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福建永定东中矿区煤矿童子岩组第一段地层特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福建永定东中矿区煤矿童子岩组第一段地层特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阐述了童子岩组一段(p1t1)分为上、下亚段及各亚段的地层特征,对以后的工作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童子岩组;可采煤矿;地层特征

中图分类号: TD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东中矿区煤矿位于龙永煤田的南部,龙岩“山字型”前弧内侧的马蹄形盆地,隶属于永定县培丰镇管辖。东南与龙潭矿区相接,西北和瓦窑坪矿区相邻,西南与塘边矿区相连,矿区面积约10平方公里。童子岩组第一段(p1t1)地层在区内有较完整的出露,含稳定可采煤层,其地层特征如下:

童子岩组第一段(p1t1):为区内的主要含煤段,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地层总厚度307.00米,含煤12层以上,稳定可采煤层两层(39、41煤层),局部可采煤层两层(37、38煤层),根据岩性特征、含煤性及化石组合可分为两个亚段,由下而上分述如下:

1. 童子岩组第一段下亚段(p1t1—1):

上自36煤层顶板砂质泥岩之顶,下至标I厚层细砂岩之底,地层厚度212.00米,为一套滨海碎屑岩沉积。

下部:岩性以厚层状石英细砂岩、泥质砂岩为主,夹砂质泥岩与煤线组成。水平层理发育,泥质砂岩与砂质泥岩往往相间成条带状,仅含植物碎屑、碎片化石;动物化石较稀少,多为小个体的双壳类,个别层位见有少量的腕足类动物化石,数量较少,属种单调。未见可采煤层,仅见数条煤线,大多夹于细砂岩之中。底部为一层厚层细砂岩,中夹薄层砂质泥岩,砂质泥岩中含焦羊齿植物叶部化石,厚10.00米左右。该层以下多为砂质泥岩,泥质砂岩、泥岩,夹薄层细砂岩,地表风化后常呈紫红、灰白等杂色,再向下则逐渐变为厚层状,地表风化后呈紫红色的泥岩,见腕足类,双壳类等动物化石。此层细砂岩上下岩性明显不同,易于分辨,故将此层细砂岩定为标Ⅰ标志层,作为童子岩组第一段(p1t1)与下伏文笔山组(p1w)地层的分界标志。

本段岩性、岩相无论在垂直方向上或是水平方向上变化都比较剧烈,旋迥结构不完整,韵律不明显,反映了比较动荡的沉积环境。说明继文笔山组(p1w)地层沉积之后,地壳继续上升成陆地,海水大部分已经退出,形成了地形比较复杂的滨海沉积环境,出现了泻湖相、砂洲砂坝相、滨海碎屑岩相等比较复杂的沉积组合,相变关系也较复杂。由于本亚段是处在自茅口期开始的大的海退之末和第二亚段小的海侵之初的地壳上升和下降的转换阶段,因此地壳振荡比较频繁,海水时进时退,不利于泥炭沼泽的长期稳定发展,故不能形成稳定的有工业价值的煤层,而只能形成薄煤线。

上部:岩性以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夹细砂岩和煤层,为童子岩组第一段(p1t1)的主要含煤段,含煤7层,其中39、41煤层为区内主要稳定可采煤层,37、38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36、37、38、39、40煤层顶板均见较丰富的海相及泻湖相动物化石,仅41煤层顶板砂质泥岩中含较丰富的植物叶部化石,其种属有:单网单齿、栉羊齿、焦羊齿、科达等。种类多,含量丰富,层位稳定,易于识别,为确定41煤层的重要标志。41煤层厚度0.80~1.00米,较稳定,其顶板为砂质泥岩,底板为厚层状石英细砂岩。

39煤层:厚度2.00~3.00米,较稳定,顶板为团块状厚层泥岩,厚度达25米左右,含有较多大小不一的菱铁质结核,最大者长轴可达0.30米以上,小者如雀蛋状,见较多的海相动物化石,种属有:阿尔图菊石、舌形贝、泾县矮小戟贝、双壳类、腕足类等,底板为薄层细砂岩或泥质砂岩,常有薄层富含植物根茎的泥岩作伪底。此煤层以其煤层厚而稳定,顶板泥岩厚,见动物化石种类多且丰富为特征,可区别于其它煤层。

