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廉洁文化视域下大学生廉洁教育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廉洁文化视域下大学生廉洁教育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成败,不仅关系到他们是否拥有正确积极健康的道德观念、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更是关系着我国反腐败成果的巩固。中国传统廉洁文化,内涵丰富、体系完备,为当代大学生廉洁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关键词】传统廉洁文化;大学生;廉洁教育

党的十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的持续奋斗。”大学时期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和道德观念形成、发展、稳定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对人的一生至关重要。大学生的廉洁教育,不仅关系到他们是否拥有正确、健康、积极的道德观念、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更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未来。

一、传统廉洁文化的主要思想

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丰富、体系完备,为当代大学生的廉洁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廉洁”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伟大诗人屈原的《楚辞•招魂》中:“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沫。”此后一直沿用至今。东汉著名学者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注释说:“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也就是说,不接受他人馈赠的钱财物品,不让自己的清白人品受到玷污,就是廉洁。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廉洁”一词,也从个人修养领域发展到政治领域,成为官员的一种基本的道德准则。到今天,“廉洁”已经成为一种普适的社会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作为当代大学生,本着一种求知和追求真理的认真态度,理应把握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理念。

(一)关于“民为邦本”的廉洁思想。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儒家德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儒家德治思想中的民本思想特点在于,他们认为,为政者在对待百姓时,必须以道德为原则,首先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用高尚的道德品格取信于民,通过言传身教,用道德教化为主要手段来管理百姓。荀子在《君道》中说:“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民不亲不爱,而求其为己用,为己死,不可得也。”这些包含着廉洁思想的民本观念是孔子道德观的核心,也是做人和从政的根本。

(二)关于“仁者爱人”的廉洁思想。孔子提出统治者应当以“仁”的胸怀治理国家、处理君民关系。樊迟问仁,孔子说:“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恭、宽、信、敏、惠。恭则不晦,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儒家思想认为为政的根本在于得民心,而得民心在于道德教化。因此,善政不若善教,道德教化是为政的根本。他提出“仁者爱人”、“道之以政,齐之以礼,民免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孟轲曰:“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这些都强调只有通过加强对人们的道德教化,使人们能够从内心认可道德准则从而遵守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

(三)关于“诚信为本”的廉洁思想。所谓“诚”,是指一种真实不欺的品格。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诚,信也。”《礼记•大学》对诚的解释为:“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朱熹说:“诚者,真实无妄之谓。”所谓“信”,是遵守诺言,不欺骗的意思。从其字形结构来看,从“人”从“言”,会意为人言可信。孔子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孔子把“信”看作是人际交往的首要原则。当子贡问怎样才可以叫作“士”时,孔子回答道:“言必信,行必果。”就是说话要有信用,行动要果断,说到做到。同时,他主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放于利而行,多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等。在古代儒家观念中,诚信不仅是一种道德规范,而且还有重要的政治意义,诚信既是“进德修业之本”,“立人之道”,而且也是“立政之本”,可见,诚信是古代儒家德治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传统廉洁文化对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传统廉洁文化对大学生个人道德修养有重要导向作用。在中国古代,人们常用“洁身”、“省身”、“诚身”等表示道德上的修养。不论是为官还是为民,廉洁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一条道德底线。中国传统廉洁文化中的“修身为本”思想不仅是当今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文化基础,也是大学生廉洁教育内容的重要方面。在儒家修身集大成的《大学》中,其思想主旨是“大学之道”即“三纲领八条目”。朱熹将“三纲领”概括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将“八条目”概括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的“三钢八条目”就构成了一个以“修身”为核心的道德体系。这种“修身为本”的伦理思想,在全面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的今天,同样需要将“修身为本”的廉洁教育思想贯穿到学习、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去,将其内化为大学生个人道德修养的一部分,不断强化大学生道德自律意识,促进大学生道德行为自觉,全面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传统廉洁文化对大学生的正确德财观培养有重要意义。“德”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当代大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德财观”,在“德”与“财”问题上作出正确的取舍,不仅事关大学生今后的政治生命和职业生涯,更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大学》中认为的“德财观”是“德者,本也;财者,末也”。“物有本末,事有所终。知所先后,由近道矣”。这里就表明了道德是一个人的根本,是人的本质,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1]大学生的廉洁教育首先是“立德”教育,大学生是即将进入社会的“职业人”,廉洁的“德财观”教育促使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后能够自觉做到廉洁从业,正确处理“德”与“财”的关系。因此,充分挖掘传统廉洁文化中的有益因素,有利于培养大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和价值观念。

