“??未能深入其理,取尽其态,终未得一画之洪规也”的观点。顾恺之此章中所谈论的这些,文本的意思是在阐述他的论画,但其中实还隐含了画家艺术心理活动体验的经验。根据心理学和艺术心理学研究的成果来看,不管哪种表象,都是来自现实中的具体事物或具体事物的某些部分,都具有感性的直观的特点,而艺术家不仅需要来自现实生活中的表象做艺术作品的材料,而且需要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的经验,才能在艺术创作中得心应手地运用。正如顾恺之所说“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此以巧历,不能差其品也。”一样,山川、人物、鸟兽等事物的蓬勃生机和意义,在画上是自然、生动与真实的,一点也不违背画家作画的心意。这里描述了艺术家的绘画创作是受艺术家的艺术心理活动影响的。

古今所有明智的画家,他们都善于凭借自己已获得的理性认识去发展自己的直观感受,同时又善于在已获得的直观感受的基础上去发展和深化自己的理性认识。如果一个画家仅仅掌握某种绘画技能,这只能说他有了一些有限的感受和粗浅的认识,还未能从理论的高度来理解绘画的内在含义,他还未能把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加以提高和深化。这里艺术家论述的“受与识”,实质就是艺术心理活动的过程。取精用宏、厚积薄发,艺术家不仅需要来自现实生活中的表象作为艺术创作的材料,而且需要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才能在艺术构思过程中得心应手地选用。在意识的驱使和指导下,对于某种心理活动或动作经过严格的规范和长期反复练习,最后达到高度熟练、高度自动化的习惯无意识的表现状态,表现出人的一种高超的智慧和非凡的技能。

三、顾恺之及其画论中美学思想的历史地位

透过顾恺之及其《论画》,我们似乎看到一个独抒自我,以万点恶墨纵恣挥洒,以狂放的线条与墨色写真心、真趣、真境;解衣般礴,睥睨古今,不为世俗所容的独行客。通过艺术心理学的范畴去分析艺术家及艺术作品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继承传统,进而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去创新和发展。大多数人的角色选择,尽管表现形式有所不同。然而文化有其史,绘画亦有其史,不因明亡而文化亡、绘画亡;非但不亡,而且正当此际,呼唤文化复兴。其中不但有信念,而且有反抗命运的意志。活在那个严酷的时代,有识之士力求超越历史限囿,超脱时代氛围,走出死境,再造文化盛期。北方遗民傅山则曰:“幽独始有美人,澹泊乃见豪杰。热闹人毕竟俗气。”其孤独也具有了美学意蕴。

顾恺之的思想,早年全“据于儒”,后期儒、道、佛三家俱存。禅其表,道其中,儒其实。有时他也真的能忘掉一切,完全沉醉于佛、道境界。在他逃禅养静的生活中,也时时触动他的故国之情。看似清闲却烦恼。“会通儒释”,乃至“三教”,作为一种思想学术取向由来已久,魏晋时期多取这种姿态。关键是这样杂、兼、合造就了别样的艺术特色,以“儒”“释”“道”为“学”,已经表明当时的士人们已经略损其“三教”的“信仰化”,变得愈加洒脱自在,当然这是远离政治和经济中心的。顾的思想基础,决定了他艺术风格浸透了“冷”,凝固了“静”。作为生活在历史别处的普通百姓,边缘性和模糊性是顾山水画美学意蕴的形象概括。古人云:“喜气写兰,怒气写竹。”喜气时精神畅舒、不阻滞,易于写出兰的柔润之态;怒气时易顿易挫,表现出刚猛之状,易于写现竹的“气节”和坚硬之感。一个急躁的人,在他笔下必有急躁的表现,一个文雅的人,笔下也有文雅的线条,一个冷而静的人,笔下也必有冷而静的反映。因而顾恺之冷而静的风格之形成也正是他自己冷而静的精神状态之外化。

参考文献:

[1]杜巽.中国山水画长卷溯源──兼论顾恺之《画云台山记》[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