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几点实践和体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几点实践和体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校是福建省一级达标校、龙岩市级高中数学教育教学示范基地,新课程在我校实施已经有好几年了。这么多年来,对以新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校本课改教研为手段,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以实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的新课程数学教学进行了各项集体探讨和研究。

我们认为,高中数学新课程中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中应以发展学生心智、形成健全人格为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过程教师应根据不同学习内容和对象,特别要注重初高中知识的衔接、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性过程化教学、及时深入浅出地归纳等学习方式,并及时对教材知识归纳总结本人拟从以上四个方面谈谈在这方面的一些体会和实践

一、做好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衔接

近年来,由于初中新课程对数学的教育教学内容作了较大程度的压缩、调整。并且随着中考数学难度的下调,受这些变化的影响,有的学生不能尽快适应高中学习,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 “数学难学”是高中学生普遍反映的问题,一些在初中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甚至在中考中数学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经过高中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数学成绩却呈下降趋势。我们针对高一新生的特点,结合新教材中设计的数学文化及数学史料,开展数学兴趣的教育,教材中设计的数学范例和古代数学家探究问题的精神,熏陶和鼓舞了许多学生,使高初中知识衔接的矛盾得到了缓解。与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的内容多,抽象性、理论性强,比如理论性很强的集合和函数,立体几何较强的空间概念、空间想象能力,这就使一些初中数学学得还不错的学生不能很快地适应而感到困难,少数学生对学习数学失去了信心。基于此,我们在继承初中学习采用“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的方法的同时,逐步采用“已知理性认识――新的理性认识――实践”的方法。并且,在每个星期六我们都会开展了数学学习方法讲座,同学生一起分析研究教材,教学生怎样观察与思考、怎样理解与分析、怎样综合与应用。

二、创设问题、情境为线索实施数学教学

创设问题情境来实施教学,其基本模式为:

从生活情境入手,或者从数学基础知识出发,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符合学生实际的基础知识之中,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如问题讨论法、自学指导法、类比推理法、假设法、实验辅助法、预习――听课――复习(练习)――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将学与问、学与练、学与思、学与用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应不断拓展课程资源,并以情境化方式实现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支撑。 又如,在“均值不等式”一节的教学中,可设计如下两个实际应用问题,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关于均值不等式的定理和推论。问题1 某商店在节前进行商品降价酬宾销售活动,拟分两次降价。有三种降价方案:甲方案是第一次打p折销售,第二次打q折销售;乙方案是第一次打q折销售,第二次打p折销售;丙方案是两次都打(p+q)/2折销售。请问:哪一种方案降价较多?问题2 今有一台天平两臂之长略有差异,其他均精确。有人要用它称量物体的重量,只需将物体放在左、右两个托盘中各称一次,再将称量结果相加后除以2就是物体的起初重量,你认为这种做法对不对?如果不对的话,你能否找到一种用这台天平称量物体重量的正确方法?以上两个应用问题,一个是经济生活中的问题,一个是物理生活中的问题,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观察、联想、抽象、概括、数学化的过程。在这样的情境下在注意给学生动手、动脑的时间和空间,学生一定会想学、乐学、主动学。

三、倡导研究性、过程化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是教师主导式的传授知识的教学和关注学生解题结果的教学。而新课程要求广大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强调教学要师生共同探究,教师要关注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过程。改变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教学中明确增加通过“研究性课题”使学生学会提出问题、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例如,讲函数概念时,第一节课主要是讲清概念,运算较简单可用问答式,采取归纳讲授法为主;讲利用不等式求函数最值时,这节课主要是提高学生运用技能,运算上技巧性强,采用练习法为主较为合适,练习可层层深入。 又如求函数y=x +1/x 的值域,对于这种常规题型,可采用发散讲授法,即变换角度,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去分析、考虑,学生通过对几种方法的讲授比较,对这一问题以及牵涉到的几个方面的知识了解透彻,课堂吸收好。 例如,已知不等式ax2+ax+8

四、及时对课本知识进行深入浅出地归纳

学生在学习完教材一节或一章的内容后,教师应及时的根据教材的特点,有重点的对课本知识进行深入浅出地归纳。这种归纳不是概念的重复和罗列,而是一种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一种知识概括。它是通过对众多事物的观察,以及对许多知识的提炼而得出的条理化、规律化的东西,经过概括的知识易记、易懂.例如,高一代数中关于幂函数 的图象和性质一节,教材篇幅较长,图象规律难懂,学生难以接受.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讲完课本中 和 时的性质以后,与学生一起通过对课本八个图象的观察以后,概括出关于幂函数图象的四条规律:①定点: 时,图象过定点(0,0),(1,1); 时,图象过定点(1,1).②方向:在第一象限,当 时图象向上递增伸展;当 时,图象向右递增伸展;当 时,图象向两条坐标轴无限靠近.③象限: 为奇函数时,图象分布在一、三象限,关于原点对称;为偶函数时,图象分布在一、二象限,关于y轴对称;为非奇非偶函数时,图象只分布在第一象限;在第四象限没有图象.④特殊: 时,平行于x轴的一条直线,除去点(0,1); 时,平分一、三象限的一条直线.经过这样的概括,同学们对幂函数的性质和图象规律已基本掌握.对适应知识的归纳、概括不仅是学习的需要,乃至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这种概括能力也是不可缺少的。

在实践中我们也感到一些困难和困惑,如同高中新课程的课时数减少和教材难度的降低,而高考选拔人才的水准却不太可能降低;各模块的知识逻辑联系不强无法形成知识网络等等。限于本人水平,以上高中新课程教学的研究还是浅层次的,它有待于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结合高中新教材,作更加具体的深入细致的研究。如何尽量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我们正在做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主编:《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2]徐斌艳主编:《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

[3]邓志伟著:《个性化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

[4]周伟锋:《高中数学全脑教育模式研究》,载《数学驿站》(http://)。

[5]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案例,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