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贝利尼艺术歌曲的价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十九世纪上半叶,贝利尼・温琴佐(Bellini,Vincenzo)的艺术歌曲以其柔美动人的唱腔、精彩的剧本与独特的音乐表述形式在当时的乐坛中风靡一时。
1801年,贝利尼出生于意大利卡塔尼亚。贝利尼在18个月时可吟唱咏叹调,五岁时可轻松演奏钢琴,六岁时,创作了第一首作品。1819年,贝利尼前往那不勒斯音乐学院学习。在那里,贝利尼所学习的《传统和声课程》和《写作无词的视唱练声曲课程》为其打下了坚实的音乐写作基础,而其日后所取得的瞩目成就正与此息息相关。在贝利尼受到了罗西尼风格影响的同时,其内心世界中也同时蕴藏着与之相抵触的情绪。这一对立情绪的存在所形成的矛盾最终演变成为激发其写作灵感的动力,并自始自终影响着其整个创作生涯。
1827年,贝利尼受约米兰斯卡拉歌剧院创作的两幕正歌剧《海盗》在米兰上演。富有感情的旋律线条、精巧的花腔段落、极富音乐性的宣叙调使得这部充满浪漫情趣的悲剧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也使得贝利尼跻身于优秀的歌剧作曲家的行列。贝利尼另外一部成功之作是以罗密欧和朱丽叶故事为蓝本所谱写的《凯普莱特与蒙泰古》,作品于1830年在威尼斯上演后,轰动了整个欧洲,成为贝利尼生平最得意的代表作。贝利尼的最后一部歌剧是《清教徒》,这部兼有法、意两国艺术特色的歌剧把贝利尼推向了事业巅峰。
浪漫激情是贝利尼的音乐所具有的本质特征,其音乐作品的核心音调中常常蕴藏着一种哀伤。著名乐评人格劳特(Grout,Donald Jay)把贝利尼比作肖邦,认为这两人的作品都以优美而略带忧郁的旋律取胜,其曲体古典、优雅,和声明快、单纯,充满了浪漫情趣。
1825年后,贝利尼所谱写的艺术歌曲呈现出短小精炼,风格迥异的特点。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主要有《温雅的女神》。该作品的主要内容源于欧洲古代的神话故事,讲述了一位被天界贬到人间的神,为了能继续爱恋心慕的女神,宁愿遵从天旨,禁足于山林之中。全曲速度较快,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前奏先在f小调上吟颂,最后结束在属和弦上,构成疑问性前奏,为旋律的进入做好铺垫,人声在分解和弦的衬托下抒情而出。第一乐段共3乐句,分别在f小调、降A大调上进行,终止于A大调的主和弦上。两小节的连接句后进入第二大段,并转至F大调。旋律色彩顿时变得非常明朗,由降E构成的重属和弦丰富了和声的效果。全曲由波浪形的线条构成,显得平稳而连贯。第二段以跳进为主,在旋律频繁的上下起伏中透射出了作者激动不安的情绪。演唱者在演唱该段时,音色表现出结实、明亮感,控制好乐句之间的气息,并注重伴奏的变化。特别要强调的是:该段的休止符是旋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而,演唱者在利用休止间歇,进行换气时应把握好乐句之间的连贯性。
贝利尼的作品《玫瑰寄情》(Vanne,orosa fortu -nate)描写了玫瑰花由于主人公妮伽移情别恋,而觉得佩戴于其胸前倍感惭愧的故事。全曲为行板,采用再现单三部的曲式。引子在G大调上进行,结束在主和弦上,形成相对收拢性的结构。第一大段的前两句是平行乐段,第三句为对比中句并转至D大调,第四句为再现句。连接性的中段中大量使用了同音反复的手法,如语言般的音调达到了宣叙调的效果。伴奏织体转变为相等时值的柱式和弦音型以加强力度、加重语气的方式形成了对比。第三段再现段的第一、二句分别结束在G大调主和弦和D大调属和弦上。第三句的中间乐句离调至a小调。第四句再现段中以较大篇幅的扩充乐汇把音乐作品推向了高潮,并在G大调I级上完满结束。作曲家善用朗诵和装饰的自由交替,使得音乐的步调极富变化,规避了对称的出现和音调的简单重复。
《怜悯我,心灵的偶像》(Perpieta,bell’idol mio)表现了人们对忠于爱情与执着追求个人幸福的精神。和声材料以传统的大小三和弦、属七和弦为主,偶尔也会使用重属、副属和弦。乐曲始于c小调,伴奏部分则采用分解和弦为歌曲笼罩了一层神秘感。前两句为平行乐句。第二大段转至降E大调,以模进为主。连接句成功地将调性再次过渡到c小调,并在c小调的V级和弦上停留,成为进入再现段的属准备。再现部第二句转到C大调,使同主音大小调得到了较大的扩充。这首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作曲家通过附点、三连音及休止符来强调歌词语气,使得音乐与诗词紧密相连,音乐的重音与语言的重音步调一致,实现了人声在诠释情感上的优势。旋律中线条感与语气感并存,作者以倚音、回音、颤音等多种装饰音来丰富旋律色彩,采用大小调的转换手法,形成音乐色彩上的对比,实现了其过渡音乐情绪的作用。
贝利尼的艺术歌曲既有戏剧性力量,又有优美旋律,其本身所具有的非凡价值及其艺术魅力,使之成为职业演唱家独唱音乐会上经久不衰的曲目。贝利尼精通声乐演唱技巧,创作过程中,他应作品需求而设计的声乐技巧也使得贝利尼的艺术歌曲被不同国家的声乐教育者选中,成为声乐教学中的必修课程。
在教授贝利尼的艺术歌曲时,声乐教师应注意如下两个问题:第一,注重贝利尼的艺术歌曲中的形象塑造是关键。在贝利尼的艺术歌曲中,曲作者与创作对象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在曲作者的塑造下,创作对象中无时无处不渗透着曲作者的思想内涵、情绪特点和挥之不去曲作者的独特的个性。而演唱者受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时代特征的约束和个人演唱技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其进行艺术作品的二次创作,即演唱的过程中也必然会存在一定的个性特点。尽管艺术作品的二次创作过程并不需要表演者刻意寻求其中的同一性和永恒性,然而,原作品与生俱来的独特性却仍然需要得到再创者的尊重和维护。因此,在教授贝利尼的艺术歌曲时,声乐教师应结合教学实践的实际状况帮助学生了解、熟悉和把握贝利尼的艺术歌曲中的独创性风格,以达到形象、生动地表现作品的原有的艺术性内涵的目的。第二,加强对学生的声乐技巧训练是教授贝利尼的艺术歌曲过程的重要阶石。贝利尼的声乐作品的风格中除了对声乐技能中的连唱技巧的有较高要求之外,还对其音乐作品设置了极其华丽轻盈的声乐技术标准。这位对声乐技巧进行过深入研究的作曲家在其作品中一次次借助于声乐的技术技能,巧妙地为其音乐作品抹上了美妙绝伦的色泽,也为后世的传唱者编织了一个个令人爱恨交织的技术障碍,使得非得其真道的后辈无法近观、赏玩之。因此,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声乐技巧训练,在其充分具备演唱能力后,再教授贝利尼的声乐作品,使之能深刻体味到贝利尼的艺术歌曲的美妙,能真正挖掘出其中的艺术价值。
(作者单位:合肥师范学院音乐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