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定远县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定远县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定远县位于安徽省中部,平均年降水量915毫米,水资源总量为6.7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不足700立方米,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水资源短缺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已成为制约定远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

关键词:水资源;利用保护

中图分类号:TV213文献标识码:A

一、水资源利用情况

1、自然地理、水文、径流。定远县地处江淮分水岭脊背,是典型的低山丘陵地区。全县国土面积2998km2,辖22个乡镇、253个行政村,总人口近百万人。境内河道构成了窑河、池河两大水系。现有耕地249万亩,主要生产水稻、小麦、棉花、豆类,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定远县多年平均降雨量为915.9mm,水资源总量为6.7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不足700 立方米,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2、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定远县建有中型水库18座,蓄水量2.2亿立方米,小型水库285座,蓄水量2.1亿立方米,塘坝蓄水量为1.2亿立方米。炉桥电灌站,提引外水为每秒20立方米,全县水利工程可拦蓄水总量5.5亿m3。中小型机电灌溉站53处,总装机206台套、22490千瓦,全县设计灌溉面积141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17.48万亩,旱涝保收面积72.13 万亩。

定远县现有工业用水大户主要为华塑公司、中盐东兴盐化和泉盛化工有限公司,年用水量为1800万立方米。

结合解决农村安全饮用水问题,我县农村饮用水水源地规划16处,至2013年底,全县建设集中供水工程17处,分部在全县各地,其中规划把城北水库等13座中型水库和2座小型水库两座小型水库地表水水资源作为饮用水水源,供水能力达到每天8万吨,建设供水管道1000多km,已经解决不安全饮水人口30多万人饮水问题。

二、水资源保护情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定远县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城乡的饮水安全受到威胁,水库内进行的高密度养殖,导致水库水体污染现象比较严重,饮用水水源地管理尤为迫切。

1、制定下发了《定远县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实施方案》。针对我县饮用水源分布面广,水库周边环境差,安全防护体系和保障措施薄弱,存在安全隐患问题,县政府对农村饮用水水源安全工作进行部署,明确部门职责。制定了《定远县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实施方案》。

2、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应急机制。县政府于2010年四月下发了《定远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安全应急预案》,进一步健全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安全应急机制,正确应对和高效处置农饮水安全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3、建立完善水质监测和应急机制。加强对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及时掌握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防止发生水源污染事故。环境监测站将饮用水源地的水质监测列入经常性的监测范围,建立水资源公告制度。

4、加强集中式供水企业环境管理。加强对各个自来水厂生产的领导,严格按照县政府提出的“五统一”标准加强对自来水厂的软硬件建设。建立可溯源式的自来水质量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

5、开展水库流域范围内综合治理。以小流域为单元,强化水源地、涵养区等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建设,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

三、利用、保护存在问题

1、主要水资源问题

(1)资源型缺水。根据在农业灌溉保证率为75%,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供水保证率为95%时,现状水平年均缺水,反映定远县水资源总量不足,保证率较低。

县大西南地区降水量偏少,水利骨干工程少一直成为该地区干旱季节人畜饮水困难和发展生产的较突出的问题,资源型缺水问题多年来一直未得到很好的解决。

(2)工程型缺水

一是江巷水库未能上马;二是炉桥电灌站装机没有达到设计标准;三是高塘湖的功能未能充分发挥,蓄水量有很大潜力,淮河水质低下不能引入;四是女山湖灌溉工程没有建成;五是中小型水库病险库较多,塘坝小、浅、漏,不能充分发挥效益。

经统计,年平均通过池河闸下泄入女山湖的水量为4亿立方米。

(3)水质型缺水

高塘湖水质常年在Ⅲ类以下,使用受到水质影响,淮河水质底下不能引入使用。

(4)工业化进程中的水资源供需矛盾

定远县盐化工项目相继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了城镇供水的发展,形成了工业、生活用水与农业灌溉争水的局面。城镇供水、人畜饮水和工业用水的保证率要求较高。

2、水资源保护问题

主要原因有:

(1)水面对外承包养殖。近年来,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呈下降趋势,个别水库水质恶化。主要矛盾是水库水面经营养殖对外发包,年限较长,养殖户在库区内主要采取的养殖方式是高密度养殖和投放网箱养殖,依靠投放无机肥和有机肥。

(2)径流区域内的化肥、农药、除草剂等面源污染。城北水库2010年低水位经对库内水样进行检测:主要污染物指标有27项都属Ⅲ类,不符合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的“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Ⅱ类标准”的要求。

