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赏石是一种表达的艺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赏石是一种表达的艺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读北京老焦的新作《奇石是一种表达艺术》,让人耳目一新。本人在受到启发之余,也浅谈下读后的感悟与歧见。

一、“发现”与“表达”,是不抵触的两个阶段

面对大自然的遗存,人们从浩如烟海的石品中,挑选出自已的喜爱,这叫发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发现。因为不同的人,其知识、阅历,兴趣、偏爱也是不同的。由此推论,所有的初始发现,仅仅是自己的发现。所以说,“奇石是一种发现的艺术”,这个命题,就对奇石单方面的诠释角度来说,并无不妥。

但是,赏石是一门艺术,艺术品不是实用物品,而是精神产品。换句话说,艺术品是让人欣赏的,是通过欣赏得到美感的,是受美感的刺激而产生新追求的。总而言之,艺术品是精神层面的东西。

既然是精神产品,就必然追求外部共鸣。仿佛青蛙,一只领鸣,群体共鸣,才越鸣越带劲儿。仅有发现,那只是孤芳自赏。孤芳自赏也有愉悦,却不是长久的愉悦。自已的发现被他人认同、赞美、追逐,人的精神才会得到持续的满足,当然,神经病除外。

问题是,你自以为发现了美,他人是否认可你的发现?如果不认可,一方面,可能是你的眼力太怪异;另一方面,他人的视角可能不开阔。不管怎么说,他人不认可你的发现,你肯定不会愉快;反之,你硬要他人认可你的发现,他人也不愉快。

我们石人赏石,绝不是为了添堵。

你的发现,只是你自己的发现。只有在你的发现同时被大众所发现时,这个石品才具有艺术品的内涵,这个过程才构成艺术再现,这个结果才能够成为艺术享受。

或可这样结论:把你的艺术发现,变成他人的艺术再现,这个过程,需要艺术的表达来完成。而赏石表达的艺术动作,包括清洗、做座、命名、上架、组合、灯光、赏析、环境配置、宣传推广等等,不一而足。动作越到位,效果越精彩。

“发现”与“表达”,是一个动作的两个阶段,两者的关系递进而不抵触。发现,是对自已的个鸣而言,表达,则是追求他人与己共鸣。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扩展。

二、“刚需”与“弹需”,是不对称的两个受众面

与吃饭、穿衣等生活必须品不同,艺术品不是刚需。对芸芸众生而言,一般艺术品,有她更好,没有她日子也能过。艺术品类别庞大,相对于字画、玉器等传统艺术品来说,奇石的受众面更为狭窄。在人们的社会需求中,她只属于弱弹性。不管你承认不承认,这就是现状。

当然,这个现状可以改变,事实上也正在改娈。但这个转变不是凭空乱变,而是波浪式的渐变。渐变得快与慢,除其他因素以外,更具有决定性的,是发现了奇石艺术性的我们——石人,如何通过艺术性的赏的表达推广,让具有艺术性的奇石,再现于大众,从而不断吸引新的人群加入石圈。社会整体的受众面扩大了,奇石大面积的春天也就到来了。

至于对“已经发现的奇石进行艺术性的赏的表达,使她的美能够再现于大众”这个问题,应该另外专题讨论。

三、“奇石”与“赏石”,是不一致的两种状态

奇石,顾名思义,即奇怪的石头,或奇异的石头、神奇的石头等,不管怎么说,她都是石头,石头是一个名词,是静态的。而发现或表达,则是动词,处于动态。要说奇石是一种艺术品,或者说,表达方式有艺术性,这都是通畅的。但说“奇石是一种表达的艺术”,总觉得有些拗口。

不如改成“赏石是一种表达的艺术”更为贴切。因为“赏”也处于动态,与“发现”、“表达”是一致的。奇石,是被人赏出来的。人没有欣赏她之前,也就无所谓奇不奇了。发现,是欣赏的开始;表达,是赏玩的过程持续,也是对外的传播。无论“发现”还是“表达”,都脱不出“赏”的框架。本人不懂理论,也不是学究,只因这个感觉,故此冒昧建议,不一定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