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解题后如何反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解题后如何反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数学解题活动是一个由联想所学知识,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确定解题切入点、监控解题调节点,审视解题反思点,不断由低级向高级逐步抽象的复杂心理过程.其中,解题反思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动力,是同化、探索、发现、再创造的过程.适时的解题反思可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优化学生解题思路,提高学生思维灵活性,帮助学生理解问题本质,提升解题境界.那么,应该如何进行解题反思呢?以下举例说明.

一、反思错误原因,深化知识理解

在解题过程中,由于对知识的理解存在偏差或者是缺陷,或者受到某些信息的主导和干扰,导致不能够周密的思考问题,从而导致解答出现错误.通过反思错误原因,找出问题所在,可以帮助学生弥补知识上的漏洞,纠正理解上的偏差,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全面掌握所学内容.

例1 求 的值域.

错解: ,值域是 .

反思:这是一类典型错误,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让学生思考:错在哪里?出错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解决问题?通过反思错解,可以发现 中等号不可能成立.出错的原因是因为没有注意到运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时须满足“一正、二定、三等”的条件.

解析:利用换元法:令 ,则 ,由 在 是增函数可知, .所以,值域是 .

二、反思解题策略,优化解题思路

数学解题总是会使用某些解题策略,解题策略的选择与运用对于解题过程的繁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解题结束后对解题策略进行反思,多角度思考问题,探索是否还有其他解法,通过对不同解题策略的比较,及时总结解题技巧,增强解题过程中对解题思路的调节和监控的意识和能力,从而达到优化解题思路的目的.通过对解题策略进行反思,能够让学生对不同解题策略进行对比分析,作出合情合理的选择,优化解题思路,从而增强学生对解题过程中监控的意识和能力.

例2 若 , ,且A,B均为钝角,求A+B的值.

解:A为钝角, ,同理 ,

又 ,且 ,同理

② 由①②知, .

反思:学生在解答此题时,还可能因为没有得到 ,而导致产生增根 .本题解题过程较繁琐,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要求出 ,除了求 的正弦外,还有那些选择?哪种解法更简洁?经过思考,学生不难发现还可以通过求出 、 来求解 的值.学生比较三种不同策略后会发现:已知条件是角 的正弦,通过求 来求 的运算量较大,由于 ③,因此, 在 是减函数, 是增函数,即 不是单调函数,而 在 是单调减函数,因此,求 最为简洁.根据 ,结合③知, .

三、反思实质异同,促进理解本质

数学问题形式多样,有些问题虽然形式不同,但可归结到为一类问题,通过对这类问题的反思,比较问题形式上的异同,剖析问题解题方法的实质,从而深刻理解数学问题及其解法,并通过对问题和解法进行归类,总结出通解通法,从而理解问题的本质,避免陷入题海.

例3若设 在 上存在单调递减区间,求 的取值范围.

解: ,问题转化为 在 有解,即 在 有解,令 ,则 , .令 ,则 转化为 ,易知 的值域为 .因此, 的取值范围是 .

反思:本题将函数的单调性转化为不等式有解的问题,解题结束后,可以引导学生与以下问题对比:①已知关于x的方程 在 有解,求 的取值范围.②已知关于x的方程 在 有解,求 的取值范围.③求函数 , 的值域.经过思考,学生不难发现:上述问题的其本质是相同的,都是围绕着求函数 , 的值域而进行变化和引申,核心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四、反思一题多解,促进灵活思考

解题结束后尝试运用不同的数学思想方法,探索是否还有其他解法.通过尝试一题多解,能够让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可以使学生对知识有系统和深刻的理解,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促进学生灵活思考,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4已知向量 ,对任意t∈R,恒有 ,则( )

A. B. C. D.

解法一:由 得, ,而

即 对任意t∈R恒成立,因此,

,从而 ,即 .因此, .

反思:学生在解答此题主要是运用了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运用上述方法仍然停留在代数的角度,且上述算法有一定的运算量,对向量的数量积和模等知识要求较高.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思考:既然向量有代数和几何两种表示,能否利用数形结合从几何角度思考呢?联想向量的减法和数乘运算的几何意义,可以认识到: 是 ,t∈R中长度是最短的.根据几何意义可以得到以下解法二.

解法二:如图1,几何意义是: 是 ,t∈R中长度是最短的.而点到直线的垂直距离最短,因此 .

五、反思问题拓展,提升解题境界

数学问题求解完成后,从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反思,譬如,逆命题是否成立?能否改变条件?结论能否加强?结论能否推广?经常进行这样的思考,有利于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能够对问题的整体把握能力,提升学生解题的境界.

例5已知向量 满足条件 , ,求证: 是正三角形.

证明:如图2,设 ,由 知,则 , ,则 是正三角形,从而 ,同理

.因此, 是正三角形.

拓展1:点O是 所在平面内一点, ,则点O是 的( )

A.重心

B.内心

C.外心

D.垂心

拓展1和原题比较削弱了条件,根据 ,设点Q是 中点,则 ,很容易知道点O是重心.

拓展2:点O是 所在平面内一点, ,则 的面积与 的面积之比是( )

A.2

B.1.5

C.3

D.

拓展2和拓展1原题比较将条件进一步削弱,并改变了问题,易知点O不是重心,这时可将问题向拓展1转化,延长 至 ,使得 ,延长 至 ,使得 (如图3),则 ,点O是重心.因为 , , .上述三式相加得, ,故有 :1.

拓展3:点O是 所在平面内一点, ,其中 是正数,求 .

拓展3和拓展2原题比较将条件推广到一般情况,类比拓展2的解法,可求得 .

综上所述,数学问题解决后,应该引导学生进行从解题错误原因、解题思维策略、问题实质异同、一题多解和问题引申拓展等多种角度进行观察、联想、分析、思考,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摆脱题海的束缚.通过解题反思,能够让学生查漏补缺,纠正认知偏差,巩固基础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