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左手苹果 右手黑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左手苹果 右手黑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苹果与黑莓已被业界公认为是一对冤家,二者你争我夺,分食智能手机市场。但是,深入了解,你会觉得它们或许是消费者可以同餐消费的甜点。

在采访中一直庄重严肃的RIM公司联合首席执行官Jim Balsillie,一听到记者问起有关苹果公司的问题,立即身体前倾,表情活跃,并将手中的黑莓(BlackBerry)拨弄出音乐声来,以证明黑莓手机并不逊色于苹果的iPhone。

苹果公司今年3月份获得了微软ActiveSync技术授权,令媒体感到亢奋,这是否意味着苹果已经侵入黑莓的地盘?iPhone一旦开发出针对企业级用户的服务,光芒是否就会盖过黑莓?

Jim对此类问题很不以为然,“iPhone上市之际,我们的股价连续上涨。市场很大,黑莓和iPhone各有发展空间!”他认为,iPhone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了“智能手机”这个概念,RIM也是受益者。

话虽如此,我们看到的却是,一向致力于企业级应用的黑莓最近有越来越多偏重于消费领域的新闻传出,在外观和功能上也与iPhone日益趋近,这不禁让人感到,双方短兵相接的日子就要到来。

要苹果还是要黑莓?

“我要不要去买一个黑莓?”这其实并不是我们消费者个人需要考虑的问题,而是企业决策者的事情。

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虽然黑莓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已近一年,iPhone并未在中国市场正式销售,但iPhone和黑莓几乎是同时冲进大脑皮层的新鲜玩意儿。当iPhone和黑莓同时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总是会想:到底要苹果,还是选黑莓?

“其实这是错的,正确的问题应该是:我有一个黑莓,还要不要再有一个苹果?”一位美国人这样跟我说。他手里拿着一个黑莓,又从口袋里掏出一个iPhone,“你看,我用iPhone做我自己的事,用黑莓收发邮件,也就是说,黑莓可以替代我办公室电脑的一些基本功能,而iPhone则是用来娱乐的。”

在国外,像这样同时拥有iPhone和黑莓的人不在少数。在北美智能手机市场,黑莓占据了41%的份额,而去年才面世的iPhone则占据了29%。而对于中国用户而言,手机就是电话终端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我们会精心挑选自己喜欢的手机款式。

不过,RIM从未打算向消费者个人出售单一的黑莓手机,因此,在琳琅满目的手机卖场,我们看不到黑莓的影子。RIM的眼睛都盯在企业级用户身上,并把一切都交给中国移动,包括终端的销售、服务器软件、每月的通信服务,甚至包括价格,所有的一切,都由中国移动全权。也正因为如此,消费者对黑莓尚处在一知半解的状态。

“黑莓不是一个单一的设备,它是一套企业级的解决方案,不仅支持企业内员工无线收发邮件(Push mail),同时还可以实现企业的ERP管理、CRM管理,可以让员工即使出差在外,同样可以访问企业内网。”RIM软件首席技术官David Yach认为,中国消费者对黑莓有误解,他说,目前他们通过中国移动在中国开展的业务,“必须以单位的名义申请”,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会如此。

因此,“我要不要去买一个黑莓?”这其实并不是普通消费者需要考虑的问题,而是企业决策者的事情。就这点而言,作为大众消费者,如果我们喜欢iPhone,就去买好了; 将来也许我们所在的企业还会开通黑莓,那也没关系,我们可以左手苹果右手黑莓

黑莓“苹果化”?

苹果黑莓化是为了巩固它在大众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而黑莓苹果化则是为了增加它对企业级用户的粘性。

即使消费者可以不把黑莓与iPhone相比,RIM也不能。事实上,种种迹象表明,黑莓正在向苹果“靠拢”。

今年5月刚上市的新品BlackBerry 9000 Bold,100个人看到,恐怕会有99个人感叹,它与iPhone如此相像。超薄化、宽屏、金属边框、黑色质感、弧线形排列的小巧键盘非常精致。此外,它还拥有高素质的拍摄效果和炫丽的音质,所有这些,都让这款产品逃不开“刻意攀比iPhone”的嫌疑。

另外一则消息也很让人怀疑。RIM公司于今年3月初宣布,与说唱组合黑眼豆豆的团长Will.I.am创办的在线音乐服务商Dipdive合作,推出黑莓手机的音乐下载服务。这几乎是对苹果的“拷贝”。

再往前看,2007年3月,RIM还推出了黑莓 SDK(软件开发工具包),这意味着,RIM将诸如移动多媒体、摄像机、MP3、即时通信、3D图形等应用的开发设计权,交给了用户和第三方力量,用户自己,或者借助第三方力量,就可以让手中的黑莓更加个性化。

几乎所有了解到这些信息的人都断言,黑莓在明显地“苹果化”。

Jim也承认,黑莓在欧美市场的销售量,一年前还是80%来自于企业用户,20%来自于个人消费者,但目前两者的比例已经是1:1了。“不过我们并不是因为竞争,而是完全按照我们既定的计划在推进。”

按照Jim的说法,在任何一个市场,黑莓都是从企业级用户做起的,当企业里的员工用户数膨胀到一定量级的时候,他们就会强化针对这些员工的个人应用功能。“像拍照、音乐播放等所有的针对个人的功能也是黑莓本来就有的。”

事实上,黑莓增强个人功能的举措,也是应市场需求而动。根据市场调查机构iSuppli研究,到2010年,具有音乐播放功能的手机,将从2007年的6.14亿部增加到11亿部。未来音乐播放功能将是手机的“标准配置”。

