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大学公共俄语教学中的国情文化导入及途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大学公共俄语教学中的国情文化导入及途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俄语作为大学公共外语的教学中,尤其是对于俄语为零起点的学生,适时融入俄罗斯国情文化背景知识可以增加学生对俄语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结合教材内容,在词汇、课文、听说这三个教学环节中有意识地介绍俄罗斯国情文化背景知识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正确运用俄语进行交流提供保障。

关键词:国情文化;俄语教学;公共俄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8-0249-02

一、国情文化知识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众所周知,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中,学习兴趣是最可利用的有效因素,因此,在大学俄语教学中加入文化内容正是合理利用了这一有效的因素为教学服务。将文化内容贯穿于整个外语教学中能使教学过程变得丰富多彩,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俄语的兴趣,进一步增强俄语语言感受能力。

现在的低年级大学生是看着日本、美国动画片长大的90后,他们从小学就开始接受英语教育,对英美国家了解较多,而对前苏联和俄罗斯的国情了解甚少,也谈不上对这个国家的兴趣。对于大学将俄语作为公共外语学习的学生基本都是零起点,加之俄语语法难度大、课时少,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完全丧失信心。如何针对这种情况提高大学公共俄语的教学效果,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严峻挑战。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在教学中适当地导入俄罗斯国情知识,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畏难情绪,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深入地了解这个国度,更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符合俄语语言习惯的表达方法。

二、国情文化知识对培养俄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作用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镜像。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萨皮尔曾说过:“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正因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所以文化教学便成为外语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苏联对外俄语教学就对语言国情学相当重视,“俄语作为外语教学中的语言国情学问题”一文作者甚至指出:“语言国情是俄语教师工作中的一个方面,从其地位来看,完全可与语言教学中的一些传统方面,即语音、语法、词汇和修辞相提并论,而从其意义来看,还远远超过它们”。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语言达到交际的目的,而学习外语知识、掌握外语技能、提高运用外语的能力是与熟悉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密不可分的。所谓精通某种语言的人,必定是一位充分了解所学语言国文化历史背景、社会风俗习惯和人文礼仪的人。

在学习俄语时,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词汇及众多的语法规则,然而在交际场合却经常不能恰当地运用它们,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学习语言时将语言与文化分离,所以在教学中不能忽略这一环节。另外,不同国家的国情不同,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特有的事物和现象,这些事物和现象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包含丰富的国情文化内容,在另一国家的语言中无法找到相应的词汇和语句对译,只有通过描述才能弄清词意,比如“火锅”,译为俄语通常是китайский самовар,但中国的火锅也只有早些年使用的铜火锅与самовар在外形上相像,近年饭店里的火锅连外形上与самовар也没有共同之处了,而且俄罗斯的самовар是用来烧开水的,所以需要向俄罗斯人解释这是традицио

нное китайское национальное блюдо,并且讲解就餐程序,这样对方才能真正理解其意思。

三、大学公共俄语教学中导入国情文化的途径

外语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语言能力,而且还要具备交际能力。俄语不仅要作为知识来掌握,更要作为一种交流工具来使用,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运用俄语时,不仅要“合乎语法”,而且要恰当、得体,可以为人接受,同时也要求教师除了传授正确的语音、语调、语法知识外,也不可忽视语言背景、文化的渗透。在课堂上主要是利用词汇、课文和听说练习来导入国情文化知识。

(一)介绍包含国情文化的词汇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尽管多数词汇在各种语言中都能找到对应的词汇,如вода-水;гора-山;река-河等,但有一少部分词汇却包含着丰富的国情知识,对于熟悉国情的本民族人来讲,在理解上不会发生任何障碍,但是对于外国人往往会难于理解或容易产生误解。

包含国情知识的词汇有些是一种语言特有的词汇,有些是在两种语言中有对应词,但包含的国情知识不同,比如борщ一词,译为“红菜汤”或“罗宋汤”,是俄罗斯以及乌克兰、波兰等东欧国家餐桌上经常出现的浓菜汤,甜菜是主料,课上可辅以图片介绍。

