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全省首富村―官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全省首富村―官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官塘是琼海市潭门镇福田的一个小村,全村共有60户人口274人,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导下,利用科学技术种植西瓜,打响了“亚才”西瓜这个响遍全国的品牌,推动了全村经济的发展。从2003年以来,官塘村年种植西瓜10000多亩,产量8000多万斤,产值7000多万元,净利润年超600万元以上,实现人均年纯收入超二万元,是我省的首富村之一。

――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官塘村是一个贫穷落后出了名的穷困村,靠海不“吃”海,全村人均土地面积仅0.8亩,且有80%面积是盐咸地。土地瘦瘠,常年粮食产量超不过2万斤,是国家“挂靠的粮食返销村”。社会上曾经流传:“有女莫嫁官塘皮,地又瘦来路又坷,三天无雨地干旱,一日有雨水成灾。”如今全村59户已建起70幢近10000平方米的钢筋水泥楼房,购进摩托车120辆,汽车20多辆;家家安装电话、电视;户户购进音响、高档家具;全村实现了道路硬板化,院庭、巷道亮化、净化、美化,文化体育娱乐设施也日渐完善,正在建设国家级的文明生态村。

――准确领航,胜利腾飞的带头雁。一行行群雁不惧山高路远,不畏雨猛风疾,凌空变阵,令人赞叹不已,更令人称羡一雁当先,会领善飞的头雁。原官塘生产队队长、福田村党支部副书记洪传民就是这样的领头雁。

洪传民自1961年中学毕业后,抱着一股热情要在农村打出一片新天地的雄心壮志回到家乡。当年,由于受早旱晚涝的影响,全队近200人仅收获粮食2400斤,每个劳动日仅分配0.15元,人均收入低得无法计算。在这样情况下,他被当选为生产队队长。为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他首先带领农民改造盐咸地,砍掉杂木,围堤积水养鱼,根治田垄杂草,开荒造田。不足两年,200多亩的盐咸、沼泽地被改造成为良田,全队水稻面积从原来的156亩增加到400亩,同时改单造为双造,粮食产量从2400斤增加到10多万斤,当时是全大队粮食产量最高的队,解决了农民的吃饭问题。为了发展经济,他利用鱼塘实行鱼、鸭混养取得了成功,并向全县推广。他还利用塘边坡地种桑养蚕,成为全市(县)的示范点。全村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官塘因此成为全市(县)农业先进单位,洪传民也被评为市(县)先进工作者。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家四个党员(儿子、侄子)承包了生产队50多亩土地,挖鱼塘28亩,养鱼3万尾,种植槟榔3000株,年收入近5万元。有了一定的积累后,为早日实现小康的生活,他不断探索找门路。当他了解到岛内一些农民利用沙土地种植西瓜致富后,他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大胆地进行实践。第一年,他在鱼塘边的沙质土地上种植西瓜4亩,经自己辛勤劳动和精心管理,产出的西瓜很好。嘉积有一个商贩上门看到这么好的西瓜,非常喜欢。当时市场价格收购价为每市斤0.9―1.00元,但洪传民以每市斤0.60元售给该客户,并收取定金3000元。由于当时琼海地区种植西瓜数量少,不足车调运,该客户宁愿损失定金不摘瓜。因此,他只好自摘西瓜运往嘉积、海口等地以每市斤0.3―0.4元出售,损失惨重。洪传民并没有因此而气馁。第二年,他又带领一家人,清理鱼塘,利用塘泥200多车改沙地种西瓜10多亩。到了收获季节,青岛一客商来到田间看后说:“目前我走遍全岛所看到的西瓜,就你的是最好的。需要多少价钱?”洪传民说:“目前市场价格每斤是1.25元……”该客户说:“那么每斤1.20元是否可以?”洪说:“可以!”就这么三句两语,近十万斤的西瓜就售出去了。从此他悟出一个道理:要想先富起来,就必须专业化大规模种植,必须创出自己的品牌,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根据本地人多地少的实际,他决定走出去大面积种植。一九九九年,他带着一家人到东方市承包土地200多亩种植西瓜。他在技术上攻关,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探索,掌握了科学技术,当年收获200多万斤。销售200多万元,扣除成本纯利120多万元,洪传民甜甜地笑了。

几年以来,他靠科技种植西瓜年均收入近200万元,如今已拥有资产近千万元,并投资380万元在嘉积建起一幢6层1700平方米的“国喜宾馆”,兼营经营客房,花了100多万元购了三部小轿车,小康路子越走越广,成为官塘村致富的带头人。

――依靠科技,创出一个新品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官塘人在多年种植西瓜的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提高,他们在技术上实行“三改、二选、一投入”。

“三改”就改水、改肥、改重种。

改灌溉为滴灌。水对西瓜生长至关重要,“收与不收在于水”。过去种植西瓜一般采取灌溉。这样土地就一定要平整,必须选择水边种植,既耗工、耗水又不利于大面积种植。改灌溉为滴灌后,过去每人每天仅浇水3―4亩,现在采用了打井滴灌技术,每人每天可浇水80―100亩。同时不需选地和平整,不管田野高坡,不管河边、水圮,只要打口井就可以。既省工、省水、省肥、省药,又省费用。合理施肥是一门科学。过去种植西瓜一般使用化肥,这样不利于土壤改良,容易使土地板结、损坏西瓜毛根,影响产量。因此他们改无机肥为有机肥,这样既使土壤疏松增加有机质,同时提高抗病能力,减少病虫害,提高产量。

