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企业绿色竞争力分析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企业绿色竞争力分析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

长期以来,企业竞争力大都以耗费资源为支撑,或者以消耗资源为前提,而无论是资源的消费还是环境的改变,特别是污染和破环,都是有限度的,过度消费资源和破坏环境,不仅会使企业生产无法持续进行,而且还将破坏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因此,对企业竞争力的研究必须从构建节约型社会的战略出发,以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从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角度,研究企业竞争力问题,引导企业从资源型企业向创新型企业转变,从而培育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已开始认识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对企业可持续竞争力、绿色竞争力等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尚不系统。最近,在循环经济下,我国企业竞争力培育和提升迫切需要新的、有效的理论指导。已有的研究主要偏重于技术、设备、资金、人员配备等“传统”的直接要素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而忽视了资源、环境变化对其产生的间接影响。现有相关理论已经难以适应其变化的要求,也无法为企业形成长期竞争优势提供服务。探索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竞争力的形成机理,通过循环经济产生新的竞争优势,使企业产生持续的竞争力,这些问题成为企业面临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同时也成为管理科学研究的新课题。

2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性

“循环经济”一词,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丁于1966年提出,其意义主要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性经济增长,转变为依靠资源循环利用的生态型经济增长。在其随后的发展中,由于各国发展循环经济的背景不同,对于循环经济内涵的认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循环经济是通过三个层次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一是在企业的层面,即小循环,是在企业内通过推行清洁生产,减少生产和服务的物料和能量使用量,实现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二是在区域的层面上,即中循环,是按照产业生态学原理,通过区域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集成,形成区域间的产业代谢和共生关系;三是在社会层面上,即大循环,是通过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实现消费过程和消费过程后的物质与能量的循环。

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正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这是因为企业目前所面临的资源环境等现实压力促使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企业开展循环经济的现实压力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迫切需求

我国目前发展经济存在着一系列的资源和环境约束,首先,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存量约束,表现为我国资源禀赋较差,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其次,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流量约束,表现为我国资源利用效率低;再次,我国的环境污染较严重。而作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在人们保护自然、维持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呼声越来越强烈的背景下,仅像以前那样只重视自身经济利益的提升显然是不合时宜的,是不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经济发展与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矛盾要求企业在赚取自身利润的同时,主动承担起对环境、社会的责任,发展循环经济。

2.2迎接全球挑战的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以及中国加入WTO,宣告了中国市场与全球市场融为一体的时代的到来。中国企业要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就要符合各国不同的法规制度、不同的产品标准和不同的品质要求。在一些国家,尤其是西方的发达国家屡屡以环境保护为借口设置贸易壁垒的不利形势下,发展循环经济,获得ISO14000国际环境资格认证等绿色通行证显然是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一种明智之举。

3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绿色竞争力策略

(1)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市场培育。

①当资源的价格过低(低于其实际价值)或处于免费状态时,从降低投入资源成本角度来说,发展循环经济将没有吸引力。这时人们会对资源过度开发、过度使用、过度浪费,从而也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这就需要必须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对资源进行合理定价,使其价格能够真实反映其价值。具体为:在明晰资源产权的基础上,在通过分析国内有关资源的价格、国际上同类资源的可比价格,确定自然资源的定价政策的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价格体系形成中的作用,使资源价格能充分反映其市场供需关系、稀缺程度和开发利用的环境成本,搭建起发展循环经济企业与不发展循环经济企业公平竞争的平台。

②培育绿色消费市场,通过绿色消费拉动企业循环经济的开展。绿色消费市场的形成,首先,企业要不断地开发适销对路的绿色产品;其次,要培育消费者的绿色消费理念,引导消费者自觉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购买绿色产品;最后,应发挥政府需求(政府采购)对市场需求的引导作用。政府可采用倾斜性的绿色购买政策,如优先购买经过清洁生产审计或通过ISO14000认证的企业产品,引导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并通过发挥政府绿色采购的表率、示范和号召力作用,进一步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促进绿色消费市场的形成,从而推动企业循环经济的开展。

③完善市场竞争体系,建立包括价格、质量、服务、企业形象等在内的全方位的竞争模式,促进竞争手段的多样化。这种全方位的竞争模式为企业开展循环经济提供了动力,因为良好的企业生态环境将是树立企业形象,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2)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建设。

①要建立完善的市场准入制度。从必须符合市场规则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设立市场准入条件。如通过提高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产品的市场准入门槛,限制和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技术、产品和设备;对新建和改、扩建的工业项目,要求其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必须包括合理用能、用水方案。

