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艺术设计专业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艺术设计专业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出现了“爆炸式”发展的现象,生源数量扩大而质量却逐年下降。艺术设计教育在“变大的同时变薄,在失去了厚度的同时失去了强度”。随之产生了众多社会问题,人文素养的缺失和传统文化的薄弱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传统文化课程研究迫切需要落到实处。

【关键词】艺术设计 传统文化 人文素养 课程设置

一、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大专院校开始设立设计艺术专业以来,经过十几年的渐进式发展,普通高校的招生规模从1998年的108万人发展到2005年的504万人。在具有高等学校本科招生资格的700余所院校中,有近2/3的院校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①在艺术类全部专业中的开设率高居榜首。伴随着高校扩招,大量为了考大学而改学艺术的考生越来越多,其中有一部分人文化基础薄弱,人文素养偏低,集体观念、纪律观念不强,参加社会实践意识强但存在拜金主义思想,感性有加而理性缺乏,降低了艺术设计专业的门槛。

经过调研,笔者把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如下:1.生源质量下降,学生整体人文素养不高,缺乏专业学习兴趣,创新能力不强;2.学校缺乏办学思想与理念,教学方面重技巧轻理论,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有待提高;3.艺术设计教育的课程结构有待补充与更新,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缺失。②这些都是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现状分析――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势在必行

在艺术设计教育迅猛发展的同时,人们深刻意识到,当前人文精神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成为了近年来讨论最多的话题。

当前的艺术设计教育“重知识,轻素养”,首先是单纯地重视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审美感受的培养和文化底蕴的积累;其次是一味地注重艺术学科本身,而忽视了跨学科交流,使设计流于形式,大部分学生的作品都是对设计手法的模仿和设计元素的套用。这种教育背景下培养出来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认知、理解及批判能力的设计师,既不会有深层次的艺术作品呈现给国人,也不能导致真正意义上“中国创意”的产生。因此,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和熏陶,从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中汲取精华是一项紧迫而又现实的任务。高校开展艺术设计教育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只有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深刻的理解,才能拓宽审美视野,提高艺术修养,实现对人精神世界的塑造,进入更深的艺术境界。

三、解决措施――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研究

(一)加强传统文化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教育源于19世纪,当时有不少欧美学者有感于现代大学的学术分科太过专门、知识被严重割裂,于是创造出通识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能独立思考,且对不同的学科有所认识,以致能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完全、完整的人。

通识教育也是“大学精神”的课程实现方式。现代很多大学都贯彻和践行着“民主、科学、真理、正义、自由、宽容”的大学精神,这种精神不仅需要用大学体制保证来实现,同样需要用课程体系来实现。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力图把学生培养成崇尚科学和民主,追求真理和正义,尊重他人,善于沟通,并能“仰望星空”的人才。例如我国的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在原有的美术史系基础上增设了美术教育学系、文化遗产学系、艺术管理学系等紧跟时代需求的新专业方向,共同组成了人文学院。除此之外,中国美术学院还将公共课教学部的课程细化为五大模块:哲学社科模块、人文历史模块、语言文化模块、品质人生模块和艺术对话模块,构成了一个比较全面的素质教育的框架。并且要尤其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甚至在艺术设计教育的细节上开设论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儒学与艺术教育、庄子等具有传统特色的课程。

(二)加强艺术设计的历史、理论和批评类课程

例如中国设计史、中国建筑史等,至少要占10%。首先,通过这些史学类综合课程,学生可以从感知角度分析艺术作品,从批评角度评价作品;其次,深入对设计的共同元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并能将其运用到作品分析中去;再次,能够把艺术作品纳入到历史、文化和主题的脉络中进行解析。这些史学类课程对学生的理论修养能力、作品鉴赏能力、批判分析能力都有一定的提高。教师在教授过程中,要避免“填鸭式”和“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其学习兴趣,更可以使其对课程的记忆和运用更加深刻和灵活。

(三)带领学生“走出去”

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积累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和教师的讲授,而要更多地去参与社会实践,接触真正具有民族特色的东西。教师可以多带领学生去“写生”,让其深入大自然、深入民间去接触中华民族更多宝贵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遗产,这样可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使其深刻感受民族传统文化。

(四)加强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修养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因此高校应该把这项工作纳入到经常性的工作来考量,不断实践、探索和提高。首先,高校要加强宣传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人文素养氛围;其次,教师要多参与社会实践,多开展和参与一些人文讲座;再次,要将教师的人文素养评估纳入评审考核机制,跟教师年度考核和职称评审挂钩。

总之,艺术设计教育综合了艺术教育、科学教育、文科教育的特点。艺术设计是一个人文的题目,学校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设计师素质,而人文素养是未来设计师的基本素质。我们通过对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设置和研究,以及对本专业学生传统文化的培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成为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的人才。这是我国高校艺术教育改革工作的一项紧迫而现实的任务。

注释:

①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策略研究课题组.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332;403.

参考文献:

[1]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策略研究课题组.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王文权.浅析传统文化的保护对美术教育的意义[J].前沿,2010(4).

[3]贾菁菁.试论创造性的源泉[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7).

[4]互动百科.通识教育[Z].http://.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