重种是一门科学。西瓜的种植,枯萎病是一种常见的病虫害,会使西瓜毛根腐烂影响西瓜重种,一般西瓜重种坡地要十年、田地也要四年。因此只能采取“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方法。如今他们科学利用南瓜和葫芦瓜的根部抗病力强的特点和西瓜尾蔓嫁接,换根解决了重种的难题,不但减少了费用又可在一块土地上打“持久战”。

“二选”就选品种、选气候。

选品种。过去一般种植“新红宝”,产量每亩一般3000―4000斤,他们改种“黑美人”无仁西瓜后,产量提高到4000―8000斤,最高可达10000多斤,增产20―60%,价格相应也有所增长。

选气候。西瓜生长一般在气温18度以上才能结果,既需要水而又怕水。因此,他们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冬季集中在三亚、陵水气温高的地方种植,秋季在东方、乐东等市县雨水少的地方种植,春季在琼海、文昌、万宁等地气候温和的地方种植。保证月月能种瓜、月月有瓜收。

“一投入”就投足资金。根据海南得天独厚的气候及春节至清明这段时间全国瓜果最少,而需求量又最大,价格最好,他们集中资金,重点抓好冬季种植。同时量力而行,就是有多少资金,种植多少面积,确保用工、肥、水、药等各种费用到位。在三亚,有些群众说:“琼海人真实在,不像其他地区人那样,只有能种植100亩的资金,而种200亩、300亩,结果人工、肥料,农药等资金供应不上而失败,所以琼海人产出的西瓜是最好的、价钱高。”

由于他们实行了有效的改革。充分掌握西瓜种植的技术,产出的西瓜又大、又甜、又脆、无毒害,是海南最好的。2001年洪尊才在博鳌种植西瓜32亩,亩产13000多斤,每亩纯利5000多元,创海南夏季西瓜最高纪录。所以,全国各地客户到海南购买西瓜一定找琼海的洪尊才购买。“亚才”西瓜便慢慢成为一个响遍全国的新品牌。为使村民充分掌握科学技术,尽快富起来,洪传民、洪尊才父子采取一手帮一手扶的方法把技术传授给他们。村民陈长坡在长坡种植西瓜200多亩,出现一种少见的病虫害无法根治,当时电话请教洪尊才。他接到电话后,便千里迢迢从东方赶到西瓜地指导,挽救了损失。为把技术传给大家,洪尊才手机电话费用月月超3000元,连春节也很少回家吃顿团圆饭。至今全村已有80%以上的村民掌握了种植西瓜的技术。大陆一些客户到海南承包土地种植西瓜,一定聘请琼海官塘的技术员。

――成立经济联合体,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单干好比独木桥,走一步来摇三摇”。“一花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官塘村在洪传民一家致富的影响下和带动下,他们找准了奔向小康的路子――种西瓜。他们决心把西瓜产业做大做强。陈长坡从1998年―2000年在日本留学并在异国创业,经营一间餐馆,年收入也不错,但他想,一个人在国外赚点钱意义不大,要使家乡的亲人都富起来才是自己的愿望。当得知家乡种植西瓜收入不错时,他就放弃在国外发展的机会,回家和村民成立了第一个经济联合体种植西瓜。经几年的发展,比在日本收入还好。至今全村50多户自愿成立了9个经济联合体,先后到三亚、陵水、乐东、东方、昌江、万宁、琼海、文昌等地承包土地种植西瓜11000多亩,并采取双造制种植。该村的最大户洪尊才联合体由三户人家组成,先后在东方、万宁、三亚、陵水等地承包土地种植4000多亩,最小的如洪尊川联合体在陵水承包土地也种植400多亩。在一般情况下,他们种植的西瓜亩产4000―8000市斤,产值4000―9000元,纯利2000元左右。他们采取按资金投入,按股份分成的作法。对那些既无技术又无资金的村民,则采取空股分成的方法。这样既提高大家的责任感,又有收入,慢慢积累,共同富裕。全村有50%以上村民如今成为老板,都是从“奴隶到将军”而富起来的。

近来,在岛内种植西瓜已不能够满足他们的愿望。因此,他们派员到越南、缅甸等国考察,准备利用越南、缅甸的廉价土地和人力资源,计划走出国门种西瓜,打开国际市场,把西瓜产业做大做强。

――拓展销售渠道,开辟广阔市场。他们利用“亚才”西瓜这个拳头产品,在2006年3月该文明生态村建设的启动,筹集资金15万元在本村举办了首届西瓜节,邀请了全国各省、市的西瓜商,省内各市县的西瓜种植户及各新闻媒体500多人参加了盛会,还请了海南最好的剧团――海南琼剧团演出,并邀请文昌、海口、定安、琼海等市、县排球队,举行循环比赛,把西瓜节搞得轰轰烈烈,家家户户宾朋满堂,在全省甚至全国有了一定的影响。参加西瓜节的时任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姚传秋说:“想不到一个村民小组能够组织举办这样一个影响全国的盛会,真了不起。”

官塘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村变成一个全省首富村,成为一个响遍全国的西瓜村,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迪:他们有一个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脚踏实地,稳扎稳打的创业理念;有一个能带领全村人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领头雁,成立了一个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经济联合体;掌握市场信息,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发展专业化的生产,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共同走上了富裕的道路。从而把自己的家乡真正建成了一个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