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曾昭旭:自觉,是忠于自己的内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曾昭旭:自觉,是忠于自己的内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忠”是开发自己内在无私的爱的动力

一顶贝雷帽,呢子西装加牛仔裤,满头银发,风度翩翩。对曾昭旭教授的印象定格在2009年台湾的冬天。课堂上,中国哲学史的义理被他用温和幽默的话语化在人生经历和平凡生活中。他讲述自己的经历让今天的学生听来,都感佩叹服。同学们知道曾老师讲到激动处会喷口水,但还是喜欢课间围着他,除了询问儒家哲学,更多的是人生困惑,甚至是爱情苦闷。

时隔四年,再次跟曾老交谈,几乎没有多余的寒暄。“是是是”,谦逊的赞同之后,直入正题,这是他的方式,他常以谦逊温和的语气,坚持自己的决定,不容改变。交谈中,他提到最多的,是一个人的“自觉”。曾昭旭说,知道自己内在真正要什么。

曾昭旭生于抗战后期,3岁就跟着母亲四处逃难,7岁从广东逃到香港,12岁又到了台湾,乱世的颠沛让他从小就产生了切身的忧患意识。15岁,他开始了清晰的自我觉察,发现了自己荒谬的自卑感,他用了15年改变它,才在而立之年,基本建立了内在的自信。他坚持在生活中践行儒家“忠信”的理念,从尊崇自己的内心出发,“忠于己,信于人”,逐渐发现,这样才是他追求的真正快乐、有意义的生活。

“《论语》中,忠就是跟忠诚相关联,尽你自己内在的力量,或者说‘尽其在我’。当然关联到人的良知、良心,就是人自觉的力量,一般和忠恕和忠信联系在一起,就是‘忠于己,信于人’。对内对得起良心,发于真诚,然后才能够建立和别人可以信赖的关系。从这里延伸出来,对答应别人的事,或者他人付托的事,要很认真地完成,就是‘忠于事,而信于言’。”

曾昭旭说,孔子如果活在这个时代,也要谈爱情问题。他认为,爱情就是传统儒家心性学的最新形态。从上世纪80年代的《不要相信爱情》迄今,他出版多部有关两性情感的书,将儒家理念,融入他的爱情观。“因为‘忠’是开发自己内在无私的爱的动力,‘信’就是把爱的力量真正传递给爱人。爱如何开发出来呢?过去通过孝道,从爱亲人的行为逼发爱的能力,还有通过内在的自我反省。现在更合理有效的方式是通过男女爱情的真诚相待、互相帮助去开发爱的能力。”

曾昭旭与太太携手走过40余年,两人的故事用曾老自己的话是“说来话长”。在上世纪60年代,他就放弃了出于道义的订亲,毁弃婚约,而选择了真正的爱情,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风波。结婚前,他与妻子两人约法三章,彼此之间确立了婚姻中两人的相处方式。“我们并不是感觉孤单,或者一个人不能顺利生活,而找寻一个人去依靠,我们提倡两性的观念,夫妻应该是两个独立的人,彼此付出自由无私的爱来成就这个关系。完全肯定和尊重对方的自由,在不伤害彼此自由的前提下进行平等的互动。这样有助于建立两个人独立的人格,而不是互相的依赖、利用,最后伤害。大部分的两性关系都是这样的,互相视对方为我的财产,反而削弱了彼此的独立性。”

假的和谐,不如真诚得有点尴尬

温和的坚持,是曾昭旭尊崇自我的方式。他用这种方式保护自己的真诚,也改变人与人之间的虚伪。

曾昭旭为了解除中国人在人事应酬上普遍的虚伪、世故,尤其是吃饭的时候争着出钱,虚情假意的客套让大家都很累,他用儒家的“忠信”来处理。“如果我说出钱,一定是我乐意的,但如果对方争着出钱,我不跟你争,就你出,如果不是真诚的,那你就知道,以后跟我吃饭,你不想出钱就不要说,你说我就让你出,这可以让人与人之间推来推去的虚伪得到简化,以真诚相待。”

曾昭旭有“曾一杯”的绰号。中国人在吃饭的场合,常常拼酒,台湾也是有所谓先干为敬的风气。他拒绝被逼迫,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酒席上只喝一杯酒。“如果别人强迫掉,我就说,抱歉抱歉,我在酒桌上只喝一杯酒,如果你让了,等下我就没酒喝了。尽管言语温婉,但是态度很坚决。”无论对方怎么劝,他就是不喝,一边拒绝,一边不断地抱歉。往往令对方尴尬下不来台,但是所有人都看在眼里,“以后就没有人敢强迫我喝酒了,因为你勉强我,你就会尴尬在现场,慢慢就建立属于我自己的品牌。”酒桌上,朋友们都会说,这个“曾一杯”就只喝一杯酒,不要勉强他。连曾昭旭的老师跟长官风闻他的这一称号,都不敢勉强他喝酒。

“假的和谐,不如真诚得有点尴尬。”曾昭旭说,表面和谐,但其实大家彼此斤斤计较、虚假,这种和谐反而会慢慢磨损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意,毅然放弃假和谐,真诚交往,反而可以逐渐建立真正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