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职语文德育渗透的新模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职语文德育渗透的新模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德育教育虽然范围很广,方式多样,但它作为我们学校教育(尤其高职院校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意义重大。在当前市场经济发达、信息爆炸和心态日益浮躁的今天,探索德育教育的新模式尤为重要。本文就从情商培养、语文实践和激励等方面谈谈。

关键词 高职语文 情商 语文实践 激励

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高职学生作为进入社会的最后一关,抓好德育教育尤为重要。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德育,是由教育科的性质决定的,中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有工具性,而且还有很强的思想性,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既要进行传授知识训练,又要进行思想和德育教育,把“教书”和“育人”紧密结合起来,寓德育教育于语文之中。

一、化单纯的智商教育为积极的情商培育模式

1.废除简单的知识传授,施行德智教育统一

传统的语文教育偏重于单纯地结合给学生传知解惑,而忽视了学生德智的全面发展。语文教学的根本宗旨,是承认学生多知识逐步追求,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获量,语文知识运用能力和良好的德操养成水平。单纯的传智解惑的语文教学过分强调智的培养和发展,而忽视了学生审美能力和健康心理,高尚德操的培养和提高,从而导致学生的全面素质的下降,智高而德劣。这明显有悖于语文科的宗旨,更不符合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只有语文教学兴德智综合上进的教法,才能达到突出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又能达到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高尚德操的目的,突现学生语文全面素质的提高。

2.学生心理品质的教育不可忽视

1948年WHO提出:“健康不但是身体没有缺陷和没有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全与状态。”1990年,它又将健康概括为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的适应能力和良好道德健康四个方面。把心理健康作为人的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高度。这表明良好的心理素质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的基本要求之一。学生,尤其是高职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在释疑解惑时,往往不能耐心,专心、沉着、沉静,而是粗心、急性、烦躁、放弃,这些都是不健康的心理,对于学好语文是一大障碍。因为他们一般基础较差,习惯不太好,缺乏自主性,没有具体目标缺乏行之有效的学习计划,这样,学习过程中很少得到老师的肯定;同时,据我多年调查,选择高职的学生有很大一批是单亲家庭。他们的境遇对个人的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弊端:或暴力,或内敛,或固执,或圆滑等,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培养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之所以如此重要,在意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一个人的正常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有极大的影响,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成熟的个性心理是一个人成就学业和事业的前提和基础。因此,高职语文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重视心理素质教育,为他们开启一扇进入社会德智慧大门。

二、以活动为纽带,潜移默化实施的德育模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中语界公认的“三老” 叶圣陶先生说关于对语文的论述时强调了实践与历练的重要性:“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如何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语文实践,我认为仅仅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应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创造一切实践机会,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具体实施如下:奇妙多姿的世界,因为有了人类而更加丰富绚丽.其中最神奇的莫过于人的精神世界。正是由于这种特点,创造力才有了浑泉,如果所有的人的认识都是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还谈什么发展与创新?“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生活的真谛,又是语文教学的境界。因此,我们在教倪文锦、于黔勋主编的《语文》美文的时候,完全可以落实这种理念。如王蒙的《善良》、周国平的《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我们完全可以安排学生彩排关于爱心、责任等方面的话剧。因为这三篇文章如果正面解释,我想老师们不做精心准备,还不知道如何下手,但如果把握了爱心和责任方面的主题,我们就可以结合现实,尤其是大学校园的题材,开展这种大话题的表演,实践新颖作业的尝试。

教学是一门艺术,“关键在于一个活字”(吕淑湘语),一个好教师应做到据实情况随机应变,他的课堂气氛生气勃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听说读写的主动实践者,而不是被动的“听众”。

三、语文实践,激励优先

激励一词作为心理学术语,指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因为动机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内部力量。通过激励,人在某种内部和外部刺激下,始终维持一种兴奋、积极的状态,从而以极大的热情去从事某项活动。在德育中激励要根据德育的任务和要求,结合学生年龄特点、需要和兴趣,使学生把德育要求自觉内化为个人行为,进而凝聚在班集体之中。作为高职学生特点,我们可以大力开展赏识教育,把荣誉激励和榜样激励作为贯彻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大学的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大学期间自由活动时间比较多,因此,我们的语文教育完全可以“活动起来”。所以说德育激励是学生语文取得进步的有效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倪文锦、于黔勋主编:语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5月

[2]刘荆洪:《试论高职语文教学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关系》[J],《经济师》,2007年第1期。

[3]覃艳艳:《浅谈高职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年第10期

作者简介:

袁玲(1978~),女,湖南长沙,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职语文教学。

胡勤平(1976~),男,湖南株洲,北京师范大学株洲附属学校高中部,研究方向:语文教学,唐诗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