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山区高等级公路原生态景观构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公路建设除了满足距离短、速度快、流量大等交通运输要求的同时,还应注重其环保效应和景观效应。本文以武神公路为依托,根据工程沿线具体情况,在系统分析武神公路不同高程景观空间层次和景观元素的基础上,对该公路的景观规划设计、景观形态设计、景观色彩设计和绿化景观设计等进行了探讨,探求合理的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方法。
1公路原生态景观的含义及构建意义
1.1公路原生态景观含义
“原生态”是指一切在自然状况下生存下来的、未经人为破坏的生态。原生态景观,即指在自然状态下,未受人工影响、干扰的生态景观或生态原状景[1]。公路原生态景观不能简单的引申为“在公路沿线,未被人为破坏的生态景观”。由于修建公路本身就是一种生态破坏行为,其不可能再保持原生态景观,即使是之后对破坏的山体进行生态恢复与重建,也带有浓重的人为痕迹,所建立的景观不是真正意义的原生态景观。因此,本文所提的公路原生态景观的含义是指:采用人工植被恢复技术,利用沿线优良乡土护坡植物,包括草、灌、藤、乔等植物,尽可能恢复公路修建造成的裸地,使之达到与周边山体植物、颜色与景观一致效果。
1.2武神公路原生态景观构建意义
1.2.1武神公路简介
武神公路起于武当山下的丹江口市六里坪镇,止于神农架林区木鱼坪镇,途经丹江口市、房县和神农架林区的8个乡镇;建设总里程为225.1公里。全线采用二级公路标准,设计车速40(60)km/h,路基宽度8.5-15.5m。武神路是连接武当山至神农架的二级旅游公路,是鄂西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圈的重点项目,也是十堰市2009年重大项目之一。武当山、神农架地处鄂西北大山深处,武神公路可谓穿越千山万壑。在武神公路建设中,由于沿线距离长,海拔起伏变化,地质结构复杂,建设中桥梁、隧道、高边坡、混合边坡等应有尽有,软地基、膨胀土、泥石流、大溶洞等时有出现,堪称普通干线公路建设中的 “百科全书”。
武神公路的修建,一方面,促进了沿线地区物质与精神生活的相互融合以及信息交流,带动了当地经济的迅速发展,改善了沿线居民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为神农架国家森林公园提供了良好的宣传平台以及提供更为便捷的交通,实现了武当山和神农架两个国家级旅游区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的交流连接,对构筑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网络,深度整合开发“两山一江”旅游资源,促进鄂西北地区在大开放、大融合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2.2原生态景观构建意义
武神公路的兴建,除了进行公路自身具备的功能、环保设计外,还应进行公路沿线的景观生态设计。所谓公路景观,是指我们所感受到的公路沿线带来的视觉享受和情感上认同的物质形态及空间氛围的综合构成体。武神公路因其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其兴建的意义,而突出其沿线景观设计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武神公路地处“鄂西北”生态旅游圈,沿线有道教圣地武当山旅游区,公路终点为著名的神农架自然生态旅游区。处于两个著名的旅游圣地间的对武神公路,其沿线景观生态恢复效果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首先,将鄂西北生态文化旅游进一步在世人面前呈现。对武神公路景观生态设计与恢复以及环境保护,可以将公路交通出行这个必要的载体掩映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中,公路四周是原生态的大自然风景,从而进一步向世人展示鄂西北生态文化。对公路进行原生态的恢复与设计,使公路与周围景色融为一体,利用当地本土植物,根据公路所处的位置结合当地的气候、地质、水文等的进行公路沿线的原生态景观设计与恢复,使使用者深切感受到公路融合在武神沿线大自然中。本路为旅游特色公路,从旅游者“放松身心,回归大自然”的心理出发,我们的景观生态设计与恢复以及环境保护也在着力满足不同旅游者的这种心理需求。
