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薛涛诗“八十一颗”所咏或即珙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珙桐(或称“鸽子树”)属于珍稀植物,是距今6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孑遗种,原种现仅存活于中国大陆地区,现属中国一级重点保护植物。目前凡是在境外生长的珙桐,都是从中国大陆地区移栽的。珙桐在植物分类学中之所以被称为“Davidia involucrata”,是因为法国神父戴维(David)首先于1869年(清同治八年)在川边穆坪(今四川宝兴)采到珙桐标本,后来就以他的名字作为植物分类学桐的属名中的组成部分。
我们不禁要质疑:珙桐在中国大陆地区已生长了6000万年,那么,在法国人戴维发现珙桐之前,难道几千年以来就没有中国人见过这种珍稀植物吗?如果说早就有中国人见过,人们难道就不能发现什么证据吗?
唐代女诗人薛涛有一首咏物诗《咏八十一颗》[1],或许可以解答这个疑问。
先看薛涛《咏八十一颗》的诗句:
色比丹霞朝日,形如合浦圆珰。
开时九九知数,见处双双颉颃。
第一句说的是此物有鲜艳的红色。第二句中,“圆珰”就是妇女佩戴的耳珠。早在古代,合浦沿海就以产珍珠闻名,所以第二句是说此物具有珍珠般的形状和大小。第三句中既然有“开时”二字,似乎应指“开花的时候”,看来此物应是一种能开花的植物;至于“开时九九知数”,后文再作解释。第四句中的“颉颃”,就是形容“鸟飞上下”的景象。
看来,这四句诗所描写的应该是一种能开花的植物。那么,有哪一种植物能够同时完全符合这四句诗的描写呢?
我们至今未见过古籍解答此诗所咏之物。近五十年,曾有几位学者提出过各自不同的诠释(包括合欢[2]、《九九消寒图》[3]、樱桃[4]、峨眉山野花[5]、荔枝[6]、八十一颗红豆[7]以及棋类玩具[8]),可惜它们都不完全符合这四句诗的描写,以至此诗近乎成了一首谜语诗。我们心中怀有解开这个谜底的强烈愿望,差不多长达十年之久。
2002年末,我们在北京参观“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展览,进入峨眉山展厅,信步走过一块山中珍稀植物的展板,偶然回首,只见其中有一幅珍稀花卉的图片,令我们的眼睛不禁为之一亮。当时我们的心情可谓是“恍然大悟”和“喜出望外”,恰如辛弃疾所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幅图片上的珍稀植物就是珙桐。它最能吸引人们注意之处,在于它有一对美丽的白色花苞片,犹如白鸽双翼。珙桐属于双子叶植物纲蔷薇亚纲珙桐科,大者可高达20余米,落叶乔木。珙桐的两性花或雌花常与雄花同株,通常由众多雄花和一朵雌花或两性花组成头状花序,直径约2厘米。雌花或两性花位于花序顶端,众多雄花环绕其周围。花序基部有膜质而近于长卵圆形或长圆倒卵形的花瓣状苞片2~3枚,几与叶等大,但较窄,初为淡绿色,继变为乳白色,远看像白鸽,故有“中国鸽子花”之称。[9]
让我们用以下三张珙桐图片,来印证薛涛《八十一颗》诗句所描述之物应当就是珙桐。
请见图一。珙桐的头状花序,由一颗雌花和众多红色雄花组成,初生时,外观好似一颗小桑葚,直径约2厘米,大小如珍珠,恰如妇女所戴的红色耳珠。这就印证了此诗的前两句“色比丹霞朝日,形如合浦圆珰”的描述。
珙桐开花是在初春,大约为每年四月份,即冬尽春来之际,也就是自冬至之日起开始数九以后的九九八十一天左右,恰好与第三句“开时九九知数”的“九九”相符。
请看图二。近看珙桐的一对白色花苞片犹如白鸽的双翼,美丽动人。
请看图三。远看开花时的珙桐树群,犹如许多白鸽上下扑动它们的双翅,绕树随风起舞,这不就是涛诗末句所说的“见处双双颉颃”吗?无论近看或远观,正是由于珙桐花非常像白鸽,难怪珙桐又得名“鸽子树”。
大片珙桐树群进入成长阶段后,各枝珙桐的成长过程则有早有迟。人们能同时看到珙桐树群中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珙桐花,故涛诗所写,乃珙桐树群,而非单枝。前两句所咏乃处于出现头状花序阶段的珙桐花(即涛诗前两句“色比丹霞朝日,形如合浦圆珰”),末句乃处于开出一长一短白色花苞片阶段的珙桐花(即涛诗“见处双双颉颃”句)。涛诗所咏,乃珙桐树群的全景,而非单枝珙桐,并无矛盾。
我们以珙桐的实物图片(均采自网上)来印证薛涛诗《咏八十一颗》所咏之物应当就是珙桐,不知读者以为如何?
