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指导学生有效预习高中生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指导学生有效预习高中生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结合教学实践,为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预习准备、预习的基本环节、预习检查几个方面谈了在生物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利用导学案进行有效预习

关键词:自主预习;预习指导;有效预习

世界上最有效的教学是让学生学,世界上最有效的教学方式是自主学习。为了尽快转变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模式,我校从今年年初开始,在全校大力推行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小组合作学习。导学案的基本设计方案就是第一课时为问题生成课,即学生通过预习生成问题;第二课时是问题解决课,即对预习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第三课时为拓展训练课,即通过习题巩固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以便及时查漏补缺。在这三个课时中,我认为最关键的一课是预习课。一节好的预习课是课堂学习的基础,是提高学习效率、取得好成绩的前提。预习不仅能帮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因此,教师要改变课堂教学结构,构建在预习基础上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自觉地适应未来“先学后教”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实现自我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近一年来的践行,学生的预习情况不容乐观。不知所措的我通过与老师的交流、研讨、听课等形式才发现问题主要是因为我没有做好指导工作,学生压根就不知道怎样预习。我校高中学生的基础相对比较弱,学习习惯也没养成,学生所理解的预习课就是把课本读上几遍,这样根本不能起到作用,没有目标的阅读,学生完成起来就敷衍了事。因此,上好预习课,老师并不轻松,不能单纯地让学生读课本,老师的指导作用更重要。经过多方取经与反复实践,我认为上好预习课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使学生真正明白预习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预习有助于了解下一节要学习的知识点、难点,为上课扫除部分知识障碍,通过预习,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有利于知识系统化;预习有助于提高听课效果,对预习中不懂的问题,在课上老师讲解这部分知识时,目标就更明确,注意力就更集中,更容易将不懂的问题弄懂。同时,这种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对于自己的终身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教师要做好预习指导

1.教师要在预习前为学生做好准备工作

由于刚开始实行这种教学模式,学生不知道该如何来预习,且在预习时往往抓不住重点,感到很盲目。因此,教师要通过深入研究教材,充分设计好导学案,也就是把每一节课教材中的知识要点、重点、难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要求学生按照导学案的指引进行预习。有了导学案的引领,学生就能带着问题预习,任务明确,目标清楚,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严格把握预习的基本环节

“读、画、写、查”是预习的基本步骤:

一节高质量的生物预习课学生至少要分层次地读四遍课本。第一遍粗读,目的在于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认识,知道本节课所包含的知识构架;第二遍根据导学案设置的问题有目标地细读,在课本中画出自己能解决的相关问题的答案;第三遍有重点地细读,读完后对自己确定已解决的问题写在导学案上;第四遍根据学生自己的预习情况有选择地读,主要是把理解得不透彻的那部分内容单独拿出来再读,并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画出来或记下来,以便在课下利用网络等工具进行查阅。对导学案中感到疑难的问题,还可以要求学生在课下继续反复阅读,深入研究,只有通过反复阅读分析,才能对概念、规律、推论等达到较高的认知层次,也可以以小组互助合作的形式共同探讨,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合作互助能力。

3.教师在预习课后必须进行预习检查

学生对新教材内容进行预习后,每节课预习完的导学案要交到老师手中,教师可通过学生的导学案完成情况,发现学生所完成的目标与自己所设计的教学目标有多少是相同的,学生还有哪些共同问题需要上课解释,以便及时为下一节课的内容安排做一个调整。教师还要及时地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反馈,给予一定的肯定评价,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学生自主预习成果的重视,无形中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使预习任务得以较好的完成,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只有通过预习,学生才能对即将要学习的新课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哪些内容自己能够弄懂,哪些需要教师的引导。这样,学生在上课时,便可集中精神去听,去思考解决自己难以弄懂的内容,和同学交流自己在预习时的收获。

总之,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十分重要,等学生适应了预习的基本过程,即使脱离了老师的导学案也能自己完成,并提出问题,那才是预习课以后真正要达到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梅.浅析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J].才智,2013(15).

[2]刘瑞.高中生物有效实验教学行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