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最美的风景是曾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最美的风景是曾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管子・上篇・权修》

我的从教之路,犹如品茗。初品,苦涩;再品,知味;终品,沉醉。

教学,想说爱你不容易

没从事过教学的人,没资格说自己完全了解教育;没从事过小学教学的教师,教学生涯是不够完整的;没在偏远乡村从事过教学的人,不能深刻体会教育事业的神圣。

依然清楚地记得,自己中招考试报志愿时的情景。烈日下,我拿着报名表无从下手,不知道该填报什么专业,像一只无头的苍蝇,又像是热锅上的蚂蚁。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们只知道努力供我上学。至于我将来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他们无法给我任何建议。家里没有识字的人,我只好自己决定命运了。当时看到一位老师在帮学生选报志愿,填了“师范”专业。我不知道“师范”二字意味着什么,但我想跟着老师选报准没错。于是,我就在志愿栏里工工整整地写上“师范”二字。就这样,我懵懂地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顺利考上了师范。三年学习,我才真正懂得“为师”二字意义的沉重。我才明白将来我要当一名人民教师,要教书育人,要为人师表,感觉肩上要承载很多东西。这让我期待,兴奋,也忐忑不安……

我毕业了,顺理成章地踏上了三尺讲台,开始我的传道授业解惑之路。

有句话说得好: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我的理想同样被现实粉碎。我工作的小学位于一个偏远的乡村,离家几十公里。我和那些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一样,充满了激情,感觉身上有用不完的力量。备课、请教、做家访……总觉得面对那些渴求知识的眼睛,我必须负责任,有担当。

然而,由于环境的封闭,我几乎每日都重复着完全相同的生活。日子一久,我渐渐对此感到厌倦和恐慌。我试问自己:这就是我要的生活吗?我的一生就要这样度过吗?工资少得可怜,生活拮据,工作付出毫无新意,以及每周来回几十公里的奔波,这都使我不断动摇着,产生了想挣脱的欲望。我决定重新选择我的生活,重新思考我的人生。于是,我又回到了中招选报志愿时的那种状况。该走向哪里呢?我反复咨询和查找资料,终于找寻到一个方向。

寻梦,撑一支长篙

或许是出于逃避,或许是内心的召唤,在经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在别人的不解和家人的反对声中,我下定决心辞去稳定的工作,重新开始寻梦。我明白只有再次求学才能真正改变我的命运。于是经过半年的玩儿命复习,我如愿以偿地通过了考试,走进了郑州大学外语学院。

至此,我从一个普通小学教师变成了一个渴求成长的高校学子。

然而,进入大学之后的我并没有轻松起来。大学的确是造就人才的地方。来到这里,我才发现自己以前的世界是那么小,思想与眼界又是那么狭窄。同学们严谨的专业知识,以及越来越严峻的就业现实,让我的压力更大了。我就像只井底之蛙,被时代远远地甩在后面。我知道毕业之后自己同样会面临就业问题。虽然有过从教经验,但以前在师范所学的知识陈旧,面也过窄。我必须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否则就有可能遭到淘汰。我收起杂乱无章的想法,以更为谦卑的态度学习着。我相信天道酬勤,唯有苦学再苦学,我才能追上别人。

当别人还沉浸在梦乡时,我已经拿着专业书在金水河畔开始了我的晨读;当夜已深沉,只有路灯伴随着我孤单的身影走回宿舍。寒来暑往,从未间断。我就像一个边缘人,与大学里的丰富和多彩没有丝毫交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学习。深入的学习令我感到充实,一种成长的充实。我喜欢这种感觉,沉醉于这种感觉。于是在临近毕业的一年,我做出了人生又一个重大决定――考研!

虽然做出了决定,我却不知道能否实现这个梦想。当时我所认识的人中,还没有考上研究生的。很多人劝我放弃,别费那个劲,我却很坚持,可能是因为当时一些同学也都准备考研,我受到了他们的感染。我想,考研本身就是一种历练,一个学识提升的过程,就算考不上,于我也有益处。其实,我内心里还有一个担心,那就是我对未来仍然一片迷茫,不确定毕业之后究竟该做什么。考研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也算是缓冲。

兴许是得到了上天眷顾,自己的辛苦付出换来了结果。我通过了研究生考试,被河南大学文学院录取。我收拾好行李,又走进了河南大学,这就走进了我的精神圣地。

读书明志银杏斋

走进河南大学,扑面而来的是她那古朴典雅的气息,是她那历史沉淀的厚重,是她那恬静而不失活力之美。

“河大,我来了。”我对自己说。

我不知道当初所做的决定正确与否。想起一路走来的艰难,自己该感到庆幸:我终于熬过来了。我在河南大学仁和公寓旁的一个小院子里租了一间房子。院子里有一棵银杏树,树叶已经落下,枝杈上只剩下不多叶子在秋风中摇曳,一如我当时的心境,有点兴奋,却又掺杂着对未来的迷茫。

