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学生自信影响因素分析及提升对策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学生自信影响因素分析及提升对策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自信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发挥重要作用,近期一项调查表明,大学生自信缺失的现象较为明显,父母教养方式及家庭环境、成败经验、归因方式等都会影响自信的建立,我们可以通过正视自我、积极心理暗示、开展心理健康讲座等措施提升大学生的自信。

【关键词】自信 父母教养方式 归因方式

1. 引言

对于自信的定义及内涵,学术界存在多种不同的观点,车丽萍对其进行了总结:Basch认为自信是人对自己的感觉,关键在于“能力的经验”。Jackson指出:自信既是一种持久的人格倾向,也是一种随环境调整的易变的自我评价状态。综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自信是对自我能力、技能等的客观评价,是认为自己能够胜任某项工作的积极的主观感受。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加剧,大学生无论面临学业还是就业问题,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能否拥有面对挑战、不畏挫折的自信,是否具备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不仅关系着大学生自身的成长成才,而且对于高校如何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国家后备力量起到重要作用。然而近期对济南市某一高校597名在校大学生的自信状况调查结果表明,选择“缺乏自信”和 “感到自卑”的人数分别为279和126,分别占总人数的46.7%和21.1%。由此可见,目前高校大学生中缺乏自信和具有自卑感的学生较多,自信的缺失将会严重影响大学生自身发展,因此如何提升大学生的自信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

2. 大学生自信的意义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缺乏自信是失败的主要原因。”可见,自信的建立能够帮助人们坚定必胜的信念,激发获取成功的内在动力。当今90后大学生青春洋溢、富有朝气和活力、思维敏锐、思想独特,对知识和成功的渴求更加强烈,因此自信对他们的作用更加明显,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大学的教育模式不同于基础教育,教学内容和方式更加灵活多变,对学生的主动性要求更高。自信的大学生能够抓住各种机会加强与教师的沟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报告,并毫不羞涩的与报告人进行交流,大胆提出问题并寻求及时的解答,有利于学业的顺利完成。而缺乏自信的学生总是畏首畏尾,甚至连上课都是坐在后排,不仅影响了与教师的目光交流,而且不利于自己对知识的掌握。

(二)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自信强的学生勇于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他们不畏失败,乐于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尽情展示自己的才能,挖掘自己的潜能。在活动过程中锻炼自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坚定的意志品质和建立健全的人格特征。

(三)有利于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大学就是半个社会,学生除了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外,还要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自信的学生性格更加阳光开朗、积极乐观,善于与不同的人进行交流,并且能够很快适应复杂的环境。即使来到陌生环境、遇到陌生人,也能努力调整自身状况从容大方的应对而不是选择退缩或逃避。自信能够帮助他们及早的适应新环境、做出新变化。

3. 大学生自信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父母教养方式及家庭环境。父母教育方式是指父母在教育、抚养子女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行为倾向,是其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综合体现(谢蓓芳等.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适应行为学业成绩的关系[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父母如果对子女设定过高的目标,急于求成,揠苗助长,提出不符合子女当前能力的要求,会对子女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进而使子女为不能很好地实现父母的期望而感到自卑和无能。轻松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对子女的自信培养和健康心理素质的养成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民主型家庭的大学生自信明显高于非民主型家庭。家庭大事采取民主商议的方式,父母多听取子女的意见,会让子女有一种被重视和认可的感觉。如果对于子女成长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哪怕一小点进步都能给予及时的赞扬和鼓励,会使子女的成就感增强,进而自信倍增。如果父母总是经常严厉的指责和批评,甚至总是将自己的子女与其他孩子比较,会使他们相形见绌,自信备受打击。

(二)成败经验。他人成功经验对个体自信有显著影响作用,特别是与个体类似的他人的成功经验可显著提高个体的自信水平;个人直接成败经验是产生个体自信差异的原因,且个体在某方面的成功经验可显著提高其在该方面的自信。他人如果在类似的问题上取得了成功,必然对其他人产生积极的影响和暗示作用,他们会相信既然别人能够成功,自己通过努力也会成功。同时,如果自己有过成功经验,当面临类似事件发生时,就不会恐慌和不知所措,相信自己能够获胜。

(三)归因方式。韦纳的归因理论认为,把成功与失败的行为归因于何种因素,直接影响到个体以后做事的积极性和情绪情感。如果一个人将失败归因为自己的能力差、技能低等内在的原因,则会从根本上否定自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进而可能产生自己不如别人的自卑感;相反,如果一个人将失败归因为时机不好、准备不充分、努力不够等因素,则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有利于自信的提高。

4. 大学生自信的提升对策研究

(一)正视自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任何人都是优点和缺点的集合体,所以大学生要一分为二的全面看待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又要客观的评价自己的缺点。有些缺点和瑕疵是可以通过努力改变的,如懒惰、拖沓等,只要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并抱有积极改正的态度,都是可以改变的。然而有些缺点可能是与生俱来的,如个子不高、长相一般等,是无法通过后天努力改造的,这时就要悦纳自己,善于接受自己的不足。要意识到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更不能拿着自己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作比较,否则只能加重自卑感的形成。要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在其他方面出色表现来弥补不足,同样可以成为一个出色的人。

(二)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增强人际沟通能力。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学以致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喜悦的情绪和成就感,自信感也会增强。实践过程中必然需要与人接触,在交流中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多分析比较在处理同样的事情时,别人是如何处理的,有没有可以借鉴学习的地方,找到差距,及时弥补,自己只有在不断的学习和完善中,才能得到不断进步和提高。

(三)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在心理学上,自我暗示指通过主观想象某种特殊的人与事物的存在来进行自我刺激,达到改变行为和主观经验的目的。自我暗示有消极和积极之分。消极的自我暗示是指在做事之前,就暗示自己能力不足、困难重重、很有可能会失败,而这种不良情绪会影响自己的正常发挥,很有可能导致结果的失败,进而又会印证之前的消极暗示,形成恶性循环;积极的自我暗示是指每次做事之前,都暗示自己“我能行,我一定能成功”,有利于保持良好自信的心态。例如大学生可以在每次考试前对自己说“我已经复习的很充分了,我一定能考好”,这样他们的自信会极大的增强。

(四)设定合理可行的目标。如果目标定的过高甚至不切实际,很难通过努力达到,那么就会令人感到沮丧,进而自信备受打击。所以制定的目标一定要符合自身实际,要能够通过一定的付出和努力实现,而这种成就感有利于自信的提升。

(五)高校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高校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外,还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尤其是自信培养。通过开展专题知识讲座、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健康咨询等一系列活动,在大学生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授提升自信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发现周围人的优点,挖掘自身潜力,提高自信。

(六)增强高校辅导员在培养学生自信方面的能力。高校要对辅导员进行自信培养方面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辅导员自身素质,增强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辅导员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时,要更多采用积极鼓励的话语,多肯定学生取得的进步,对于后进生,哪怕很微小的进步也可以有意夸大,让学生更多的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赞扬。

【参考文献】

[1]车丽萍.国外关于自信的研究综述[J]. 心理科学进展,2002,10(4):418-424.

[2]谢蓓芳等.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适应行为学业成绩的关系[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

[3]赵宏,赵芳.大学生自信的调查研究[J]. 辽宁师专学报,2004(3).

[4]车丽萍.成败经验对大学生自信的影响实验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2004,26(1).

[5]马娟.大学生自信的影响因素及其提升策略[J]. 聊城大学学报,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