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创设数学课堂空间 多给学生展示平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创设数学课堂空间 多给学生展示平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将人类认识知识的过程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亲自感悟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是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前提条件。同时,学生在感悟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着积极的探索、思考,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创设 课堂 平台 思维

随着新科技与新文明的到来,世界进入了教育发展和革新时代。社会上的激烈竞争需要培养具有创造能力和开拓精神的人才。教育无论是在观念上还是实施方法上都正在进行着巨大而深刻的变革,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多角度科学地分析学习者的情况,设定既符合新课标要求,又适合实际情况的积极的教学目标,创设数学课堂空间多给学生提供展示平台。笔者下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点粗浅看法。

一、精心设计问题 给学生创新的机遇

问题是思维的核心。只有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教师备课的重点就是设计好有效的问题,起到纲举目张的效果。比如在讲“行程应用题”时,利用这样一个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甲乙两地有三条公路相通,通常情况下,由甲地去乙地我们选择最短的一条路(省时,省路);特殊情况下,如果最短的那条路太拥挤,在一定时间内由甲地赶到乙地我们就选择另外的一条路,宁肯多走路,加快步伐(速度),来保证时间(时间一定,路程与速度成正比)。从数学角度给学生分析这个问题用于“行程应用题”,是路程、时间、速度三者关系的实际应用。又比如,在讲“解直角三角形”时,可利用这样一个实际问题:修建某扬水站时,要沿斜坡铺设水管,从剖面图看到,斜坡与水平面所成的∠A可用测角器测出,水管AB的长度也可直接量得,当水管铺到B处时,设B离水平面的距离为BC,如果你是施工人员,如何测得B处离水平面的高度?有的学生提出从B处向C处钻个洞,测洞深;有的学生反对,因为根据实际情况,这样做费力;有的学生反对,因为C点无法确定。应该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知识去解决:BC=AB・sinA(AB、∠A均已知)。其实只要我们教师去认真地分析教材,精心地设计问题,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绝大部分知识是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的,教师没有必要通过传授的方法将这些知识教给学生。学生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不仅学到的基础知识得到了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更主要的是摆脱了长期依赖教师传授的学习模式,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不断创新的精神得到充分的培养,从而渐渐形成了创新的活力。

二、给予空间 让学生自由地活动

创新需要时间,创新更需要空间。学生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才能感悟出数学的真谛,才能逐渐养成创新的习惯,才能培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离开了空间,离开了学生的活动,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成了无根之本、无源之水。所以我们教师要像上述课例中那样,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在这个空间中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在讲授新知识之前,教师可提问本课所用到的旧知识作为过渡,以旧引新,以旧促新,促使学生积极参加教学双边活动,突破难点,以达到顺利完成本课教学任务的目的。

例如:在讲授新课“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时,教师首先提问;

1.过一点可画多少个圆?为什么?

2.过两点可画多少个圆?圆心的位置有什么规律?为什么?

这些问题一一解决后,教师不失时机地进一步问;

3.过不在同一直线上三点A、B、C画圆,这样的圆可画多少个?

就这样教师提问,学生动脑、动手,把自己作为“研究者”,步步深入,将已有的知识、思维方法迁移到新知识中去,学得轻松,记得也牢。

三、提供时间 给学生创新的机会

人类社会的创新发明,大凡不是某一个科学家凭空想象得到的,而是要进行不断的实践。所以,给学生创新的时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一节课45分钟也好,90分钟也罢,如果教师将这些时间占为己有,不能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话,那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只是一句空话。设想,如果将课例中的教学环节改成教师展示,学生睁大眼睛看,这样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虽然从表面上看“节约”了时间,但是长期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中教出来的学生,除了被动地接受,还能有些什么?更不要说创造能力的培养了。

四、一题多解 给学生展示的平台

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横向发散思维的一种方式,是训练学生拓宽思路的有效手段,也是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途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最易出现一题多解的精彩局面,由于学生间的相互启发,思维由集中而发散,由发散而集中。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式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关系,它可以使学生思维灵活,思路开阔;而集中式思维则具有普遍性、稳定性、持久性的迁移效果,是学生掌握规律性知识的重要思维方式。因此,在这一交替的过程中,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与灵活性都有所发展,能够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通过分析、比较、优选,学生们发现了最佳的思路和方法,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了发展。

五、激发兴趣 给学生成功的机会

一个适当的机遇可以成为一种转折点,使人从此踏上成功之路。爱因斯坦是由于叔叔发现其数学天才,加以悉心培养而成为伟大科学家的。被学校称为“不爱学习”的瓦特,因在父亲店铺里得到实践机会,使其创造天才得以发挥,从而获得了伟大的成功。可见,突破口在一个人的身上,往往呈多角度,需细心寻找,这种突破口一般就是一个人的特长、优势和潜能所在,特别是一种闪光点、生长点、发展点,一旦发现,就要创造条件,施以良性刺激,积极扶植。

总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历史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为了我们的社会,为了我们孩子的未来,给学生一点创新的时空吧。只要我们从每一堂课、每一个练习设计,甚至每一个提问扎扎实实地做起,培养的学生创新能力就不再只是一句口号。

参考文献:

[1]贡永生.精心建构问题,培养创新意识[J].中小学数学,2001,(1):2.

[2]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岳麓书社出版,2007.

[3]曾琦.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4]钟启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