我思索着我的研究生生活该如何度过,如何做学问,如何读书,如何选课题,如何写论文,如何定方向,将来从事什么,等等。看似忙忙叨叨,实则无处下手。我决定去找我的导师谈谈,把我心中种种困惑说与他听,希望他能给我一点建议。

导师是个踏实而健谈的人。他给我讲了一个长长的故事,一个从小学教师蜕变为大学教授的故事――他自己的故事。他说:“这是一个艰辛而又漫长的过程,我在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也曾有过许多其他想法,但有些不切合实际,不能过分追求。读研的时间和机会都是很宝贵的,你一定要在思想境界、学识修养上都有一个大的提升。要真正地去多读书,多思考,把眼光放远,做事情少些功利心。你有过从教经历,不妨多关注教育,观察教育。若能再从事教育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关键在于你的心态,以及你对教育的认知程度,不要为教而教,那样的话,到最后仍在原地转圈。”最后,他还告诉我一句让我至今铭记的话:“以出世的心态做人,以入世的心态做事。”

导师的一席话如醍醐灌顶,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身上浮躁的毛病。自己以前太过执着于成功,计较工作的得失,忽视了工作本身的价值,忽视了寻求人生的意义。“以出世的心态做人,以入世的心态做事。”这不正是告诫我要看淡浮名,用心生活吗?

驱除了思想上的雾霾,我轻装上阵,潜心修行。

在导师的指点下,我把目光再次投向教育,特别是中学语文教育,并开始尝试写作。我几乎每天都在图书馆读书,偶尔跑去听听报告。那段时间天气很热,晚上常睡不着觉。我索性在院子里银杏树下摆上桌子,查查资料,写一些小的文章,倒也没觉得难过。随着学习和实践的深入,我越来越认识到中学语文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普遍的情况是,学校高喊着素质教育的口号,却更加扎实地实行应试教育;高中教育中重理轻文,语文教育的空间与时间被严重挤压,学生的语文素养亟待提高;语文教育观念落后,方法陈旧,跟不上时代的要求,语文课甚至被学生称之为“消遣课”等。我逐渐有了激情,觉得自己应该为改变现状尽一份责任,为语文教育出一份力。尽管不能力挽狂澜,但为之呐喊助威还是可以的。

明确了自己的志向,这令我激动不已!心态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会随之改变。我变得从容而细致,学会慢下来观察生活,思考人生。在进行毕业论文的写作时,我偶然间抬头看去,才发现院子里那棵银杏树已穿了一袭新绿出现在眼前,那么淡雅,清新,旺盛。我兴致盎然地饱蘸浓墨,写下几个大字,将我的住处冠名为“银杏斋”。几个月后,我拿到了硕士学位。临走时,我与导师对坐小酌,聊至深夜,也明白了该何去何从。

回归桑梓书芳华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还有什么比培养人才更为重要和有意义呢?我重新站回了讲台。相较于前,我已能平静地面对生活和人生,教育也成为了我终生的追求。现在,没有什么比让每一个学生都各尽其才、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更让我快乐的事了。

我尽我所能把语文课上得精彩,使更多学生认识到语文的魅力和博大精深,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应付考试,忽略了人文本性。我引导学生重视经典的传统文化,学着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更加客观而冷静地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用钱理群先生的话说,就是对学生进行“立人”教育。

语文不仅关乎母语教育,更是国人学习文化的基础,也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语文学不好,何谈成才?我教育学生不要只做知识的记忆库,要学会思考,试着创新。我要求我的每一位学生,要坚持阅读,不仅自己读,还要一起读,我跟他们一起讨论。我还跟他们一起写作文,互相批改,让他们看我以前幼稚的作品。

我倡导“语文为人生”这样一种教学理念,并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我教的班级学生语文素养均有明显提升,这让我感到深深的欣慰和满足。

想当初我带着一种复杂的感情离开教育,甚至在心里发誓不再从事教育。到后来学成归来,带着一种使命感重新站回讲台。这是一个成长和提高的过程,伴随着一次次的抉择,我也经历了一次次心灵洗礼。

我想,教师对待教育的态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就业、职业、事业。你可以把它当谋生手段,可以把它当工作,也可以把它当成事业;你可以敷衍它,也可以为此奋斗终生。我欣赏这样一句话:天地生人,生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这告诉我们,事业如人,折射着自己的人生态度。作为一名教师,唯有对待教育事业珍惜、热爱、投入,才能成为天地之间人们所称道的――“为师者”。

我的从教之路犹如品茗。

苦涩是它的历程,平淡是它的本色,而清香却是它最好的回味。

(责 编 莫 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