(3)饮用水水源地级保护区未经县政府批准设立标志,在污染控制和排污口整治、清污分流、水源地隔离保护、水源地生态屏障等方面缺少必要投入,安全防护体系和保障措施薄弱。

(4)饮用水水源地控制来水范围在浅山区,水土流失在输送大量泥沙淤积水库的同时,将化肥、农药和生活垃圾带入饮用水水源地,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严重,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5)集约化养殖点源污染。水库流域范围内规模养鸡场、养猪场存在,污染物排放进入上游水系,有的甚至直接流入饮用水水资源,威胁到饮用水源安全。

四、下一步工作意见和措施

(一)水源地规划

1、饮用水水源规划。定城现有人口15万人,规划把城北水库和蔡桥水库分别作为第一水厂和第二水厂主水源地,解放水库为备用水源地。

城镇、集镇和农村供水的水源规划基本上就近把中型水库规划作为水源地,炉桥镇饮用水水源规划为芝麻水库。

2、工业用水水源规划。工业主要布局规划为两块:一块是定城工业经济园区,厂矿相对集中;另一块是以盐岩为资源的县西炉桥盐化工工业园。定城工业园区纳入城市统一供水系统内。

华塑公司煤盐一体化工业项目主水源地规划为高塘湖,备用水源地规划为芝麻水库和齐顾郑水库。中盐东兴盐化公司工业项目主水源地规划为齐顾郑水库,化肥厂主水源地为高塘湖。

3、农业水源地规划

全县农业用水水源主要有高塘湖、池河、江巷水库及中小型水库和塘坝。主要大型灌区有:

一是炉桥电灌站;二是女山湖工程;三是引江工程;四是再生水利用;五是寻找新骨干水源。

(二)水资源工程措施

1、节水工程

渠系水的利用系数低,规划对定远县库站渠道普遍实施节水灌溉工程,采取低压管灌、喷灌、微灌、滴灌等节水灌溉工程的节水措施,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通过实施开源、节流、保护、治理等措施,进一步完善水管理体制。强化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城市生活用水改造供水管网,减少漏失率,大力推广节水型住宅和节水器具,加大对城市污水的处理能力。

2、蓄水工程

新建江巷水库和靠山水库等工程,缓解定远水资源短缺的矛盾,为盐化工项目提供用水保证。

通过对中小型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提高防洪能力,增加蓄水能力,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扩大和改善灌溉、防洪效益。深挖当家塘,以蓄水保土为重点,搞好小流域综合治理,防治水土流失,涵养水源。

炉桥电灌站工程重点加大枢纽改造。女山湖灌溉工程近期倾全力做好山许闸工程的维修和三和一~四级站的建设。

开发利用地下水,着重解决农村的人饮问题,对于农村的地下水开发建设工程,结合农村人畜饮用水规划和乡镇供水规划进行。

定城区现有9.5平方公里的雨水,现状水平年生活废水排放量为每年300万吨,近期污水处理现状每天为2万吨。

定远县水利规划远期规划续建驷马山向定远调水的四级站工程,可保证在特殊干旱年份将长江水调到江巷水库,再由江巷水库进行农业灌溉或向定城供水。

3、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非工程措施

定远县水资源有了统一管理体系,推进了水资源管理方式的转变,实现了水资源统一和有效管理,促使水资源利用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变。

科学管理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首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并兼顾农业、工业、生态环境用水的需要,做好农业结构调整和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强化节水工程措施。

逐步完善水资源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定远县水资源管理需要解决城乡用水、工农业用水、环境生态用水、行业用水指标、超计划用水加价、水污染治理与排放、紧急抗旱期用水秩序等诸多问题,需要形成一整套体系完备的规范性文件,加强水资源管理方面的法规与政策建设。

逐步建立合理的水价体系。加快用水水价改革步伐,理顺供水价格。实现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通过改革水价等措施树立水商品观念。

加大对水资源管理的执法力度。充分认识定远水资源短缺所面临的严重性和危机感,强化目标责任管理,保证水资源管理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依法行政,加大力度。

(三)水资源保护

解决农村安全饮水,切实做好饮用水水资源地保护工作,确保农村饮用水源安全,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定远社会安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1、制定《安徽省定远县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

2、强化规划,明确范围,对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划分保护区。

3、设置取水口保护标志。

4、积极转变水库养殖模式。

5、加强有关部门协作。

6、倡导发展生态农业。

定远水利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充分拦蓄利用地表水资源,力争江巷水库立项上马,加快病险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的步伐,提高区域水资源保障能力,积极实施高塘湖洼地治理、池河行洪区移民迁建、炉桥圩防洪排涝和中型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基本实现水资源统一调度和优化配置,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