其次,武神公路的兴建以及景观生态设计与恢复拉动了公路沿线物质文明以及精神文明的大力发展。武神公路的兴建不仅给当地居民带来物质文明的大力发展,而且带来精神文明的大力发展,大力发展了当地的经济文化。武神公路的兴建以及生态恢复成为展示地方文化特色、经济特色和精神风貌的一个媒介。对于宣传当地自然生态风貌以及当地人民的文化等起了很大的作用。同时促进了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科教等与周边城市的交流。
再次,武神公路的景观生态设计与恢复对于环境保护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现实中的公路为了达到出行方便,利于联系等的目的,在建设过程中往往“逢山劈山、遇水架桥、过村拆房”,成为附着在大地上的一条超长的“黑色拉练”,导致岩石,水系紊乱,森林减少;农田占用;甚至有的村落被从中分开,改变了原有的自然形态;施工中的取土和弃土缺少完整系统的规划和管理,乱挖乱堆;甚至有的地质景观和文物古迹被毁坏,破坏了公路沿线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景,与原始自然生态环境大相径庭。景观的设计极力将公路沿线的景观形象与周围的原生态形象进行融合,实现对于当地自然环境保护的目的,并极力使其恢复,呈现原生态的景观形象。将公路掩映在碧水蓝天中,周围为原生态的武当山、神农架自然风貌。不仅满足公路的满通纽带作用,而且将武神沿线生态自然风景呈现。让旅游者在到达目的地之前进行原生态风景的欣赏,为鄂西北生态文化旅游做好铺垫。
2武神公路景观的空间层次
武神公路全程景观空间主要由景观廊道和景观节点组成。
2.1景观廊道
景观廊道是武神公路景观空间的主体,它主要由四个空间层次组成,第一层次为道路空间,其环境生态组成要素有行车道、路肩、地沟、防护栏、指示牌、隧道出入口、高架桥、路基边坡和行使的车辆;第二空间层次为道路两侧的沿线绿化空间,其环境生态组成要素有乔木、灌木等当地树种及花草、藤本等地被植物、道路两侧的山体护坡等,第三空间层次为武神公路出入口、公路沿线旅游区景观等。第四空间层次为武神公路两侧的视域空间,其环境生态组成要素有村庄、山体、森林、水体、农田和劳作的人们及各种动植物。第一空间层次包容在第二空间层次中,第二空间层又包容在第三空间层次中,第三空间又包含在第四空间层次中,共同营造武神公路的景观廊道,构筑新的景观环境。
2.2 景观节点
武神公路景观节点包括二种类型:第一种为旅游公路的进出口,是武神公路整体景观空间的起点和终点,是进入武神公路的出入口,其景观环境决定着人们感受武当山至神农架地区形象的第一印象,它的环境生态组成要素有防护栏、广告牌、车辆、沿线景观节点等;第二种为武神公路沿线按照公路适当的里程并结合两侧的地形地貌来设置的紧急停车带、景观绿化点以及周围景区等。
3武神公路的景观元素
3.1 山体
高速公路中的山体类似于城市中的建筑,是空间的垂直分界面,对分隔公路空间以及丰富空间层次发挥着重要作用。武神公路两侧沿线绝大多数为山体,由公路建设形成的边坡很多,边坡类型也较多,有土质边坡,岩石边坡,碎石边坡,碎石加土边坡等多种混合类型。依据不同的边坡类型进行不同的边坡绿化景观设计,以形成丰富的景观形态。结合周围山体自然的奇峰异石,绿树葱荫,给人们视觉上带来大自然的美感,给人们以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感受,增加人们对神农架神秘的探索感受,增加好奇感。
3.2 水系
水系和山体一样,既是大地景观的重要组成要素,也是武神公路的景观元素。水系或曲折或笔直,富有动感。武神公路沿线河流,形成的水系和高速公路的各个节点,把人的视线从公路景观与旁边水系景观相互切换。形成武神公路沿线山水交融,水光山色,婉若一幅美丽的图画,将武神公路的交通联系以及促进鄂西北旅游文化圈旅游事业发挥到极致。
3.3 绿化
绿色是大自然的主色调,在武神公路景观空间中,绿化景观包含公路不同路段的绿化带、不同类型边坡的绿化和公路两旁的景观节点、相邻大地空间上的森林植被、公路周围的农作物等三个层次。特别是公路两侧的边坡绿化和两侧的景观节点,通过结合不同路段的高程、地形气候、地质水文等情况进行有规律的人工喷播、种植、养护当地树种,达到防噪、吸尘、调解微气候、美化环境等目的。在景观生态设计与恢复中根据地质气候条件等进行植物选取、色彩搭配等结合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形成人工痕迹少,与周围自然生态环境相融合自然的公路景观。
