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预习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有利保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预习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有利保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高中数学的预习非常重要,笔者就怎样教会学生明确预习目的,学会预习方法、步骤,怎样做好数学的预习,以辅助“导学案”来提高课堂效率谈谈个人的观点。

【关键词】预习;数学;预习方法;预习步骤

本学期,我校轰轰烈烈开展基础教育改革试点,“先学后教,异质合作”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在各个年段开展。这种先学后教、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坚持生本理念,符合学校办学实际和育人的长远目标,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团队精神的良好品质,实现学校教育和适应社会生活的无缝接轨。在我校“先学后教,异质合作”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中“导学案”教学模式被广泛的采用,导学案既有“导学”的作用,还有“导教”的功能,它是教与学之间的纽带、是沟通教与学之间的桥梁,它承担着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因此依据“导学案”引导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是“导学案”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一节课教学质量、效果的关键所在,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做好高中数学的预习,以辅助“导学案”来提高课堂效率谈谈个人的观点。

一、对数学预习的认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一样。预习就是预先自己独立的学习,有时特指学生在老师讲课之前独立地自学新课的内容。笔者认为,预习应该是在新课学习前独立地对新内容准备性地学习,是学生的一种提前学习、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了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使学生的听课更具有针对性,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效率,将会使学生收益终身。当然,如果预习方法运用不当,也能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例如:预习完成后,学生对上课的内容知道的较多,上课的时候就有可能缺少新鲜感,难以激发求知欲,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从而使知识结构产生漏洞,造成负面效果等。经过这些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养成对数学课的提前预习利远大于弊,这是因为:其一,数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数学知识具有连续性、层次性和体系性。新课的内容并非绝对的新,总是或多或少的与旧知识有着一定的联系。因此,养成对数学课的提前预习有利于学生复习巩固与新课内容相关的旧知识,提高课堂的效率。其二,指导学生对数学课提前进行预习,对转化数学学困生大有裨益。通过预习,既能让他找与新课内容有关的旧知识,适当的复习了旧的知识能减少听课的困难,提高听课效率,同时又能使他对新课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重难点大体明了,使课堂更具实效性。其三,在“先学后教,异质合作”下的“导学案”教学模式,学生的预习做到位,那么课堂的教学效率将大大提高,对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例如:计算机虽然能普及到各个学校,而学生操作计算机进行数学实验、尝试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不多,一般都是“教师操作,学生观看”的被动接受教学模式居多,有些学校干脆连教师操作都省掉,更别说学生动手操作,实在违背“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新课程理念。

二、开展数学预习活动的一些做法

1.导学案式预习

由于我校采用的是在“先学后教,异质合作”下的“导学案”教学模式,因此,克服和杜绝让学生自己看看书做书上练习的“放羊式”的预习。要根据数学课程每章节的教学内容,认真编写内容合理的、难度适中有层次的、形式多样的和富有挑战性的预习提纲,并提前打印成预习学案,在学习新课前分发到学生手中,学生根据预习学案进行有目的的、有重点的预习,这样在学生的预习过程中有明确的方向和具体的要求。例如:我们依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规律,在预习的导学案中常常设置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准备、阅读感知、尝试练习、合作探究、课堂互动、反思感悟、自我检查等提纲式预习学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性和指导性的预习。提纲式预习学案既要以双基为主、层层推进,又要渗透新课标理念,创设新颖问题的情景,以探究方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知识、方法,快速掌握本节知识、方法要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如在“指数函数及其性质”这节的教学中,我把“导学案”里部分预习内容设计成了如下步骤:①学生作出y=2x,y=3x,y=(1/2)x,y=(1/3)x的图象。②归纳出一般情况下指数函数的图象。③要求学生思考类比得出指数函数的性质。④思维拓展获得解决函数图象和性质的一般思路。从而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也为学生提供了后续学习函数的有效方法。

2.数学预习活动的开展

教师是预习活动的开发者、创造者,在预习活动中起着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教师要在预习活动中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将预习活动的开展落到实处。指导学生预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1步:带。在培养学生预习的初期阶段,教师不能过于急功近利,毕竟中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学习自主能力还不强,特别是基础薄弱的学生,他们的学多是被动的,所以,在初期阶段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安排预习时间,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贯穿预习的全过程。比如,新课的难易给予较详细或简略的启发、剖析,并出示学习提纲,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进行归纳总结。尽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预习,对部分基础好的学生要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对后进生,老师要启发、引导,使他们在预习中明确任务。

第2步:扶。扶是在学生已经有了比较好的预习习惯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这个阶段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独立设计具体的复习提纲,可以告诉学生一些基本的预习方法。在“扶”的阶段,学生是主导,他们有了更多的自主预习的机会,有了更多预习的时间和空间。

第3步:放。当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预习效果不错的时候,老师可以适当的“放手”。“放手”是为了给学生一个舞台,是对他们的预习提出更高的要求。例如在预习中遇到的疑惑,要敢于质疑、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在预习过程中理解掌握知识是重点,同时能发现问题,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与内在联系也是预习的关键。“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预习就是寻疑的过程。

3.建立合理的评价、激励制度

课前预习活动的开展要注意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在开始的时候,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预习,也可以降低预习的难度,让学生感受到预习带来的成功的喜悦。同时,也要建立“激励”措施,这样可以保持学生对预习兴趣的持续性。例如:在我校的分小组合作学习中,各个小组的预习得分比赛、优秀组员的评比等就是个很好的激励方法。另外,在“预习”这一学前活动中,学生的个体是有差异的,作为老师要认识到每个学生的预习效果都不一样,不能达到相同的高度。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只要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都有取得进步,学生有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就达到了目的。

总之,课前学生的预习是“导学案”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预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探索的活动空间,是在没有教师的具体讲授时学生感受、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预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复习巩固的平台,有助于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预习也是思维活跃的课堂教学的前秦,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们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多研究、多探索,用好“预习”这一教学手段,使“预习”能够真正发挥最大的教学效果,为有效提高数学教学的课效率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