②完善循环经济法律制度。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制度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依据和保障。我国《节约资源法》和《清洁生产促进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环保立法观念已经从末端治理转向了对生产全过程的控制。但总体上看,循环经济方面的法制建设依然较为薄弱,还不能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要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研究建立包括基本法、综合法和专门法在内的多层次的循环经济法规体系,既为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指导思想,又可利用可操作性的法律条款,如详细而明确的法律责任和污染损害处罚条款等,对企业开展循环经济进行激励(负激励)。

③完善环境税费制度,确保企业生产所造成的社会成本内部化。一方面,应加大环境保护税和排污费的征收额度。对企业征收的环境保护税和排污费等越高,企业生产所造成的社会成本内部化程度就越高,则企业越有积极性采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另一方面,应完善排污权交易制度,允许排污权进行合法有序的买卖交易,通过这种方法鼓励企业采用循环经济生产模式,因为对于未进行循环生产的污染企业来说,买进污染份额实际上是增加了排污费,从而增加了生产成本,也把自己推向了市场竞争的劣势地位。

(3)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企业技术生态化。

①多途径增强企业的生态化技术研发能力。首先,在企业内部应建立健全企业技术开发机构,培育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其次,开展国际技术合作,引进先进生态技术,提高生态化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能力和对外部技术资源、技术成果的选择、消化和吸收能力。第三,加强产学研的生态化技术研发合作。加强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和合作,以及在生态园区、开发区内开辟专门的实验研究区域,使产、学、政府各部门共同研究废弃物处理技术、再利用技术和环境污染物质合理控制技术等,为企业开展废弃物再生、循环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②多途径融资,加大企业的技术生态化研发的资金投入。首先,企业自身应多方面吸引资金,走发展绿色债券、企业集资、个人投资和外商投资相结合的路子,为企业发展生态技术提供资金保障。其次,应构建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如扩大银行对生态企业的信贷支持;深度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建立二级市场和一些地方性的小证券市场,给生态企业的产权提供交易的场所;积极发展风险投资,鼓励设立按照市场规律运行、主要投资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基金、创业基金等。最后,政府应直接投资进行循环经济相关方面的技术研究,并对企业自身所进行的有助于循环经济开展的技术研发工作进行财政补贴。

(4)建立科学和严格的循环经济管理体系。

①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逐步把资源和环境代价计入企业成本,真实反映、科学评价企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通过设置经济运行指标、资源消耗指标、循环再利用指标、废弃排放指标、建设保障指标和发展潜力指标,指导企业循环经济建设,使抽象的循环经济具体化。

②进一步完善循环经济发展指标考核体系,把发展循环经济的指标和措施具体化、定量化,纳入干部、职工的业绩考核体系,将部门、员工的责任与企业循环经济工作的开展挂钩,对忽视责任、违反规则的给予严肃处理;对发明新技术、降低产品的环境污染、促进企业生产流程的生态化改造,以及对生态营销有成效的部门和员工给予高额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如奖金、提成、技术持股、技术入股等。

(5)培育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竞争的产物,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本企业所特有的精神风貌和信念,并保证这种精神风貌和信念得以持久存在的制度和措施,它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是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灵魂。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一方面,必须将循环经济思想注入到企业文化中,在企业内部形成对循环经济的高度重视,让每个员工都充分认识到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生态设计、清洁生产、绿色营销等成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行为。另一方面,应向外界积极传播这种新的企业文化,例如,通过企业的环保宣传、领导和员工的环保行为等取得社会的认同,从而在获得良好的企业社会形象的同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种新的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洪传春,张雅静.基于循环经济模式的企业竞争优势分析[J].经济与管理,2006,(10):44.

[2]杜欢政,张旭军.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近期研讨综述[J].统计研究,2006,(2):63.

[3]齐建国.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综述(第15版)[N].人民日报,2006-6-9.

[4]徐蒿龄.循环经济的理论平台与实验平台[N].光明日报,2004-1-6.

[5]冯之浚,张伟,郭强,等.循环经济与末端治理的范式比较研究[N].光明日报,2003-9-22.

摘要: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和经济规模的扩大,人类在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财富的同时,也加剧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环等一系列人与自然的矛盾。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在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同时,保持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在目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大环境下对企业竞争力的研究,正成为理论界和实践家们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循环经济;企业绿色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