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聚焦生活 取舍巧用 “生·动”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聚焦生活 取舍巧用 “生·动”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生活态度、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低年级学生年龄及心理正处于成长和发育时期,因此,通过引导儿童主动参与各类活动来进行教学是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的一大特点。“活动化教学”是教师常用的新课堂模式,但浮于表面的低效活动不能真正指导学生生活。教师应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选择性地使用品德教材,巧用生活素材,挖掘平凡的生活元素,选取贴近儿童的内容和形式,以活动为纽带,真实地反映儿童的需要,优化活动化教学,真正服务于儿童的现实生活。

关键词:生活素材;品德与生活;活动化教学;取舍巧用;“生・动”发展

活动化教学是当下小学品德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在一些品德与生活课堂中,我们会发现:有的教师将大量绘本、故事、表演作为话题融入活动化教学,表面热闹,实际是“为活动而活动”,一节品德课似乎是绘本阅读课,又好似手工课、美术课;有的教师设计的活动化教学选取素材脱离生活实际,学生就教师编出的话题或是教材上的陈旧内容说想法,所思所想与所做所为不一样,课上与课下不一样,校内与校外不一样,教师的“主导”覆盖了学生的“主体”,学生在品德与生活的课堂上成了小演员,假话、空话脱口而出,这样的品德课堂效果可想而知。

什么是真正的、有效的品德课活动呢?品德的课堂应该最先成为儿童的课堂,理想的品德课堂应该是“生・动”的课堂,所谓生,生本、生成、生态都对,我们取其最核心的解读――学生;所谓动,主动、互动、灵动,都好,我们取其最直观的表达:体动、思动、情动。中间加上一个点,从形式上聚焦了“生”,强调了“动”,也更加透气,但我们更期盼理想的品德课堂实质是可以让师生自由呼吸的课堂。品德教育是生长的教育,是生活中的教育,要想优化品德与生活的活动化教学,就要从学情出发,聚焦学生的实际生活,挖掘他们真实生活中的多样元素,巧用生活中的素材,取舍有度、巧妙运用,让品德课堂的活动化教学更具实效。

一、发现生活素材,让课堂与学生的生活相通

新课标指出:“关注儿童的生活实际,关注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关注儿童成长中的困惑与问题,从中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作为教学内容或课程的生长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可见,有效的品德与生活活动化教学要源于儿童生活,符合学情需要。相对于精心设计活动,更重要的是在活动设计前对目标要有准确的把握,课前调查分析学情有助于把握活动目标,是开展的前提。

1.从学情出发,收集品德与生活“生・动”的课堂活动素材

“教学必须以深入地了解儿童为基础。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了解儿童的实际生活和发展状况,掌握每个儿童的特点和各不相同的需要,了解其所在的家庭和社区的状况等基础上进行。”品德与生活有效活动化教学应将了解儿童作为教学的基础。

2.从儿童生活实际出发,选择品德与生活“生・动”的课堂活动素材

活动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用正确的价值观进行引导,使儿童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中获得发展。课堂话题的导入是活动化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了解学情,选择学生身边近期发生的事件,挖掘生活素材,不仅使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迎刃而解,更使教学内容与儿童的真实生活之间建立起一种“互相进入”的通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让课堂与学生的生活相通,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相互支撑和补充,扩大了课堂的教学空间,使教学真正服务于学生的现实生活。

二、巧用生活素材,让学生变成生活里的儿童

新课标指出:“教与学植根于儿童的生活。”儿童的知识是通过其在生活及活动中的直接体验、思考、积累而逐步建构起来的;儿童的发展是其怀着对生活的热爱,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与外部环境积极互动而逐步实现的课程必须植根于儿童的生活才会对儿童有意义,教学必须与儿童的生活世界相联系才能真正促进儿童的成长。

活动化教学中话题的选用让人头疼,教师们有时舍近求远,脱离实际,有时照本宣科,成为“教”教科书的人。其实,巧用学生生活中的素材既能减轻教师负担,又能优化品德课堂教学。

1.巧用常见生活素材,让儿童说真话

童年生活具有不同于成人生活的需要和特点,它本身蕴藏着丰富的发展内涵与价值。儿童是天真的、可爱的,他们可以大胆想象、童言稚语,可是一些品德课堂中的孩子却经常让人觉得他们像“小大人”,回答问题公式化,失去童真童趣,更不是他们自己发自内心的真实想法。

巧用生活素材,让课堂中的学生变成生活里的儿童,而不是教材中的、教师眼里的学生。

2.巧用学校生活素材,让儿童真感悟

学校生活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并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是每个儿童的权利。孩子们生活在校园中,与同伴互动,有自己的兴趣、经验、发现,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与不同的教师交流,校园环境、校园生活等均可作为课堂活动中的素材。

走进儿童生活的教育是活教育,走进儿童生活的教育是真教育。生活每天都在变化中,有欣喜,有收获,“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生・动”品德课堂就是要在真实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生活,感受生活,更好地回归到生活实际中去。品德与生活学科的教师应着眼于孩子的出发点,聚焦学生的真生活,取舍生活素材,巧用生活素材,将儿童的现实生活引进课堂,让课堂与儿童的生活相通,唤起主体积极主动参与体验的欲望,促进主体主动参与体验活动,让孩子亲身感受获得真切的感受,让课堂的学生变成生活里的儿童,才能优化品德与生活活动化教学,促进“生・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