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地域文化风采的艺术呈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地域文化风采的艺术呈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梦寻咸宁”专题

《梦寻咸宁》简介:

去阳朔要看“印象・刘三姐”,去昆明看“云南映象”。2009年11月6日启动的“中国・咸宁首届国际温泉文化旅游节”,以一台大型民俗风情歌舞诗《梦寻咸宁》,展现秀美的咸宁、浪漫的咸宁、纯朴的咸宁。

《梦寻咸宁》以一对青年男女的浪漫爱情为主线,融入了山、竹、温泉、桂花等咸宁特有文化元素,利用提琴、呜嘟、盆鼓和铜鼓等本地乐器,展现了“挖山鼓”和“拍打舞”等民间传统艺术。剧目共分《序幕》、《山情》、《竹趣》、《泉韵》、《花神》、《尾声》等几个部分,各章节之间转换流畅,精彩纷呈,情节动人,散发出浓郁的泥土芬芳和醇厚文化韵味。

温泉旅游节组委会表示,希望把《梦寻咸宁》打造成旅游文化名片,让外地游客来咸宁,不仅可以泡温泉、赏风景,还能大饱眼福看演出。

作者简介:

黄中骏,1948年9月生,湖北武汉人,现任湖北省文联副主席、国家一级作曲。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湖北省音乐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文联文学艺术院院长。创作六场歌剧、音乐一部、独幕歌剧一出、歌曲七十余首。著有传统音乐论文、音乐评论百余篇。出版有专著《湖北传统乐舞概论》、《湖北民间歌曲探论》、《提琴戏音乐》和文集《乐艺纵横谈》、《乐评艺论》等。

地域民俗风情歌舞诗《梦寻咸宁》,以具有地域典型性、原汁原味的民俗歌曲表现形式为素材,以生产――生活――爱情――生命为主线,向人们艺术地呈现了该地域的文化风采

原生态的文化形态具有原始美的意义,是文艺创作的根基、素材。然而,对原生态文化形态的“照搬”不是艺术创造,将原生态文化形态作艺术呈现,即是实现原生态文化形态的艺术美升华。实现原生态文化形态的“艺术化”,使原生态的文化形态成为“文艺舞台上的艺术品”,是文艺家们承担的责任,是一个创作过程、创新过程,是具有新的文化内涵的艺术作品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在这一点上,《梦寻咸宁》的创作者们,为人们作出了有启示意义的实践。

将原生态的地域文化形态作艺术呈现,是在对典型的地域文化形态予以认识、把握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升华及创造性发展,在艺术的层面上,显示其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梦寻咸宁》的“原生性”、“本土性”文化特色表现得充分,地域文化的特性、神韵揭示得鲜活,营造并传递给观众的地域文化信息浓郁。这得力于创作者们从不同角度对该地域的文化特质进行了几种演绎和艺术诠释,实现了对“原生态”艺术表现语言的提炼、升华和抽象。创作者从六个方面对该地域文化风采作了艺术呈现。

一是将原生态文化形态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构思。《梦寻咸宁》将该地出土的古乐器――商代铜鼓、该地流传的民间乐器山鼓、呜嘟、提琴、脚盆鼓等,以及民间美术形式――布贴等作为文化符号纳入整个剧目的创作构思,使观众从视觉上就感受到作品的“原生态”、“本土性”。而舞蹈方面对《挖山鼓》、《打桂花》等生产动作的提炼和对《拍打舞》、《彩球戏》、《盆鼓舞》等民间舞蹈动作的提炼;音乐方面对该地域特色性音调的运用及典型性称词、方言土语的运用,都具有凸显文化标签的意义,使观众从视听两方面体验作品的“原生态”、“本土性”。

二是将原生态文化形态作为一种文化情景铺设。《挖山鼓・想老婆》、《摸秋・竹园嬉》、《闹喜堂・扯倒喝》等段落,分别生动地再现了该地域的生产情景、生活情景、婚俗情景,使观赏者很容易在歌舞性的艺术描绘中,“身临其境”地进入地域文化的“规定性”情景,目睹该地域民众的生产、生活、爱情状态,体验“原生态”、“本土性”地域文化“潜移默化”的感染力。

三是将原生态文化形态作为一种文化状态强化。《布贴秀・剪春歌》、《唱百花・温泉河》、《沐柏汤・泉中花》等段落,都通过歌舞形式,艺术性地强化了该地域文化恬静、秀美、充满活力的状态,通过以小见大、以柔克刚的表现手法,向观众召唤着热爱乡土、热爱生活、建设发展家乡的激情。

四是将原生态文化形态作为一种文化观念张扬。《神歌・请桂神》、《彩球戏・圆源缘》等段落,在将旧的文化形式予以改造的基础上,为地域文化观念注入了新的内容,艺术地表现了生活在具有丰富文化传统土地上的人们,一代又一代追求幸福、美满、太平、安宁、丰收的理想境界,向观赏者张扬了地域文化的本质内容。

五是将原生态文化形态作为一种文化意韵刻画。《拍打舞・响啊想》、《呜嘟提琴・曲为媒》、《打桂花・丰收乐》、《盆鼓舞・生太阳》等段落,都着意进行了意韵刻画。从声响到心想的转换,从呜嘟提琴对奏出新生命啼哭的回荡……无一不是在进行着原生态文化形态意韵的升华,使观赏者在对该地域文化意韵的体验中,深化对其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把握。

六是将原生态文化形态作为一种文化风格彰显。《梦寻咸宁》是一部将鄂东南典型性的原生态文化形态串联成“宝石”项链的文艺佳作。正是通过艺术性的集中展示,鄂东南地域文化风格得以凸显。从质朴而富有内力、弹性的基本舞蹈表现语汇中;从《梦寻咸宁》简约而婉转、明快的基本音乐表现语汇中;从直露而又寓意丰厚、给人带来丰富联想的歌词中,观赏者感受到的是该地域文化所具有的拙朴、率真、洒脱、流畅、悠扬的总体风格特色。

在对地域文化风采予以艺术呈现的过程中,《梦寻咸宁》的创作者们,既对原生态的、典型性的地域文化进行了“散点式”的展示,保持了原生态文化形态的独立品格,也对地域文化形态所含蕴的内在凝聚力和外在张力进行了艺术演绎,获得了作品总体结构“神不散”的整体性和统一性,起到了舞蹈、音乐、文学、舞台美术等各方面艺术表现语言的创新、发展和对地域文化优秀传统神韵予以展示、弘扬的双重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