38煤层:厚度0.60~2.00米,顶板为砂质泥岩,煤层以下5.00米左右常有一薄煤层38下,厚度0.20米左右,其底板砂质泥岩中含有丰富的植物根茎、叶片化石及舌形贝,双壳类等动物化石,比较稳定,此套组合可作为38煤层的对比标志。

37煤层:厚度0.70~1.00米,顶板为厚5.00米左右的黑色泥岩,见较多的双壳类,泾县矮小戟贝等动物化石和植物碎屑,其上为厚层状石英细砂岩,以此可区别于39煤层。

36煤层:仅在地表见其层位,未见煤铜开采此煤层,煤厚及其变化均不清楚,顶板为砂质泥岩,含有双壳类动物化石及植物碎屑化石,直接底板为泥质砂岩,间接底板为厚层细砂岩。

此时地壳活动渐趋稳定,地形逐步得到夷平的情况下沉积的,地壳振荡比较有节奏,海水进退比较有规律,韵律比较明显,以煤层为中心组成多个小旋迵,有利于泥炭沼泽的形成和发展,在泥炭堆积速度和地壳下降速度一致的情况下,形成了具有工业价值的煤层,因此煤层层位及间距稳定,厚度变化较小,特征明显,易于对比。

童子岩组第一段上亚段(p1t1—2):

下自36煤层顶板砂质泥岩之顶,上至31煤层顶板钙质砂岩之底,地层厚度95.00米,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岩性由细砂岩、泥质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煤线组成,含煤5层、均不可采。

上部:岩性以细砂岩为主,夹薄层泥质砂岩、砂质泥岩和三层薄煤线(31、32、33煤层)。

31煤层:顶板为钙质细砂岩,地表风化后呈灰黄、深黄色,含丰富的双圆海百合茎动物化石,层位稳定,其上即为童子岩组第二段(p1t2)的含大个体“人头状”菱铁质结核及丰富动物化石的厚层海相泥岩段,极易识别。

32煤层:顶板泥质砂岩中含大羽单齿、焦羊齿叶片化石。

33煤层:顶板泥岩,底板砂质泥岩中均含海相动物化石。

本亚段岩性以细砂岩、泥质砂岩、砂质泥岩、泥岩为主,夹数层钙质砂岩。煤层为煤线或薄煤层,虽薄但层位尚稳定,化石以含丰富的海相动物化石为主,仅见少量植物碎屑、碎片化石,岩性虽有变化,但不明显,两种粒级相近的岩性往往交替出现。水平层理清晰,线理发育。说明当时是处在地势低平的滨海平原环境,由于地处海岸线附近,地势低平,高差不大,地壳稍有振荡就可引起大面积的海水进退;海侵时平原大面积被海水淹没,形成海相沉积;海退时形成滨海潮滩和泻湖,形成泥炭沼泽和煤层。但由于地势低平,海水很容易侵入和退出,所以不利于泥炭沼泽的长期稳定发展,因而只能形成一些稳定的,但不具备工业价值的薄煤层。如33煤层顶、底板均为厚度不大的含海相动物化石的浅海相沉积,中间为厚0.30米左右的33煤层,煤层和顶、底板之间均无过渡相沉积。这种组合若不是在地势低平的滨海平原环境中,恐怕是难以形成的,因此本人认为此亚段是在滨海平原环境中形成的。

结论

童子岩组第一段(p1t1)地层是一套近海型的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是在一个大的海退之末和一个大的海侵之初的地壳运动相对稳定的阶段形成的。由于地壳运动相对稳定,有利于泥炭沼泽的形成和发展,形成了具有工业价值的煤层,其中部含煤性最好。本段中煤层层数少,层位稳定,厚度变化不大。岩性以过渡相的细砂岩和海相的砂质泥岩、泥岩和煤层组成。化石以含丰富的海相动物化石为主,仅个别层位含植物化石,特征比较明显,这与童子岩组第三段煤层层数多,植物化石丰富,岩性较粗,变化较大的特征极易区别。

参考文献:

[1] 福建省121煤田地质勘探队, 福建省永定东中矿区煤矿普查地质报告 [R].龙岩: 福建省121煤田地质勘探队,2005.

作者简介:陈荣伟(1964——),男,1986年7月毕业于福建省煤炭工业学校煤田地质与勘探专业,高级工程师。