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幻梦难圆思子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幻梦难圆思子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方母(唱):想我老年人作异乡魂,只怕骨殖无由葬故城,短见投河虽束死,一年光景是馀生。若非甥女垂青眼,我是老死空门有哪个闻!不是采苹常问候,定然王本请安宁。可怜我三炷清杳消白昼,一灯孤影伴黄昏。寂寂园林悄悄听,把那念经声错成?念书声。我是万遍思几千遍哭;梦魂中宛如到太平村。娘织布,子读经,母子依然昔日形。倒是梦中不识分离苦,欲诉离情我的梦已醒,被那荒鸡啼破团圆梦,只怕母子相逢在枉死城!既有醒时何必梦,既醒何必入梦频[颠颠倒倒恨梦神,你故将好梦来动人心!但愿得今宵再入黄粱梦,迷梦中儿常伴我梦中亲,岂非入梦胜于醒。

弹词《珍珠塔》有乾隆以及道光年间的刊本,讲述方卿因家道中落,去襄阳姑母家借贷,姑娘势利,非但拒绝借予,且言语奚落,方负气离去。幸得表姐陈翠娥赠塔接济,但又中途遇盗,倒卧雪地,幸为宦家所救,发奋攻读并应试,考中状元。继而回到襄阳,二次见姑,讥刺其势利,以报此前所受羞辱。其后,艺人马如飞结合演出又作了加工,增添了不少宣扬封建礼教和科举功名的内容,唱词虽写得较雅驯流畅,但多封建说教,抒情的成分很少。不过上面所引“方母思儿”唱词,写得倒还凄侧动情,具有特色。

“方母思儿”讲的是方母因方卿离家,久不归来,便寻至襄阳,途中闻知方卿遇盗跌雪,悲愤投河,为白云庵女尼所救,留居庵中。方卿二次到襄阳,获悉其母所在,便到庵中见母迎母。这段唱词是方卿到来前,方母思儿所唱。这也是传统戏曲惯用的手法,母子即将相逢,先写其母思子盼子,作为铺引,为的是与后面的书情相呼应,以增强其戏剧性和感染力。

唱词起首,先是方母对自己处境的自怜自叹:“老年人作异乡魂,骨殖无由葬故城,短见投河虽未死,一年光景是馀生。”诉说自己年老犹漂泊异乡,也不知将身葬何处,短见投河被救,幸与甥女陈翠娥相遇(书中回目称“婆媳相会”),她遣婢女采苹和老仆王本时来探望。但毕竟孑然一人,独居鹰中,“可怜我三炷清香消白昼,一灯孤影伴黄昏”,过的终是凄苦冷寞的生活。越觉孤寂,便越思念唯一的亲人――生死未卜的寓乡游子方卿。

唱词写方母的孤独是从写静入手。静首先表现在人物的听觉上,“寂寂园林悄悄听”,园林里寂静无声,耳际听到的只是低沉而单调的念经声,这同样使人感到岑寂和静谧。对于“万遍思儿千遍哭”的方母,念经声却幻化成了方卿的念书声,将其带进了故乡家居的幻梦,“梦魂中宛如到太平村”,又回到了“娘织布,子读经”的温馨景象。梦境表露的正是人物对往昔生活的留恋和怀念,也体现出人物对母子团圆的殷切企望。但梦境毕竟是虚幻的,“荒鸡”的啼叫,惊破了“不识分离苦”的美梦,她不禁怨尤梦神“故将好梦来动人心”。尽管好梦易醒,但她还是没有放弃“今宵再入黄粱梦”的愿望,因为她实在太思念自己的亲儿了,毕竟“梦中儿常伴我梦中亲”。唱词不直接写方母如何思儿,而写她对梦境的依恋,因为梦是最能表现人的期盼,思念和想往的。唱词没有结束于“荒鸡啼破团圆梦”,又衍加了方母对梦神的怨艾,从而增加了唱词的层次与内涵,更显方母思儿之情切。这样也更有助于人物加深其感情的抒发,更有助于演员发挥其演唱艺术,同时也增强了听众的审美感受。

这段唱词过去由擅唱《珍珠塔》的沈俭安唱时,用的是他创始的流派唱腔“沈调”。“沈调”以抒情浓郁、韵味醇厚为特点,唱时情真味足,音乐形象鲜明,与后面另一位流派唱腔创始人薛筱卿用“薛调’演唱的方卿见娘唱段珠联璧合。但同样的唱词在由沈俭安的传人朱雪琴唱时,却改用“陈调”演唱。“陈调”一般常用作老年脚色的唱腔,而朱雪琴唱的“陈调”则带有其个人风格特色,唱来苍劲沉郁,韵味十足,形神毕现。她与“薛调”传人郭彬卿所唱的方卿见娘,功力悉敌,交相辉映,与沈薛档的演绎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