对于两种语言中意义基本对等,但又不完全等同的词汇应该加以解释。比如школа一词,看似俄汉语是对等的,译为“学校”即可,但实际上俄语的школа与汉语的“学校”并不完全等同,这就需要讲解国情背景知识。比如2004年9月1日俄罗斯别斯兰市发生了一起劫持学生、教师和家长作为人质的恐怖活动,恐怖事件发生在школа № 1 города Беслана(别斯兰市第一学校),国内媒体多译为别斯兰市第一中学。事实上在前苏联和俄罗斯,школа是包括中学和小学在内的十年制或十一年制学校,这跟我国是不同的,我国的学校要么是小学,要么是中学。

再如,俄语的клуб一词源自英语的club,但包含的国情背景却不同。在俄罗斯俱乐部是大型企业、学校的文化娱乐中心,而英国的绅士俱乐部是上层社会的社交场所,往往都有数百年的历史,加入时须经人介绍,并且要交高昂的会费。以前,中国的俱乐部同俄罗斯的一样,都是单位、企业的娱乐场所,但近年随着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国际化,我国也出现了高级商业俱乐部,成为特殊的商业交际平台。社会发展导致语言内涵发生的变化,也是国情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介绍课文中的文化背景

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在讲解课文的时候介绍相关背景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加深印象。

课文中,有些表达法看似含义明确,事实上却存在着不易察觉的差异。比如学生说“我家”时喜欢用моя семья来表示,这是汉语的直译,但实际上在俄罗斯,当孩子与父母生活在一起时,应当说наша семья,只有独立成家后才说моя семья. 再比如,пить чай两种语言都是“喝茶”的意思,但在中国就是一杯清茶,而在俄罗斯,пить чай指喝茶的同时还要吃些点心,通常喝的是加了糖的红茶。这种表面看上去相同,但却有不同内涵的表达方式在俄汉译中还有不少,教师应注意为学生讲解它们的区别。

(三)在听说课上导入文化背景知识

在听说课上,首先涉及称呼的问题。在对待称呼的问题上,中俄两种语言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在俄罗斯的公共场合,女性喜欢被称呼得年轻些,所以在商店、饭店、银行等服务性行业,经常称呼女性为“Девушка”,这几乎与年龄无关,甚至对一些上年纪的女服务员也可以用这种称呼方式。有些中年女性相互之间甚至用“Девочка”相称。但在中国一般用“老+姓”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在汉语文化中,“老师”、“医生”等一些表示职业、职务的词可以直接用于称呼,表达说话人对所指的尊敬,然而在俄罗斯文化中,这类词一般不作为称呼,尤其是如果用阴性形式对女性称呼,则有藐视和不屑一顾的含义,所以犯这种语用错误比语法错误还让人难于接受。在课堂上对老师的称呼是表示职业,不论是称呼男老师还是女老师,只能用阳性,经常用的称呼形式为“Товарищ препода

ватель”或“Товарищ учитель”,当然最恰当的称呼形式是“名+父称”。

通过给学生看俄文电影、听俄文歌曲也是补充国情文化知识的重要手段,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电影直观地了解俄罗斯的风土人情以及俄罗斯人的非语言交际手段,比如俄罗斯特有的手势语:Щёлкать по горлу(用食指弹脖子)表示“邀请喝酒”、“想喝酒”、“醉了”;Проводить пальцем по шее(用食指横在喉结处划线)表示“吃得极饱”、“不能再吃了”;Сцеплять пальцы(将两个小指勾在一起)表示“友谊”、“和睦相处”;Крутить у (возле)виска(食指指向太阳穴并画圈)表示“疯了”、“傻了”、“缺心眼”等。

结语

学习外语并不只是为了学习该语言,而是为了在工作中运用它,使之在跨文化交际中发挥交际功能。外语学习始终伴随着文化因素,即使最出色的外语学习者,也可能因为文化国情知识的欠缺而导致交际受限,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把文化国情知识的传授贯穿于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的所有环节,努力帮助学生了解所学语言国的文化以及与其母语文化和其他国家文化的差异,只有这样才能消除文化盲点,把握语言教学中最本质的东西,使学生在用俄语交际时能准确表达思想,避免因文化差异引起的交际障碍。

参考文献:

[1][美]E.萨皮尔.语言论[M].赵卓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2]М.Баранова. Методика преподавания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M].1985.

[3]В.波里先科,Ю.普罗霍罗夫.俄罗斯文化国情辞典[M].郭津楷,译.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5.

[4]吴克礼.俄罗斯社会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5]方福清.关于俄语语言国情学的几个问题[J].中国俄语教学,1988,(1).

[6]褚敏.俄语称呼语的变迁[J].外语学刊,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