(三)传统廉洁文化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规矩观有重大影响。无规矩,不能成方圆。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树立爱岗敬业、克己奉公的廉洁职业观必然要涉及到如何引导大学生通过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做到懂规矩、守纪律。在这方面,《大学》中的“絜矩之道”为我们学习传统廉洁文化提供了积极借鉴。《大学》原文是:“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于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也。”传统廉洁文化的“絜矩之道”就是教育大学生做事要有原则、守规矩,以清廉公正为尺度来处理各种关系。同时,传统“絜矩之道”是对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的继承,它倡导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的榜样示范作用。社会主义大学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应该是懂规矩、守规则的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维护者。因此,要运用传统“絜矩之道”修身正德的方法,培养大学生的廉洁意识、规矩意识、增强为民服务的观念,培养克己奉公、廉洁自律的优秀品德。

三、传统文化视域大学生廉洁教育路径

(一)将“反省内求、修身正己”的道德自律融入大学生廉洁德育建设。党的十报告重申,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因此,高校应该立足课堂,把握知、情、意、信、行的内在联系,不断丰富“两课”教育内容,探索教育的新途径,通过具体实例,将传统文化所主张的“反省内求、修身正己”的道德自律思想融入到大学生自身德育培养中,通过形式丰富的历史小故事、名言警句等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为树立廉洁意识夯实理论基础,引导他们确立“廉洁光荣”的是非观。[3]同时,除“两课”外,在党课教育中增加廉洁教育的专题内容,针对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优秀团员开展传统“反省内求、修身正己”的廉洁文化教育。它所蕴含的廉洁文化自律观,有利于大学生在立身处世方面,坚持严于律己,主动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成为带动全体学生学习和弘扬传统廉洁文化的骨干力量,最终实现廉洁教育全面覆盖、重点突出的目标。

(二)将“与人为善,诚实有信”的人格修养融入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与人为善”,源于《孟子》:“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在大学生人际交往和相处过程中也要从真诚友善出发,它既是一种品性修养又是一种处事原则。周敦颐说过“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以至于可以“去兵”、“去食”,而不可以无信。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团文化活动中,应该发扬“与人为善,诚实有信”的人格修养,互相感受健康向上的廉政文化。对大学生进行“与人为善,诚实有信”廉洁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校园法制文化的建设,学校领导、老师应率先加强思想政治和党风廉政建设,树立廉洁自律风范;同时,应不断完善学校管理、民主管理、依法管理,从而营造廉洁教育的优良环境,并将大学生法制廉政教育融入到他们日常生活中。

(三)将“言行一致,以义制利”的义利观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学家张伯苓在对学习进行道德观引导时,更加重视将道德观转化为学生的行为实践。他曾说过:“先时教育多尚空谈,殊觉无用,若无实习,恐且有害……诸生欲按此尺而为道德高尚之人,幸勿仅求理论,更当于身所在之社会,实在有所效用。”[2]如果大学生缺乏必要的义利观教育,很容易产生“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思想意识。因此,应当将传统文化中“言行一致,以义制利”的义利观融入大学生职业教育中,使廉洁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机结合,更具针对性。例如,将“讲诚信、树医德”融入进医学教学专业中,将“司法公正”理念融入法学教育中等。[4]实践出真知,廉洁教育只有和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才能达到知行合一。例如,“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社团活动、志愿者服务、就业应聘、勤工助学、毕业实习等,将传统廉洁文化中诚信、讲道德思想意识融入这些实践活动中,从而丰富廉洁教育的内容,拓宽廉洁教育的渠道,有利于培育大学生良好的行为方式和职业道德,切实提高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夏云强.《大学》德财观与当代大学生廉洁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7(4):79

[2]崔国良.张伯苓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71

[3]陈秀香,罗殿宏.大学生廉洁教育读本[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98.

作者:张亚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