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卵巢颗粒细胞瘤30例临床病理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卵巢颗粒细胞瘤30例临床病理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 分析卵巢颗粒细胞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对我院2003年3月~2008年3月收治30例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切片病理检查证实。结果 本组30例术后5年生存率为93.3%(28/30)。结论 卵巢颗粒细胞瘤是低度恶性的卵巢肿瘤,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肿瘤大小等因素均影响预后,有远期复发可能,要终身随访。

关键词:卵巢颗粒细胞瘤;病理学;临床分析

卵巢颗粒细胞瘤,多发生于绝经期前后,亦可发生于少女或生育期。由于能分泌雌激素,可引起青春前期性早熟、生育期月经失调和绝经后阴道流血,常伴有子宫内膜增生、息肉、甚至发生腺癌。切面为实性、淡黄色;镜下可见成片增生的颗粒细胞中有小囊,小囊边缘的颗粒细胞呈放射状排列。根据年龄及病理特征可将卵巢颗粒细胞瘤分为成年型和幼年型两种,其中以前者最为多见,约占全部卵巢颗粒细胞瘤的95%以上[1]。本文对卵巢颗粒细胞瘤30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2003年3月~2008年3月收治30例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切片病理检查证实。患者年龄14~76岁,平均年龄53岁;其中

1.2临床表现 24例(80%)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阴道不规则流血,6例(20%)患者表现为闭经。12例(40%)表现为绝经前突然出现月经过多,经期延长;7例(23.3%)表现为月经过少直至闭经;10例(33.3%)在发病短期内逐渐出现男性化特征如出现面部痤疮、声音嘶哑低沉、体重增加、多毛发、增大等,4例(13.3%)患者伴有月经稀发、不发育表现;22例(73.3%)患者进行体征检查发现下腹部明显包块,患者主诉腹胀和腹痛。

1.3辅助检查 ①阴道细胞涂片:12例(40%)患者雌激素水平低落且为轻度影响,其余18例(60%)患者均为高度影响或极度影响,阴道粘膜出血过度角化现象。②血清雌激素水平及睾酮水平测定:7例(23.3%)出现血清雌激素及睾酮水平显著增高,10例(33.3%)出现轻微增高,13例(43.3%)血清雌激素及睾酮水平无明显变化。③子宫内膜检查:子宫内膜增生11例(36.7),办法子宫内膜癌1例。④B超检查:可见患者卵巢呈现不同程度的实质均质或囊性区,21例(70%)患者可见明显卵巢肿物。

1.4病理特点 本组患者肿瘤均为单侧发病,以右侧卵巢发病居多,27例(90%)。肿瘤大小悬殊,小者仅镜下可见,大者肿瘤可充满整个腹腔。瘤体为圆形、卵圆形呈分叶状,有包膜,表面光滑。切面灰白,并带有灰黄区,伴有出血、坏死及囊性变,囊肿数目不等,囊内含淡黄色清亮或血性液体,其中3例患者肿瘤较大,整个肿瘤几乎成为囊肿。小滤泡型居多,20例(66.7%),其次为梁状3例(10%)、圆柱样型2例(6.7%)、巨滤泡型1例(3.3%)、弥漫型1例(3.3%)。3例(10%)幼年型病理特征为弥漫性巨滤泡结构排列,肿瘤细胞多数呈圆形,核沟不明显。

1.5治疗方法 27例(90%)成年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进行全面的分期手术治疗,包括全子宫、双侧附件、大网膜、阑尾、盆腔淋巴结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等;对于有生育要求的10例Ia期患者给予病侧附件切除术,对于无生育要求的患者均给予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8例患者均为Ia期以上,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肿瘤细胞减灭术;12例手术患者术后均给予化疗及放疗辅助治疗,化疗药物首选顺铂。长春新碱和博来霉素(PVB)方案。3例(6.7%)幼年型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均为Ia期,为保留生育功能,给予病侧附件切除;术后采用顺铂、异环磷酰胺和长春新碱(PIV)方案化疗。

2 结果

本组30例术后5年生存率为93.3%(28/30)。7例(23.3%)患者于术后5年内复发,其中1例为幼年型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于术后第4年复发,经治疗无效死亡;其余6例均为成年型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复发时间为术后2~5年,平均3.6年,1例为II期患者治疗无效死亡。

3 讨论

卵巢颗粒细胞瘤属于性索间质肿瘤,患病率为0.05/100 000~1.7/100 000。卵巢颗粒细胞瘤呈低度恶性,占卵巢恶性肿瘤的2%~5%,大多数患者诊断时属手术分期I期,5年生存率达90%,但是易远期复发,20年生存率低于50%[2]。由于卵巢颗粒细胞瘤能分泌雌激素,故临床表现常有不规则阴道流血、闭经、不孕、子宫内膜病变、假性性早熟和腹痛腹胀,体检可有盆腹腔包块或胸腹水,故能早期发现。但由于卵巢颗粒细胞瘤的诊断主要依据病理学检查,而其他性索间质肿瘤与它同源,形态上有时难以鉴别。其次,各种低分化的肿瘤结构异型性明显,正常解剖结构很少,容易导致误诊。

成年型卵巢颗粒细胞瘤占全部卵巢颗粒细胞瘤的95%,95%为单侧;幼年型仅占5%;45%发生在10岁以下,32%发生在10~20岁,20%发生在21~30岁,3%发生在30岁以后[3]。幼年型卵巢颗粒细胞瘤镜下呈卵泡样,缺乏核纵沟,胞浆丰富,核分裂更活跃,可与卵巢上皮性癌相鉴别。卵巢颗粒细胞瘤通常表现为低度恶性,具有局限化和生长缓慢的倾向,与卵巢上皮癌相比预后较好。临床常采用手术切除辅以化疗放疗,短期预后良好。卫莹等[4]报道该病平均复发年限为5.9年(1~22年),复发后存活率年限为5.6年。本组患者术后5年存活率为93.3%。

参考文献:

[1]谭育松,郑莹,田雪红.肾上腺髓质素在卵巢颗粒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与颗粒细胞瘤中微血管的相关性[J].中国妇幼保健,2007,,15(35):264-265.

[2]Leendert H J Looijenga.H um an testicular(non)semi nom atous germ cell ours:the clinical im plications of recent pathobiological insights[J].The Joumal of Pathology,2009,218(2):146-162.

[3]杨惠英,包磊.20例卵巢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病例分析[J].山东医药,2010,16(13):78-80.

[4]卫莹,周颖,凌斌.卵巢颗粒细胞瘤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8,23(8):267-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