我们曾在《四库全书》电子版中进行搜索,除了薛涛这一首《咏八十一颗》之外,再也没有发现古代其他诗人写过同样名为“八十一颗”的诗歌,也没有发现其它古籍记载与“八十一颗”类似的植物。既然未见其它古籍记载,由此也可反证此物应当属于珍稀罕见的物种。由于珙桐属于珍稀植物,它仅仅生长在中国四川(如峨眉山、龙池、北川等地)、贵州、湖北、湖南、云南等地的海拔1600米~2000米的极少数深山野林之中,人迹罕至,花期也不长,只有一个月左右,所以古代绝少有诗人见过珙桐开花。即使有个别幸运的人见过珙桐开花,即使也曾写过诗来描写它,但由于数量太少或其它原因而没有留存下来。
至于“八十一颗”的名称由来,似无古籍可考。我们只能推测:因珙桐的头状花序初生时,其红色雄花不但美艳动人,而且颗数众多(参见图二),或因此得名。所谓“八十一”者,即九九“八十一”也,非指确数。“八十一颗”这个名称,应该是薛涛见到此物之处(如峨眉山)的当地人所取。此物如在另一处(例如龙池或北川),很可能就会被称为其他名称。例如,贵州所发现的珙桐,当地人就称之为“水梨子”;又如在外国,珙桐被称为“中国鸽子树”。
正则与国平曾于2003年薛涛研究会上就薛涛诗《咏八十一颗》谜底问题发言,并于2004年在报刊上先后发表过两篇文章。[10]我们从今春在北京植物园亲眼见到珙桐开花结果的过程,发现我们此前的文章有一缺陷,即涛此诗前两句所写应为珙桐的头状花序,而非珙桐的初生核果。九年前倒果为因,存在误解,故今年返归头状花序为因,特撰此文改正,并就教于高明。
注释:
[1]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
[2](日本)辛岛骁:《鱼玄机·薛涛》,《汉诗大系》第15卷,日文版,1964年。
[3]陶道恕:《唐代民间习俗的艺术再现——薛涛诗〈咏八十一颗〉试解》,《薛涛与望江楼》第1期,1992年4月。
[4]刘玉珊、杨正苞:《薛涛说丛——说薛涛的一首谜语诗》,《薛涛与望江楼》第3期,1995年11月。
[5]李殿元、王珏:《万里桥边女校书——锦水修竹吟薛涛》,见李殿元、屈小强主编《十大才女之谜》,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
[6]卓三:《女诗人薛涛和她的诗》,德宏民族出版社,1996年。
[7]蔡祖煌、滕蓓给张正则的信件,未发表。可参见[10]。
[8]宋兴国:《薛涛〈咏八十一颗〉新解》,《薛涛与望江楼》第4期,2001年10月。
[9]参见《中国大百科全书·植物卷》。
[10]分见张正则、季国平:《珙桐与八十一颗》,《中国花卉报》,2004年1月10日;张正则、季国平:《薛涛诗〈咏八十一颗〉所咏究竟何物?》,《薛涛与望江楼》第5期,2004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