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78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78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肠道功能性疾病,也是慢性腹泻的常见病因。因为大多数人有精神因素参与,故被认为是一种身心性疾病。发病年龄半数在35岁以前,男女之比约为1:2。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笔者近年来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78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78例患者中,住院患者28例,门诊患者50例;男27例,女51例;20~35岁44例,35~45岁14例,45~55岁8例,55~65岁6例,>65岁6例;病程2~21年,≤10年者54例。

诊断与入选标准:全部病例均符合1998年罗马Ⅱ诊断标准和1998全国慢性腹泻学术研讨会制定的科研病例选择标准。

治疗方法:①一般治疗:医者要具有高度同情心和责任感,向患者宣教本病的基本知识,消除患者的顾虑,特别要注意解除患者的恐癌心理,保持良好情绪,鼓励适当的体育锻炼,保证生活规律和充足的睡眠,以促进神经和脏腑功能的协调。②西药治疗:腹痛者服用山莨菪碱、阿托等;腹泻严重者口服次碳酸铋、蒙脱石散等;便秘者应用芦荟胶囊、山梨醇、开塞露等;有神经精神症状者用安定、谷维素等。③中药治疗:按三个证型施治。肝气乘脾型,从本病的病因病机出发,用痛泻要方合参苓白术散加减,药用白术、白芍、陈皮、防风、党参、茯苓、山药、扁豆、薏米、甘草、柴胡、升麻等。水煎早晚空腹服用,每日1剂。本方补中寓疏,泻肝补脾,调和气机则痛泻可止。脾胃虚弱型,根据本型的临床见症,采用健脾扶土止泻法,方用《医方集解》的参苓白术散加减,药用党参、白术、茯苓、山药、扁豆、薏米、陈皮、莲子肉、车前子、砂仁、甘草等。水煎早晚空腹服,每日1剂。腹痛腹泻较甚者,可加用草豆蔻、炮姜温中散寒止泻。本方补其虚、除其湿、行其滞、调其气。脾肾阳虚型,《谦斋医学讲稿》认为腹泻虚证属内伤,“浅者在脾,深者在肾”。根据前人的理论,用四神丸合补中益气汤加减,药用肉豆蔻、补骨脂、吴茱萸、五味子、黄芪、党参、白术、山药、陈皮、升麻等。水煎早晚空腹服,每日1剂。两方合用,脾肾得以温养,大肠得以固涩,则泄泻症状可愈。治疗1个疗程(10天)者28例,2个疗程者34例,3个疗程者10例,4个疗程者6例。

疗效判断标准:①痊愈:主要症状和体征消失、排便次数和大便性状正常、纤维结肠镜或X线钡餐灌肠复查正常者;②好转:主要症状和体征明显减轻,大便次数减少50%以上,纤维结肠镜或X线钡餐灌肠复查对比明显好转;③无效:主要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减轻,纤维结肠镜或X线钡餐灌肠复查对比无明显改善者。

结 果

本组患者78例,肝气乘脾型28例,脾胃虚弱型22例,脾肾阳虚型16例,三型兼见者12例。痊愈56例(718%),好转16例(205%),无效6例(77%),总有效率为923%。

讨 论

肠易激综合征在整个病程中,多以慢性腹泻为主要症状,属于祖国医学“久泻”“虚泻”的范畴。以主要见症大致分为三个证型,即肝气乘脾、脾胃虚弱、脾肾阳虚。症见腹泻、便秘、或腹泻和便秘交替,其症状每因情志不遂而发作或加重;或进餐后便意窘迫,泻下黏液便,便后不爽感;或黎明前肠鸣作痛而腹泻,泻后腹痛缓解;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或沉细。

遵循中医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理法原则,综观脉证,本病的致病原因多为饮食所伤、情志不和及脏腑虚弱,但主要关键在于脾胃功能障碍。在脾胃虚弱的基础上,肝脾不和或脾肾阳虚均可导致或加重脾胃功能的失常而出现泄泻。《景岳全书·泄泻》中所说:“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使得脾健胃和,则水谷腐熟而化气化血,以行营卫。若饮食不节或起居不时,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至合污下降而泻痢作矣”。

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较为缠绵难治的病种之一。其发病机理以肠运动功能失调为主。西医治疗除了对症处理外,无较好的治疗方法。故在临床上特别注意借鉴中医药的优势,积极动员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本文所选病例全部坚持全疗程口服中药治疗。中医学认为,本病临床表现虽然变化多端,根据中医学辨证施治原则处方用药,始终抓住补脾调脾这个根本,整体调整机体功能平衡,收到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本文介绍了上述三大证型的辨证施治,但在病变过程中,往往出现虚实夹杂、寒热并见、三型相兼等复杂情况,故在临证时还需要全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