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扬州画派产生背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扬州画派”因其主要活跃于扬州加上艺术风格独特而得名,以“扬州八怪”为代表人物。扬州画派的产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即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对扬州画派的产生背景加以探讨。
关键词:扬州画派;产生背景;经济
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8-0199-01
任何一种艺术流派的产生都是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紧密相关的。丰厚的文化积淀,重要的地理位置,繁荣的经济条件及相对宽松的政治氛围无一不对扬州画派的产生起到促进作用。
一、深厚的文化底蕴
扬州是著名的历史古城,地处江淮要冲,南北走向的运河与东西走向的长江之交汇点上,自古即有“楚尾吴头、江淮名邑”之称。2500年的风风雨雨,扬州先后经历了汉代的兴盛,唐代的繁盛,明清的鼎盛,为中华民族的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历史文化积淀十分丰厚,自隋唐以来,扬州即作为历朝各代的交通枢纽与商贸重镇。作为一个文化重镇,在扬州曾产生过、活动过、寄寓过数不胜数的文化名人,在唐代,出生在扬州和到过扬州的诗人为数甚多,文化底蕴的深厚与文化内涵的博大,使得艺术家们对扬州心驰神往,创作热情高涨。从文人学者到书画名家,无不对中国悠久的文化做着传承与创新。
二、特殊的地理位置
扬州城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扬州城最早被称之为“邗城”。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了争霸中原,在今扬州市北面筑邗城,又于邗城之下开凿河道, 沟通江淮,至隋代,隋炀帝征百万民工开凿京杭大运河,水运的优势促进了这一地区经济、文化和航运交通的发展,从而形成扬州作为水陆交通枢纽的地位。交通的发达直接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唐代的杜牧就曾写过“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扬州地处长江下游北岸,南临长江,北接淮水,中贯京杭大运河,风景优美、气候宜人,这些优越的地理条件本身就吸引着文人雅士到此进行创作。
三、繁荣的经济条件
地处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的扬州是南北漕运枢纽,远在唐代,扬州城便已十分繁华。康熙中期到乾隆初期五十年间, 扬州更是出现了极其繁荣的局面,水陆交通的便利带来商业经济的日益发达,特别是两淮盐业到清代时尤为兴盛。经营盐业获利极高,乾隆时期,两淮产盐每斤成本为十六文,销往汉口则每斤价值五六十文不等。因此,扬州当时的盐商可谓“富者以千万计”,“百万以下者,皆谓之小商”。两淮的盐税还直接关系到清政权的经济命脉, 两淮每年的赋税占全国商业税收的一半,其中主要是盐税,而其垄断利益又需得到清政府的庇护,盐商和政府之间彼此需要对方,官商一体,互利互惠,形成了扬州盐商们把持社会的跋扈局面,并对其所在地区和城市经济的繁荣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些富有的商人云集在此,用他们手中的资本在这里进行各种各样的商业活动以及多样化的奢侈消费,带动了很多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 扬州的市民社会与市民文化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一时有“海内名士,半集维扬”之说。经济的繁荣也为文化艺术事业的兴盛提供了条件,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市井平民对艺术品的消费需求增多,特别是当时官商巨贾对艺术的需求,促使艺术品需求量增加,也带动了这块土地艺术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在商贾中,多数是徽商,徽商在从商之前大多读过书,具有很高的文化修养,他们具有“贾而好儒”的特色,“虽为贾者,咸近士风”。他们提倡儒学,不满足于单纯物质的享受,追求丰富的文化生活。流风所及,中产之家乃至平民中稍富有者,亦求书画悬之于室,以示风雅,故有“家中无字画,不是旧人家”之说。应市场所需,全国众多书画家聚集到了扬州,使得扬州这座名城更加兴旺。扬州商业经济的发达,盐业资本的雄厚,为当地书画市场的最终出现创造了前提条件。
四、环境氛围特点
在政治上,清朝封建统治者在思想上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主义制度,加强帝王集权,大兴文字狱,进行文化专制统治,禁锢民众思想,使得封建士大夫们惧怕政治,埋头八股,严重的束缚了他们的思想,正如龚自珍所说“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梁谋”。并且当时在苏州以“四王”为代表的清代正统画派崇尚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的风气,讲究门户宗派,严重抑制了绘画创作的发展。而扬州远离京城,商业经济繁荣,政治氛围相对京城而言,较为宽松,意识形态较其它地区活跃,哲学、文学、艺术倾向于市民阶级。皖派宗师戴震发起“扬州学派”,石涛提倡“太古无法”,给扬州的艺坛吹来了自由之风,画家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是允许有所创新的。扬州既没有京城那么严重的封建束缚,也没有江南那么多狭隘的门户之见,因此扬州画派在康乾时期不产生于江南或北京,而单单出现于扬州,是有其客观原因的。
综上,扬州画派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包括深厚的文化底蕴,特殊的地理位置,繁荣的经济条件及相对宽松的政治氛围等,其中尤以经济原因最为突出,是我们研究扬州画派产生的重点。
参考文献:
[1]朱福.扬州史述[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