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古城保护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古城保护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古城是古代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晶,是人类经济、社会活动最为集中的地域。本文从保护古城的意义入手,简单分析了我国古城保护面临的现状,最后提出古城保护要加强政府引导和全民参与的理念。

[关键词]古城保护;政府引导;全民参与

[中图分类号]G2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04-0106-03

关于“城”的记载,《礼记・礼运》:“城郭沟池以为固。”《说文》:“城,所以盛民也。”因此,城既指城墙,也指由城墙围起来的城市。“古城”的“城”在此指的是由城墙围起来的城市。城市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晶,也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既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又是体现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文化景观。

中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史上的古代城市遍及全国,时至今日,有的古城已经成为历史古迹,如汉长安城;有的湮没于今天欣欣向荣的城池之下,如隋唐长安城;有的则与今日的城市发展息息相关,如明西安城。本文中的古城,非特指古代的城市,而是泛指今日大众概念中的历史文化名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截至2008年,我国已经国务院审批的历史文化名城共有110个。下文所述之古城泛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的城市。

一、古城保护的意义

(一)古城是展示一个区域古代文明发达程度的重要载体

在我国古代,某一个王朝的国都、诸侯的封地、卿大夫的采邑,多是以城墙围起来的都邑为中心,这些皆可称之为城。一般来说,这些城都是某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中心,都汇聚了该区域最优秀的人才,并且创造出适合该城市长远发展的最为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和生活意识形态,而古城和古城区域的文化艺术就是展示这些文明成果的重要载体。

在中国,多数古城的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在当时世界上都首屈一指,例如唐代长安城、明清北京城等都体现出独特的中国特色,在世界其他地方很难找到。因此,保护古城就是保存历史上一代代优秀人才的思想力、创造力、生存力,就是保护了我国古代灿烂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城市文化。

(二)保护是为了更好地传承

关于保护和传承的关系,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文化遗产与传播”论坛发言中指出:“对于文化遗产,保护不是目的,利用也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传承。我们这一代人只是过程,我们的目的是使我们一代一代的后人同样享用文化遗产带来的生产质量的提高,从文化遗产中得到智慧,留住历史文化信息。”古城保护亦属于文化遗产保护范畴。

(三)保护古城是社会发展到一定文明程度的必然要求

社会文明需要新陈代谢,但更新不能摒弃历史,而要在历史基础上发展,是从旧环境中滋生出新的东西。在今日的中国,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富裕,相应的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古城不仅包括城市原有的物质形态,还包括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健康的民俗风情以及独特的城市精神。保护古城能够帮助人们回溯祖先的智慧和创造力,考察绵延5000年、博大精深、具有顽强生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的中华文化;思考中华文明的历史与前途,可以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与时俱进的紧迫感,振奋民族意志,激扬民族精神。

二、古城保护的现状

(一)优秀成果

在我国,古城保护中做的比较好的有平遥和丽江古城等。众所周知,平遥古城是在20世纪80年代抢救保护下来的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也是目前我国惟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丽江古城则是把战略重地与崎岖的山行地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城市,它融汇了当地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也是中国向联合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的古城之一。总结两个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经验;主要是完整保存了古城原貌和其蕴涵的独特文化景观。丽江古城从城镇的整体布局到民居的形式,以及建筑用材料、工艺装饰、施工工艺、环境等方面,均完好地保存了古代风貌;平遥古城的城墙及城内建筑均保持着14~18世纪的历史风貌,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平遥古城的评价:“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另外,两座古城在保护初期都制定了详细长远的保护规划,都是由文物保护管理单位制定出详细的保护规划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获得通过,最后发展旅游业而成功的。

(二)面临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经济建设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在城市的飞速发展中,由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偏见,许多古城保护都面临着不同的问题,总结起来,主要面临以下几点:一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许多古城被看作是落后的东西,从而采取不破不立、摒弃的态度,因此,许多古城不仅没有得到有效保护,而且大多都遭到严重破坏,保留下来的只是古城格局和部分传统历史街区,有的甚至只留下一些单体的文物保护单位。二是错误地认为古城保护就是恢复和重建历史遗迹,有的地方政府官员甚至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建造假景点,从而陷入古城保护的误区。

三、加强古城保护的策略

(一)树立科学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的发展速度突飞猛进,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全国普遍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工作,而且这个趋势有愈加猛烈之势。因此,如何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做好古城保护工作,减少古城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需要树立科学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保护理念。

古城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历史和基石,是城市的母体。因此,政府部门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时必须认识到古城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惟一性,并且明确古城保护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古城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其所拥有的独特价值日益受到人们的肯定,政府部门负责人更应该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感,充分了解古城蕴藏的潜力和价值,摒弃过去“古城阻碍城市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包袱”等观点,谨慎处理古城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只有了解古城优势,才能充分挖掘古城潜力,推动古城的科学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并且为自身的事业进步添加助力。

