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创新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为学生构建知识、 能力和素质结 构及其实现方式的教育教学模式, 是高职高专院校教育思想和教研 教改思路的具体体现。作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文科专业, 如何更好地培养出高技能应用性国际贸易专业人才, 树立鲜明的专业培养 特色, 是专业发展一个亟需解决的课题。通过对国际贸易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 究, 构建较有效的培养方案, 将大大促进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学习 效果, 使之成为高素质、 高技能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职业教育新一轮的教学改革,要把知识人才体系改为岗位能力人才体系,把学科体系改为工作过程体系,即建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不改不成。否则教学就不能适应学生实际和企业实际,就没有职教特色和质量。但改起来确实很难,教学的体系、方法、思维、套路都要改变,目前又没有成形的模式可以借鉴。

一、目前工学结合现状和问题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英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此后,工学结合经过发展,已形成了较成熟的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不如澳大利亚的 TAFE 模式、 新加坡“教学工厂”、 德国“双元制”、 美国的合作教育、 “三 明治”模式、 “产学合作”、 教学生产联合体”。 其中德国“双元制”是目前世界比较成功的职教办学模式之一,被誉为德国二战 后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主要问题:

(一)外贸教师缺乏职业岗位技能的指导 要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需要一批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老师对学生进行职业岗位的技能指导。 但是众所周知,一般高职院校的外贸老师都是直接从高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书事业, 没有企业实践工作经验。这就意味着这些老师在操作性强的课程或者实训课程中,往往也是照本宣科,或者纸上谈兵,不可能结合行业的需求与岗位要求 进行有关外贸职业岗位的技能指导。

(二)学生方面缺乏实操动手的机会

工学结合,需要学生能将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务知识灵活的运用到 实践业务操作中去,但是目前许多外贸专业的学生缺乏这样一个机会, 这就导致学生对有关外贸业务流程与具体操作细节问题不甚了解。 而学生也反映在学校所学的 理论知识与实务知识与实际的业务知识与技能要求相差甚远, 或者感觉在校所学 的知识不适用也不实用。

(三)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面临实际困难。

要顺利开展工学结合,需要有一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资源作为校企合作的对 象。 但是目前许多院校缺乏确定一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而且校企合作的力度与深 度不够,从而导致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有效的开展与实现。

(四)企业方面缺乏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工学结合的前提是校企合作,合作是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的,对于学校而言, 工学结合有利于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学校往往是积极推 动的;但是对于企业而言,经营活动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许多企业认为接收没有实际 经验的实习生, 需要浪费企业的大量的培训时间与培训经费,而且在实习期间培 养出来的学生不一定会留在企业工作,因此,企业在校企合作意识不强,从而导致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顺利开展。

二、国际贸易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策分析

(一)提高外贸老师外贸业务实际操作能力。毫无疑问,外贸教师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决定了所教学生的水平和素养,正因为此,要想真正建立工学结合的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就必须首先有一支熟悉外贸流程和外贸业务操作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即所谓双师型教师。

具体可以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的方式,来加强双师队伍的建设。外部引进是指从企业引进一些行业专家、业务能手等从事专业教学; 内部培养是指通过选派核心课程的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 或者参与企业项目开发和业务推广工作等工作, 以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与有关职业岗位的业务水平。 从而有助于学校建立仅有有关职业岗位业务实践经验丰 富,又具备较高专业教学水平的“双师素质”结构的师资队伍。

(二)加强外贸岗位职业能力的特色课程建设。众所周知,专业建设的关键是课程建设,而专业特色离不开课程建设特色,正因为此,我们以外贸工作任务为主线,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教学内容和形式等的改革和重组,比如在《外贸业务综合实训》课程建设过程中,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以学生为中心、行业兼职教师为辅助进行实训指导,真正融“教、学、做”为一体;在教学内容上,实现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在考核方式上,要求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以及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在教学场所上,探索课堂与校内外实习实训场所的一体化。在该门课程成功开展工学交替的项目教学试点改革的基础上,以后逐步把工学交替的项目教学推广到专业中全部核心课程的教学中。同时注重综合运用知识技能、态度来完成工作任务,形成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以真实的作品、任务、项目驱动的课程特色。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不管是课堂教学还是集中实训,教师均以真实的任务或项目来驱动,让学生在任务的完成中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并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三)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建设特色。为了深入校企合作,真正建立有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训环节的加强和改革必不可少,为此一定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完善校内校企合作办公室的软硬件建设,建立更多的校外实习基地。

为了配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岗位职业能力标准为基础,按照空间结构与国际贸易工作现场相吻合的原则,继续建设和改造国际贸易校企合作办公室,以满足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教学的需要,满足开展职业考证培训和鉴定的需要。实施企业国际贸易部、样品展示间进校园的改革探索,即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硬件配套,由企业提品和项目,共同制定管理条例和制度,实施与企业岗位并轨的缓冲式教育机制,有效地进行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和技能培养。并将重点开展以下两方面的深层次合作:一是通过“工学交替”和“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开展人才培养合作;二是选派教师到这些单位进行实践锻炼,提升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双师素质教师。

综上所述,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强化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其次,在办学方面强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第三在教学上强化工学结合的课程系统建设。第四,强化双师结构的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建设,建立一支比例合理、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不仅是补充专任教师不足的权宜之计,更是改善师队伍结构,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让学生得到真正的职业教育,使企业得到满意的技能人才,将凝聚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共识,有效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