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人力资本理论下的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浅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人力资本理论下的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浅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教育和经济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两大基础,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教育的发展状况,同时,国家教育的发展水平也制约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本文从人力资本的视角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探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 人力资本理论 教育 经济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Relationship Between Educ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Human Capital Theory

YAN Jian'guo

(Hu'nan Zhuzhou Industrial School, Zhuzhou, Hu'nan 412008)

AbstractEduc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oday's society the two based on the existence between the two closely linked. The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directly determines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the same time, the national education level is also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two promote each other, complement each oth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 capital wa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and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human capital theory; education; economy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我们已经步入“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当今社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知识、人才和科技的竞争,而这三者的获得都是依靠教育的发展来提供,因此,教育的发展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相当重要的。经济发展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它实际上指的是社会基础由旧的结构向新的结构发生本质变化的过程。它具有全面大规模的物质技术更新、集中大量的投资、惯性的突破以及动荡的可能性等几个方面的特点。正因为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各国都较为重视教育的发展,无论是在投资上还是在政策保障上,都给予大力的扶持。

1 理论基础――人力资本理论

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人的作用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经济的发展态势。正是由于在20世纪中期,在实际的经济运算中,发现了人力资本的存在,才逐渐形成了系统的人力资本理论,从而更加注重用来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和提升人力资源质量的工具――教育。

1935年,美国哈佛大学学者沃尔什在《人力资本观》中最早使用“人力资本”的概念。随着《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等著作的发表,人力资本理论体系逐渐形成,作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舒尔茨、丹尼森和贝克尔,对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以及西方教育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人力资本,指的是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社会经济增长的源泉。他指出,增加对劳动者的教育投资,可以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智力水平,从而增强人力资本在各个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作用。丹尼森认为,正规教育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只有其中的3/5在起作用。他指出,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除了正规教育之外,还有先天因素以及后天的锻炼和培养,比如工作经验,就是通过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断学习获得的。而贝克尔同样认为培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产生积极的效用。通过认识以上三个代表人物的观点,可以看出,无论哪种形式的人力资本投资,对于个人或者对于单位来说,都是有所裨益和收获的,应该得到鼓励和提倡。而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工具和渠道的教育,在促进劳动者质量和素质提高的过程中,自身也在不断积累特有的人力资本价值。

经济的发展,要依靠人力资本的投入,而教育的发展又可以促进人力资本的快速发展,同时,经济的发展水平也制约和决定着教育的发展状况。由此可见,人力资本理论在教育和经济的发展领域存在着广泛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

2 教育对经济产生的作用

(1)教育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从而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国民素质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的教育发展水平。当今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各个国家都在抢占人才资源。通过教育,劳动者的劳动素质和劳动技能都会得到提高,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的增长。除此之外,通过教育,劳动者可以认识到团结的力量和合作的重要性,在生产过程中就会更加注重分工协作,从而同样可以提高效率。

(2)教育能够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从而适应经济结构的调整。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直接造成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从而带来了一系列的就业、户籍等问题,通常状况下,农村劳动力人口缺乏系统的机能培训,进城务工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就业竞争力相对低下。然而,随着近些年国家开始重视对这些人群的机动培训,开展较为对口的、系统的、专业的培训,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劳动能力,从而提升了他们的职业竞争力,为城镇化的发展输送了合格的劳动力资源。同样,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是日益严峻,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应以市场为导向,合理设置满足市场需求的专业。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使得一些新兴的行业和专业的出现,这就要求教育应该合理安排教学,从而最终合理优化配置这些潜在的劳动力资源,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3)教育能够提高管理者的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一个领导职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他所做决策的质量和科学性,也就是说直接影响着决策的执行效果和产生的效益。通过教育和相关的培训,可以提高管理者某些方面的能力。比如,如今很多的大公司,都会聘请专门的高级培训师对一些高层管理者进行针对性的培训,目的就是为了使这些管理者能够具备一定的能力来应对和解决将来可能遇到的问题。如果一个决策在制定、执行的过程中发生偏差,就有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所以,从这种意义上来讲,教育能够提高经济效益。

(4)教育能够促进高科技的发展,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当今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高科技的竞争日趋激烈,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各国越来越重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无论是太空航天技术、还是海洋探测技术或者高端武器的研制技术,都折射出高科技的重要性。通过教育,培养人们的创造性思维,激发人们的创造力,不断创造出更加优秀的人类的文明成果,为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

3 经济对教育产生的作用

3.1经济是教育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众所周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经济的发展,想要完成任何事情都是困难的。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国家来说,经济的发展尤为重要。我国很早就喊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口号,为了大力发展教育,我国投入了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九年义务教育的推行和推广、“两免一补”政策的实行、“绿色通道”的开通以及国家“奖、贷助”政策的制定和落实,都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教育的发展,这些都是以我国近些年来不断高速发展的经济为基础和前提的。正是因为我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才能有力量来不断加大投入,确保教育的重要地位。在《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国家再次强调了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反之,如果不尊重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和实际情况,教育的发展就无从谈起。

3.2经济决定着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不同的历史时期,其经济发展水平也不一样。在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的历史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极其有限的,对教育的要求也是狭窄的。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更加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和当时政治体制的制约,劳动者只需要掌握简单的机能就能得到生存,就能满足需要,或者更多的是通过生产实践的劳动所得。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需要高素质的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于是,经济的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就决定了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发生变化,以适应时代的变化要求。科技的进步,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出现了大量的远程教育和网络,这些都是取决于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

3.3经济决定着教育的发展程度

在我国经济比较落后的时期,教育的发展也相应落后。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教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推广、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无论是在发展规模上还是在发展速度上,我国的教育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在教育上的财政投入也在进一步加大,教育的基础建设设施也在不断完善,教育的整体水平在不断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完成规定年限的教育,此外,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接受高等教育或者职业教育。家庭收入的增加,同样也促进了教育的普及程度和发展规模。

4 促进教育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1)国家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虽然我国的经济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我国人口多、底子薄,需要花钱的地方还很多,从而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国的经济还是不足的,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因此,用在教育事业上的费用也是有限的。正是因为教育具有外溢性,基于成本分担理论,职业教育经费应该由国家、社会和家庭共同承担,因此,应该不断扩大教育经费筹资渠道,保证教育经费的充足。

(2)提高教育质量,加强教育评估。我国目前的整体教育质量出现了下滑的趋势,特别是在职业教育领域。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入学门槛相应降低,更多的学生和家长选择到普高以求到高校深造。这对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是很大的冲击,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导致生源质量的下降。同时,由于某些职业学校的盲目扩招和设置专业,造成教师资源的不足和教育经费的紧张,进一步加剧了教育的质量危机。应该加强对职业院校教育质量的评估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示范校的申报,通过专门的评估部门、社会和家长对其进行认可及社会效益,作为学校获得国家财政拨款的依据。

(3)制定相应的法律规范,保证学生的合法权益。学校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场所,是学生进行知识获取和能力培养的地方,是学生进入社会、促进经济发展的过渡阶段。而在实际生活中,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现象经常发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才,更是危害今后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因此,我们更应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来切实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范先佐.教育经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2.

[2]靳希斌.教育经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1.

[3]刘志民.教育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9.

[4]肖洋.浅论教育与经济的关系[J].教育评论,2006.6.

[5]刘洁.论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J].科教论坛,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