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独立只是一种态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独立只是一种态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青春一击:独立剧情片新势力

二五年以降的新趋势

从2000年到2005年,相对于热闹的独立纪录片,独立剧情片似乎处在蛰伏的低潮期间。

五年的历史使得新一代的导演在历经了“独立电影浪潮”和“校园DV运动”两大洗礼之后,飞速地成长起来,他们具备了全新的知识结构,其复合知识结构由以下内容构成:盗版DVD、咖啡馆地下电影、网络播客、手机短片、校园DV剧组等等。

2005年前后,新一代DV导演集体进军独立剧情片,这其中包括赵晔、卫铁、应亮、刘佳茵、杨恒、徐立、章骞等,和更年轻的张惠斌、王人超等人。他们在校园期间共同的经历是,从短片练习走向了长片创作,从 作业意识的确立到作品意识的完善,他们完成了短片导演到长片导演的锐变,这决不是简单影片长度的变化,而是一种作者把控影片能力的全面提高和自我超越。

另外一个新趋势,就是大批纪录片作者,无法阻挡其电影叙事的野心,纷纷跨入剧情片创作的领域。已经杀青的如朱传明、胡庶等,正在酝酿筹备中的如舒浩伦等。同样,更多的是从先锋艺术领域切入叙事电影的跨边界者,如陆一同、武权、彭磊、陆春生等等。

上述的这些焕发“第二春”的“老炮”们和新独立影像年度展的剧情片新势力。

青春一击:伤逝・自沉

相似经历和年龄使得新一代DV导演会把注意力放在青春题材上,他们更倾向于以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面对的现实与精神世界。在此类作品中,更个人化的两种表达值得一提:一类是散文式的、文学化的、画面较为唯美的作品;另一类是碎片式的、无厘头的、画面更为直接的作品。前者有:杨恒的《槟榔》、赵哗的《马乌甲》、章骞的《夏梦之旅》、王语书和徐立的《云在青天水在瓶》等等;后者有张惠斌的《逍遥游》、王人超的《梦想家》之类。前者或画面清新、或语调压抑,基本是以沉默与无言的状态呈现青春岁月里的无奈,甚至是青春的悲剧性;后者则充满吵闹与喧嚣,基本属于纯粹趣味性的、发泄式的表达。这两类具备青春色彩的影片在本年度的影像展中数量颇多,以上几部在叙事的完整更具视觉刺激的应该还是青春残酷影片,应亮的《背鸭子的男孩》就是其中的代表,他在云南自贡拍摄了这部具有现实主义外观的,描写少年精神世界的作品。这类作品中充满着一种青春躁动的气息,导演仿佛被巨大剧情推动着向前,而无法雕琢打磨画面的精致与耐看。

相反,王笠人的《草芥》是一部在技术上非常讲究的作品,无论是构图还是调度,都强调某种刻意精致的风格。在片头上作者引用了凯鲁亚克的话“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昭示了卑微而渺茫的人生态度

从低画质叙事到超饱和画面

凸现DV影像呈平面的特质,牺牲影像的饱和度和景深,使得画面显得苍白、灰暗、过亮或过暗,是低画质叙事影片的特点。这些作品显得影像粗砺,却充满着视觉杀伤力。如雷小宝导演的《安子》,不论是从题材和内容上看,表现手法都近于电视纪实片。这类影片还有李斌《沸点》、王学博的《屋檐下》等等,笔触都非常直接尖锐。

更多的作者则继续着胶片质感的美学追求,语言在最大程度上贴近传统电影,以最大的技术手段抹平DV和胶片之间的不同介质。如高文东导演的《西海村》以一个30分钟长的惊人的长镜头完成了整部作品,记录了一个青年在即将拆迁的海边村落游荡的过程。和许多同类的DV作品不同,这部短片画面精良,有着精心的剧情构思和策划,时空设计十分准确。唯一直接使用胶片的是陆一同,他拍摄的《武松打我》,描绘一个理想主义者如何在现实面前受挫的故事,不过影片本身并未呈现一个真实的中国现实,倒是可以看出导演本人对电影理想

内部的自我纠缠和挣扎

如果将本年度的独立影像展看作中国独立电影历史发展的一个断面的话,我们将发现不少独立电影人更趋于向内揭示自己的个人私密情感、个人宗教情感。

作为独立影像的延续和沉积,甘小二的长片作品《举自尘土》令人印象深刻。在甘小二的首部作品《山青水秀》中,描写了一个社会新闻式的农民卖子的故事,并将其与亚伯拉罕献祭儿子以撤、上帝之子耶稣为人类之罪被钉死十字架上呼应,使得影片带着某种寓言性:而《举自尘土》则完全基于个人情感之上,包括对故土、人物、还有基督教。如果说《山青水秀》企图表现宗教对社会边缘的农民的一次终极穿透,那么《举自尘土》的故事则是自然生长在更寻常的中国农民基督徒的生存状态之中。叙事的平和与生活的平和在影片中是协调的。同样平和宁静的讲究画面,则是甘小二一贯的学院派风格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