3.4边坡
武神公路在兴建过程中,由于武神段多山体,在兴建过程中形成了许多路堑边坡和路基边坡。为了防止公路两侧的边坡和路基崩塌,需将边坡上的岩石和土壤、碎石进行加固。在武神公路的建设中,采用现代高科技,对不同类型边坡采用不同的加固方式。通过实地考察、测量,针对不同类型的边坡采用不同的景观处理手法,结合周围的自然原生态景观形象,极力使每个边坡形成天然的自然绿墙,在设计过程中,极力减少人为痕迹,使其接近自然,形成原生态的公路景观,并具有较强的观赏性,突出旅游公路的旅游特色――“放松身心,回归大自然”。
3.5建筑
武神公路景观空间的建筑包括公路两侧沿线的的民居或其他建筑、进出站口建筑等。武神公路在设计中穿过很多村落,且将很多村落一分为二,破坏了原有的村落自然形态,对原生态自然景观带来了一定的破坏,但是公路建设可以将公路两侧的当地民居的建筑形态、民居风情、人文历史、精神面貌等进行展示,同时公路的兴建可以带动带动当地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大力发展。武神公路可以作为一个村庄向外展示的一个窗口,代表了当地的地方形象。在武神公路建设中,对于沿线村庄进行必要的景观规划,使其与公路景观整体融合。
3.6防护及引导设施
该元素位于廊道空间的第一空间层次内,在武神公路中主要包含公路两侧的绿色波形钢护栏、柔性主动防护、柔性被动防护、振荡预警标线等高科技含量的设施、隔离墩、里程牌、安全指示牌、安全线、反光板(器)等,按照公路适当的里程其有规律的重复、特有的形状和色彩构成了高速公路特有的景观,使人从中得到了快速、高效的体验。
3.7其他景观元素
包含武神公路沿线各景观节点以及出入口的标识、广告等,武神公路中各景观节点的设计凝聚了当地的历史文化、产业特色、民族风情等,同时具有较强的艺术性、观赏性,提升了武神公路的品质,使其成为武神公路的一个文化长廊。
4武神公路景观设计分析
武神公路景观设计是在完成公路基本的道路要求外,通过上面分析的道路组成要素以及周围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海拔等自然要素,结合当地沿线的人文要素等景观元素,按照一定的尺度、比例、形态、色彩、质地、韵律、节奏等设计基本法则进行构图,在武神公路中为人们创造良好的视觉形象和生态环境,给人带来一种身心愉悦和心旷神怡的感受。4.1武神公路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借景。武神公路在设计中,力求保护现有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恢复原生态环境,同时合理借用这些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将其引入到旅游公路景观空间中来。如:野人洞风景区位于武神公路途中,在行驶中,公路边的广告标识以及富有创意的风景区入口标识将野人洞风景区展示出来,另外这里设有卫生间,临时休息以及紧急停车带等,这些服务型的设施,也在吸引着路人来此休息旅游等。同时借野人洞风景区也在展示着武神公路的突出旅游的目的。另外,野人湖隧道处,在进入野人湖隧道途中,碧波荡漾的湖水,结合周围郁郁葱葱的大山,在人们公路行驶中放眼望去周边原生态的自然美景尽收眼底。借用周围美景,突出武神公路的原生态设计与恢复的初衷。此外,武神公路段“十回首”处,司乘人员通过一个个的“回首“处,高程也在不断变化着,每转一道弯,在视觉上就形成不同的感受以及心理感受。可尽情享受登高远望的惬意,把山水美景尽收眼底,消除旅途的疲劳。借用“十回首”处的盘山公路以及周边景色,使司乘人员身临其境,用身心去感受原生态的大自然美景。
在武神公路行驶中还可以感受当地各个村落的民俗风情,了解当地人文情况,以及居民的物质精神生活等。在视觉上有过渡,相互交换,减少疲惫感,心情舒畅。武神公路使人们在进入神农架风景区前即可感受神农架的神秘,结合周围郁郁葱葱的高山森林,听着虫鸣鸟叫,潺潺流水,倍感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心情豁然开朗,使人更加向往去神农架风景区一睹原生态森林公园的风采。