而另一方面,苹果也在“嫁接”黑莓的许多功能。2007年底,它把SAP最新的企业级CRM软件置入iPhone; 它还与AOL合作,为iPhone开发即时通信工具;Salesforce也为iPhone开发了一套销售管理工具。今年3月,苹果又获得了微软ActiveSync技术授权,声称要为用户提供移动邮箱服务。

“其实,苹果黑莓化是为了巩固它在大众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而黑莓苹果化则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它对企业级用户的粘性。目前它们的互攻击性并不明显。”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说。但事实上,打击敌人和巩固自己并不矛盾。

苹果之快与黑莓之稳

iPhone上市以后所向披靡,速度惊人;而黑莓的节奏却是慢条斯理,稳扎稳打。

iPhone对于市场的冲击,如风卷残云,快速而有效。没上市时翘首以待,上市后疯抢而空,iPhone以苹果产品一贯的风格,再次演绎了火爆的个人消费类产品一夜蹿红的故事。但黑莓不是这样,它习惯了循序渐进,所以,它的步态是从容的、慢条斯理的。

2007年5月,黑莓就与中国移动签署协议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但一年时间过去了,了解它的中国消费者仍寥寥无几,在他们心中,黑莓似乎专属于那些跨国企业老板,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黑莓缩手缩脚的市场宣传。

不过,RIM对此并不着急。RIM在中国内地的业务,基本上全部由中国移动来负责,其在北京的分公司,主要职责也只是与中国移动沟通协作。目前黑莓只在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推广8700一款产品,根据RIM亚太地区副总裁Norm Lo介绍,黑莓在中国的销售策略是自上而下的。“光跨国公司这个市场就很大、很费精力了。将来我们会有针对本地企业的策略,之后,才会考虑针对大众的产品。”

目前在中国香港和新加坡,RIM都通过当地的运营商合作伙伴零售一部分黑莓手机,并且推出了针对个人用户的Internet server,以及针对家庭和小型企业的Unite服务。Norm说这两种服务将来都会引进中国内地市场,只是时间上还不能确定。

而iPhone的销售路线则是从大众开始,而后才补充企业级应用内容。不过,“如果我在一个正式场合,看到一个企业老总手里握着iPhone,一定会觉得古怪;但如果是黑莓,我就会觉得很合适。”一位同行这样说。没办法,不同定位的产品对消费者传递的内涵,决定了哪里是它的地盘,谁想侵犯谁都不容易。

一个自上而下,一个自下而上,它们在哪个位置相遇决定于它们的市场推进速度,不过,它们即使相遇也不一定是针锋相对,而可能是相互平行,换而言之,我们完全有可能过上“左手苹果,右手黑莓”的日子。

链接

我们对黑莓的五大误解

它是一款像iPhone一样的智能手机。我们对黑莓的所有疑问都基于这个基本判断的偏离。确切地说,我们不能把黑莓当做一个单纯的手机终端看待,它是一套企业移动办公的解决方案。

其主要功能就是能够随时随地无线接收邮件。这个认识不全面。这只是黑莓的核心功能,现在它的功能已远不止这些。当ERP、CRM等软件内置到黑莓手机上以后,它便可以使企业管理者实现无线的财务管理、客户管理等,员工可以通过它无线访问企业内网,企业甚至还可以对员工进行分级管理。它是企业实现在线IT管理的无线延续。

外观古板,无任何时尚感可言。导致这种误解的责任方是RIM公司和中国移动。因为引入中国市场的黑莓机型只有8700一款,而这是黑莓2005年的产品,在国外已经很少见了。黑莓近两年推出的新品,不乏外观时尚、设计考究者。

黑莓终端销售渠道无作为。黑莓根本就没有单独的终端销售渠道,今后也不会有。黑莓在全球130个国家开展业务,全部采用与运营商合作的模式,运营商在其中起主导性的作用。

价格太贵。目前在中国市场,中国移动开展的黑莓服务有两个套餐,分别是398元/月和598元/月。如果从消费者个体来看,这个价格的确很贵。但是考虑到企业管理成本、沟通成本、上网费用等方面的节约,以及各地运营商相继开展的“签话费、送终端”模式,其总体拥有成本还是很低的。

评论

一个伟大的小公司

与微软、IBM相比,RIM不是一个大公司,即使与摩托罗拉、诺基亚相比,它也算不上是。但是,它却从一个独到的产业缺口切入,做出了一番大事业。

其5月中旬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举办的2008年无线企业商务讨论会(2008 WES),以强大的阵容,彰显了RIM近几年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个原本企业内部的小型客户见面会,经过两三年的发展,已演变成了一个有来自全球不同企业的5000多人参加,融100多个研讨会、案例分析、体验中心和层出不穷的技术展示为一体的世界级会议。

参会的人有来自与RIM合作的各国电信运营商,也有专门为黑莓提供支持的独立软件开发商、系统集成商及其他无线生态系统的成员,还有的则完全是针对某一行业的解决方案提供商……这些参会者大多是自费参会,置身会场,我切身地感受到,一个属于黑莓的产业链正在迅速壮大。

一位微软高层曾对媒体说过:“在比尔•盖茨眼里,苹果、Google和RIM是微软最觊觎的三家公司。”苹果公司创立于1976年,其品牌经营和产业积淀延续了30多年,它对微软的挑战已经是微软的“历史问题”;而Google和RIM则完全是抓住了新机会,做了微软想做但没有来得及做的事情。

如果说,Google的崛起多多少少借助了互联网应用勃发的机遇,那么RIM则完全是依靠对产业缺口的准确判断,对手机、互联网、IT管理的融合趋势的及时响应,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从某种程度上讲,RIM的黑莓与苹果的iPhone及Google的Android一样,对微软在手机操作系统市场的发展构成了威胁,而黑莓的平台要比其他两个更老道些。因此,对RIM,微软岂敢忽视?(文/吴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