(二)坚持文物保护工作方针

古城保护必须坚持文物保护工作基本方针,即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同时,必须坚持依法和科学保护,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古城保护的关系,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三)制定详细的保护规划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古城,其保护规划的制定要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为指导,要遵循保护历史真实载体的原则、保护历史环境的原则、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主要是做到以下几点:

1.保护古城的原真性和整体性

原真性和完整性是古城保护最基本的原则。《世界遗产公约》和相关国际文件都作了明确规定。原真性就是古城文物古迹的真实性。保护古城的原真性就必须摒弃“保护就是在文物古迹旁边修建一个假景点”的保护观点,因为保护不是重建,而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修复,目前国内流行的做法是“修旧如旧”。这一点在许多城市已经做过。例如西安的明清钟鼓楼古建筑就是采取此种保护方式被保存下来,作为西安的地标性建筑。因此,几百年前的建筑被原样保存下来,如果需要修复就照原样进行修复,这就是保存它的原真性。

完整性指古城与周边环境是密切关联的有机整体,在实施古城保护时不仅要保护好古城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城墙、城门、道路、市场、建筑物等主要遗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文化曲艺、传统习俗、工艺技术等,更应该保护古城的历史环境。现在的古城保护中比较缺失的就是对历史环境的保护,许多城市在实施古城保护时修复保护了古城墙城河遗迹,但在城墙外不远处却修建了非常现代化的高楼大厦,这就破坏了古城的历史环境。关于保护古城周边历史环境的实例中,丽江古城做得比较好,丽江古城依托周边狮子山、象山、金虹山而建,避开了雪山的寒气,使古城与周边大自然产生了有机的统一,在古城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周边的历史环境被完整的给予保存,是国内古城风貌整体保存完好的典范。

因此,在制定古城保护规划时必须把原真性和完整性放在第一位,这是申报世界遗产的首要条件。在现今的体制政策下,虽然并不是每座古城都有资格申报世界遗产,但是申遗成功总是能够更好地达到相对比较科学、完整地保护古城的目的。

2.保护古城的地域特色

史学家葛剑雄先生认为,最能够体现在一定地理区域,一定空间范围的文化类型就是“地域文化”,保护地域特色的主要内容就是保护好古城地域文化。地域文化是我国多民族中华文明组成中的重要一员,是民族的精华,是区别于其他世界民族的最直接的内容。它包含的范畴广泛,如发生在特定地域的历史事件、历史遗迹、历史人物、传统生产工具、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与习惯、风情民俗、服饰、民居、建筑风格、传统文艺形式、歌舞戏剧、,甚至自然景观、自然资源等,因此,在制定古城保护规划时,应该充分注意保护古城这些独具特色的丰富资源。只有制定好这些保护理念,才能吸引不同文化领域的旅游资源,才能在保护古城的基础上提取它的精华来建设我们现代新的城市。

3.保护古城区域文物古迹与现代建筑的协调性

由于历史原因,对于中国的多数古城保护工作来说,都面临着城市区域文物古迹与现代建筑不协调的问题。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在进行城市规划时把握好古城的历史定位,立足于古城的长远发展,在发展城市的过程中注意新建筑的高度、色彩、建筑形式等等是否与古城的文物古迹相协调。在欧洲,许多古城的房子也被改造过,由于他们更多地关注于古城的历史面貌,注意建筑外观的协调性,所以只在内部进行改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保护古城要发挥政府引导,全民积极参与的保护体制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古城保护工作也日益受到地方政府部门的重视,这一点扬州做的比较成功。扬州古城包括13.1平方公里的唐宋城遗址和5.09平方公里的明清古城,在古城保护中,扬州确立了全面、整体、原址保护古城,另辟新址建新城的思路,以推进“瘦西湖及扬州历史城区”申遗为主线,传承和展示历史文化,改善老城区居住环境,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06年,扬州市因在古城保护和人居环境改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成为当年中国惟一荣获“联合国人居奖”的城市。扬州市的做法也得到国内专家的肯定,被誉为“扬州模式”。

总体而言,树立科学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坚持文物保护工作方针,制定详细的保护规划都是在政府部门层面上通过努力就可能完成的工作任务,因此,古城保护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人民是城市的主人,是城市生活的主体,古城是历史留给城市人的珍贵遗产,保护古城遗留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是古城人民不可推卸的神圣使命和职责。因此,古城保护工作要逐渐形成在不同地方政府的带动下,引导全民积极投入的保护体制。只有发挥政府引导的作用,才能带动全民普遍参与的热情,才能共同保护我们的城市遗产,建设中国自己的、独具特色又富有成效的古城保护机制。

[参考文献]

[1]孙睿宏.苏州古城保护现状及建议[DB/OL]..

[2]葛剑雄.文化――地域文化的形成[DB/OL].www.省略/dirlist/10008/88ed18c5dea25fe7684f9c721b74526d.htm.

[3]徐善灯.文化传承与可持续发展――古城保护的扬州模式之启示[J].城市问题,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