4.2 武神公路景观形态设计
4.2.1 沿路带状景观
武神公路在廊道空间上人们是在高速穿越中感受景观等事物,一切皆在一瞬间完成,我们在其景观设计中根据人的视觉特征,将景观设计中的树木、植被在相同的高程以及水文、地质、气候等条件下进行同样的设计、组合、栽种等,按照景观节点的位置进行相同设计的重复出现,对于边坡则根据相同高程等情况下依据边坡的类型进行同样的景观生态设计和恢复的方法。如:对于岩质边坡,在相近高程等条件内,种植相同的藤本植物。使其在一定范围内重复出现,从而让人产生一定的印象,同时保持整体公路景观在不同高程范围内的大统一和小变化。大统一具体体现在整条旅游公路在整体上色调、设计手法、设计形式统一。小变化具体体现在不同高程等条件采用不同的景观生态设计与恢复方法。通过对武神公路的景观生态设计与恢复,使其形成一定重复的带状景观,产生较强的导向性,同时又有一定的韵律美感。
4.2.2 节点景观斑块
节点是武神公路景观设计中分布最多,景观形态变化最多,公路景观可塑性最强的部位,其景观形态为斑块。大多数节点由曲线围合而成,且在大的节点处,常设置有紧急停车标识,此处车速减缓,可以停下稍事休息等,相对整个公路景观廊道来说感受时间变长,其景观构图可以草坪、小灌木、大灌木、花圃等元素为主,其图案有完全模纹式、模纹式和自然式的结合式、自然式等,具有较强的艺术性。
4.3 武神公路景观色彩设计
武神公路的景观其组成要素和界面主要以自然因素为主,尽量避免过多的人为痕迹,除了路面的黑色外,其它色调以绿色为主,如指示牌、防护栏等均为绿色,与大自然色彩统一协调。但为了丰富道路景观,消除司乘人员的疲劳,在设计中还适当点缀其它色彩。
4.4 武神公路景观设计
武神公路两侧带状绿化是建设武神公路景观规划设计的主体工程,是公路景观生态环境再造、公路景观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的主要方式。通过对武神公路景观的考察、测量调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进行合理的绿化配置,以保持公路景观环境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同时再现神农架区域的神秘气氛,将大自然的美充分在公路两侧展现,形成一道壮观的绿色风景线,将武神段旅游公路将神农架的自然美展现于世人面前。公路两侧的景观绿化根据不同地点、高程、地质状况等进行不同的绿化配置,在整体上保持统一,一定区域内营造出一种韵律感。植物配置以行列式为主、大块面进行组合,树种的选择根据水文土壤、气候特征、海拔等以及树种的功能作用、人文寓意进行选择。多选用常绿可以吸收有害气体、防噪吸尘、抗寒(旱)性强的树种。另外还要考虑视线问题,保持视线通透。在树林下面可以种植一些地被植物或花灌木等组合形式,以丰富绿化带的景观层次。
5结语
本文以武神公路为研究对象,对武神公路原生态景观的构建进行初步的探讨,提出了公路原生态景观概念,在系统分析武神公路不同高程景观空间层次和景观元素的基础上,对该公路的景观规划设计、景观形态设计、景观色彩设计和绿化景观设计等进行了探讨,为同类型山区公路的景观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参 考 文 献
[1]闫森.原生态景观元素在旅游景区设计中的运用研究[硕士论文D].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08.
[2]约翰•o•西蒙兹 俞孔坚 王志芳 孙鹏译.景观设计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3]诺曼•K•布思.风景园林设计要素[M].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
[4]沈金安.高速公路[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5]W•杜尔特.联邦德国道路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7.
[6]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7]高速公路丛书编委会.高速公路环境保护与绿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