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太平经 中的生态伦理思想浅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太平经 中的生态伦理思想浅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论文关键词太平经 生态伦理 和谐

论文摘要早期道教的重要经典《太平经》包含了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其论述“道”、:“元气”“阴阳中和”是其生态伦理思想的本体论基娜出,并阐明了自然界的和谐及人与自然、人与天地万物的和谐.这些初始的生态伦理思想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提供了思想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为早期道教的重要经典,《太平经》又名《太平清领书》己经受到了许多道教学者的重视。《太平经》继承并发展了老子《道德经》的主题思想,认为“道”是万物的本根,道通过“元气”来化生天地万物,并以道的法则和谐运转,这些思想都为其生态伦理意识提供了哲学基础,从而为塑造天、地、人、自然万物的整体和谐提供了本体性的思考。在今天,从古代经典中挖掘生态伦理思想对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太平经》中生态伦理思想的本体论基础

《太平经》认为,道是万物之本根,通过元气化生万物,卷十八至三十四《守一明法》说:“万物之元首,不可得名者。六极之中,无道不能变化.元气行道,以生万物,天地大小,无不由道而生者也。”说的就是道为万物之本、不可名状,六极也是随着道的变化而变化的,道化生出万物,天地更不例外。天道有自己的运行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道作为万物的根本,又是通过“元气”来化生天地万物的,。元气遵循道的法则来运行,生化出天地万物。《太平经》认为,“元气”有“太阳、太阴、太和”三气,三气相通形成万物。卷十八至三十四《和三气兴帝王法》说:“阴阳者,要在中和。中和气得,万物滋生,人民和调,王治太平。”只有阴阳中和、三气和谐才能使人民顺意,万物生长。阴阳、中和是道实施的具体状态,是元气化生万物的和谐之势。《太平经》还提出“三名同心”,“中和者,主调万物者也”,认为天地万物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都包含阴、阳、和三种基本要素,合二为一,称为三名同心。“太阳、太阴、中和”三气和谐可以维护自然界生态系统的平衡,进而实现太平。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以后的道教在信仰系统、丹术符篆和仪式规范中都发展了三名同心、和谐发展的思想,为生态伦理思想提供了本体论依据。

二、《太平经》中生态伦理思想的具体内容

《太平经》包含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太平”主要讲的是社会的太平,而社会的太平又是以天地自然系统的和谐为依据的。因此,它既包括自然界的和谐,又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天地生养万物要遵循法则和自然规律,这样才能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太平”,才能达到太平之世。

《太平经》认为自然界生态系统的和谐是顺应天地之性,卷五十四《使能无争论法》指出:“天地之性,万物各自有宜,当任其所长,所能为,所不能为者,而不可强也。”天地之性,即万物各自的生长规律,让万物达到本身所能达到的状态,如果违背了天地万物的本性,自然界的和谐就不可能实现。当然,“天父地母”说也为人与自然和谐的说法提供了依据,人应敬父爱母,也就是顺应天时、珍惜土地。反之,人如果侵害自然,就是不孝顺父母,必然会受到惩罚。“天父地母”的重要概念,从生态学角度讲,包含了深刻的思想内容。

自然界生态系统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社会和谐、太平的基础和前提。当时的社会五行失序,兵疫水灾肆虐不穷,是极其混乱的,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太平经》提出了一些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而认为造成社会不和谐的原因是天地人三气不相通,三气不通、不能和谐共处、合成一家,天下难得太平。有的学者认为:“顺应民心,足其衣食,去其冤结,这是实现国家太平长治的根本条件。《太平经》就是吸收了当时一些关于和谐社会的思想,建构了自己理想中的太平世界。当然,这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但对于当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它引导人们摆正人类生存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积极倡导和谐,寻求长远发展,这也正是《太平经》有关生态伦理思想的旨归.

三、《太平经》中生态伦理思想的现实意义

《太平经》所蕴涵的生态伦理思想和观念在今天对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社会的构建、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对于树立新的生态伦理观和文明价值观仍具有现实意义。

第一,含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可持续发展理论主张以新的价值伦理观去审视人类,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提出:“天地中和同心,共生万物”,认为理想的太平世界是人与天地万物的和谐共生。当然也要考虑到后人的祸福、先人的功过,是否会给后人带来影响,这就是“承负”说。承负说隐含着为了满足当代的需求,而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这应该是寻找可持续发展理论依据的最早的道教理论。第二,蕴含着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从《太平经》生态伦理思想所包含的内容来看,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人的长远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当然社会的和谐必然离不开自然界的和谐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第三,对生态文明的现实意义。生态文明以尊重和保持生态环境为宗旨,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立脚点。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也必然带来贫困、污染的国际化蔓延,损害他人必然危机人类整体,因而维护人类的共同利益,就不能忽视人对自然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太平经》中的生态伦理思想唤起了人类对自然的“道德良知”和“生态良知”,人需要倡导在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和维护生态平衡的基础上,积极能动地改造和利用自然。

当然,《太平经》中有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内容是较为浅薄的、不成熟的,但它本质上体现了一种整体和谐的观念。作为道教早期的重要经典,《太平经》所蕴含的丰富生态伦理思想虽带有一定的宗教神学面纱,但它与当今的生态伦理思想有一致的共性。《太平经》所论述的自然界的和谐、人与天地万物的和谐等,都为我国及全球性生态文明的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有着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